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人类学:从民族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

中国艺术人类学:从民族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传统的服务于村落生活“仪式”的纸牌画、木牌画,还是局内人艺术化东巴符号生成的“现代东巴画”,它们都是为满足人类“精神诉求”而存在的民族民间艺术,同属于族内自我“欣赏”的文化形态。伴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政策的出现,纳西族传统语境中的东巴画被置于“非遗”的环境中被多方力量所凝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艺术人类学:从民族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

东巴画是纳西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纳西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是纳西族人民生活中物质与情感交合而成的艺术媒介。无论是传统的服务于村落生活“仪式”的纸牌画、木牌画,还是局内人艺术化东巴符号生成的“现代东巴画”,它们都是为满足人类“精神诉求”而存在的民族民间艺术,同属于族内自我“欣赏”的文化形态。伴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政策的出现,纳西族传统语境中的东巴画被置于“非遗”的环境中被多方力量所凝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政策对东巴画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自2006年东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东巴画的存在就一直伴随着国家非遗保护的一系列光环和政策。另外,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作为东巴古籍书写的重要载体——东巴文字也同属于东巴画概念范畴,东巴象形文字也是现代东巴画创作的重要符号资源。在世界遗产、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光环下,社会各界都对其价值外化充满期待。政府、学者、高校、市场、传承人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去“干预”着东巴画的存在形态,在这样的语境下东巴画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也被重新构建而不同于传统语境下的东巴画意义。(www.xing528.com)

在非遗语境中,“东巴画”在多方权利的主导下穿梭在不同于传统语境的新语境,东巴画艺人也因非遗政策成为传承人后穿梭于不同的场景中进行展演献技,东巴画成为展演艺术存在于各种“非遗保护”的环境中,成为对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媒介,“传承人”称号也成为本地人东巴画话语权、地位的象征角色。东巴画非遗存在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静态作品呈现以外动态的记录东巴画制作、东巴仪式、东巴画解读的纪录片等多种艺术形态不断出现,东巴画的社会意义也从传统语境来到了非遗语境中重新被“非遗化”建构实现其“非遗”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