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剪纸的民俗文化功能

中国剪纸的民俗文化功能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沟村民的婚礼保留了传统的风俗习惯,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包括认亲、定亲、换帖、许口、结婚等程序。在婚礼过程中,剪纸作为重要的媒介烘托结婚的氛围,如礼盒、院门、家门上一般贴黑色的“囍”字。南沟人眼中的节日最隆重的莫过于春节。

中国剪纸的民俗文化功能

南沟村民的婚礼保留了传统的风俗习惯,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包括认亲、定亲、换帖、许口、结婚等程序。在婚礼过程中,剪纸作为重要的媒介烘托结婚的氛围,如礼盒、院门、家门上一般贴黑色的“囍”字。特别是新人的洞房中基本上以剪纸作为装饰,如任孟仓老人居住的地坑院中,专门有一孔窑洞作为婚房,窑洞两侧张贴对称的黑色剪纸,在最上面的横条剪纸中,以竖状的花卉剪纸分为五个方框,中间为寿桃,寓意新人长寿百年、恩恩爱爱;两侧为花草拥绕的“囍”字,象征新人新婚吉祥、喜庆长久;外侧为狮子衔绶,表示新人的生活大吉大利。下面的剪纸也由花卉相隔成三幅图案,中间为方形团花图案,四角和上下各有蝴蝶,寓意新人的生活圆圆满满、身体健康长寿;两侧各有一幅由瓶、莲花、孩童组成的图案,寓意新人平安大吉、早生贵子。在丧葬礼仪中,剪纸主要是剪各种幡,如任孟仓老人仅丧事用的灵幡就能剪四种,即柳幡、香幡、手幡、门幡,对每一种幡的用法都了如指掌。

南沟人眼中的节日最隆重的莫过于春节。过去在地坑院居住的时候,每当腊月二十三来临,人们都要清扫卫生,将窑洞里、窗户上旧的墙围花、顶棚花、窗花换成新的剪纸,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显示出家家户户忙剪纸的情景。时至今日,已经搬到砖瓦房、楼房居住的人们仍然在过年时贴上新的窗花,美化生活环境。在正月二十三,相传是太上老君散丹的时刻,各家各户都要用黄表纸剪成金牛贴在门上,剪成药葫芦贴在门顶上,等待太上老君来散发金丹,可以保佑一家人四季平安无疾。因此,在当地盛传的俗语中有“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的说法。南沟剪纸是在劳动中产生,男人们在劳作之余,围坐在田头地垄上,一边交谈,一边剪纸,一边唱小曲,便剪出与生产劳动相关的剪纸内容,如耕作、纺线、挑肥、浇树、收获等。南沟村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崇信佛教道教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大部分人开始信仰基督教,每逢周二、周五,人们都相聚在村里的三个教堂中唱圣歌、颂圣经,但仍有一部分人在信奉佛教、道教,由此出现了观音像、武财神关公、圣母玛利亚等剪纸造像,以供人们供奉。剪纸在这里又是村民精神依托的象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