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剪纸传承:中国艺术人类学调研

民间剪纸传承:中国艺术人类学调研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宁民间剪纸似乎大多在祖孙之间隔代传承,深究其理,这一老一少之间是把剪纸当作了一门亲子游戏,饱含祖辈舐犊情深的伦理。剪纸作业的过程,凝神静气,眼手脑的高度协同,对人的智力发展无疑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剪纸手工艺天生就兼备游戏本质特征,其带来的审美、娱乐、教育的意义,在人群交往活动中产生积极的伦理价值。

民间剪纸传承:中国艺术人类学调研

几十年来,潭布镇上的人家女儿出嫁,大多数喜欢买几张红纸来找莫婆婆帮忙剪喜花,喜花剪纸在乡土社会中是一个传递伦理情感的媒介。村子里有人会剪喜花,对整个村子都是一件公益事情,剪花人会赢得村里人的尊敬,每到办喜事,人们总会想起某某长辈的剪花手艺,也为茶余饭后增添了谈资,为这喜庆的日子增添更加欢乐的色彩。若是遇到外乡人,村里人说起村里的剪纸,还会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夸赞剪纸人手艺的同时,亦表现出满满的羡慕。陪同一起走进田野东莞志愿者,也是基于对家乡民间文化油然而生的故土情怀,做出这强烈的响应。但是羡慕归羡慕,年轻人却又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传承这门手艺。莫婆婆还是小孙女的时候跟她祖母学习剪纸,现在自己当了老祖母,近几年还得了帕金森症,手常颤抖,怕自己以后难以继续剪下去,便把希望寄托在她的小孙女身上,但小孙女学得很慢。莫婆婆就专门为小孙女剪了十多个样本夹在一本10年前的旧广告杂志里,留给小孙女照板学剪。这让我猛然想起这两年在广宁进行的系列民间剪纸田野调查中,访谈过的排沙镇枫树坪村的年轻剪纸艺人杨金,六岁跟祖辈伍火娇学剪纸;还有南街镇东乡管理区的年轻剪纸艺人欧阳颖姿,也是跟爷爷欧阳仁良所学。广宁民间剪纸似乎大多在祖孙之间隔代传承,深究其理,这一老一少之间是把剪纸当作了一门亲子游戏,饱含祖辈舐犊情深的伦理。志愿者李女士的小女儿,在一旁看着我们摆弄剪纸,当即放下整天不离手的iPad,兴冲冲抢过剪纸开拆,她对剪纸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胜于IPad,让李女士感到惊讶。

莫婆婆拿出一件未拆开的剪纸成品现场考我眼力:“这外框会是什么形?”“这里面的又是哪个花?”我看了两分钟,表示投降想不出来,莫婆婆就乐了,一手摇着竹扇,一手掩着嘴巴,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剪纸在民间无意识中被当作一种游戏,这是中国民间的智慧。通过一张纸的折叠、铰剪,所呈现的图形在未完全打开纸张之前,是一个谜。剪纸培养一个人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从一个图形的局部,去构想出图形元素几何复数变幻后呈现的图像,并要求做到成竹在胸。剪纸作业的过程,凝神静气,眼手脑的高度协同,对人的智力发展无疑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当迫不及待把纸花一层层打开的那一瞬间,美丽的图像展现眼前,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精神的愉悦和快感,这正是游戏作用于身心的积极意义。剪纸手工艺天生就兼备游戏本质特征,其带来的审美、娱乐、教育的意义,在人群交往活动中产生积极的伦理价值。(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