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人类学:岩名春晓转变与民族认定

中国艺术人类学:岩名春晓转变与民族认定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此,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汉文化色彩的“春晓岩”一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加壮族化的“敢壮山”之名就此成为该山的正式名称。然而,自2002年6月敢壮山(春晓岩)与布洛陀被“发现”之后,原先的“祖公”后来被认定为了“珠江流域原有民族的人文始祖”。

中国艺术人类学:岩名春晓转变与民族认定

1.从“春晓岩”到“敢壮山”

敢壮山位于广西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故民间时常又称之为那贯山。及至2002年,其在官方文献和地名系统中的正式名称一直为“春晓岩”,历史上为田阳八景之一。其位于田阳县城东面约8公里处,海拔326.7米,相对高度198.9米,为东西走向,总体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面积约1700亩。该山为一独立山峰,秀于周围众土坡之中,呈“众星捧月”之势。站在山顶瞭望台上极目四望,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据当地传说,明朝时江西地理先生郭子儒及其弟子为皇帝寻找风水宝地,顺着龙脉,来到了此地。当其于清晨登上山顶时,正值旭日初升,只见四周山林葱翠,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深深为此美景所倾倒。正当其看得入神之时,山下传来了雄鸡报晓之声,郭子儒顿时喜形于色,禁不住惊叹道:“真乃风水宝地!”乃确认此山就是其要寻找的“龙头”,随即脱口吟出一副对子:春日初升风景朗开催燕语,晓风微动露金花舞伴莺啼。吟罢,挥笔写下“春晓岩”三个字。此即为“春晓岩”的由来。

2002年下半年,在春晓岩被“认定”为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文化遗址之后,有关壮族学者和地方文化精英就将其在当地的壮语发音po21 kaːm35 suŋ55音译为“敢壮山”这一比较壮族化的名称,以替换“春晓岩”这一传统的汉语名称。自此,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汉文化色彩的“春晓岩”一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加壮族化的“敢壮山”之名就此成为该山的正式名称。

2.布洛陀:从“祖公”到“珠江流域原有民族的人文始祖”

“布洛陀”乃当地土语pau35 luŋ55 tɔ21的译音。在壮话里,“布洛陀”有几种读音,按不同读音,有不同含义和解释。目前确定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河谷或山谷中法术高强的祖公;第二种为无所不晓无所不知的智慧老人;第三种为鸟部落的首领。现在通常取第一种翻译和解释,即“祖公”,当地土语称之为pau35 luŋ55 tɔ21,当地村民用汉语口语翻译为“老公公”。然而,自2002年6月敢壮山(春晓岩)与布洛陀被“发现”之后,原先的“祖公”后来被认定为了“珠江流域原有民族的人文始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敢壮山”造就了“布洛陀”,同时亦是“布洛陀”成就了“敢壮山”。(www.xing528.com)

事实上,布洛陀原是神话人物,主要流传于红水河流域、右江流域、左江流域、龙江流域、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驮娘江流域等地的壮族神话传说中。他主要以两种形式传承:一种是以口碑形式口耳相传;另一种是以古壮字或方块壮字记录的手抄本形式,保存于经麽公、道公或歌师收集、加工、整理、汇编而成的经诗唱本与歌书中。在以方块壮字手抄本记录的经诗中,布洛陀是始祖神和创世主神,但在另外的口头形式流传的神话传说中,创世主神则乃盘古或姆六甲。出版于1991年的带有官方和学术认可色彩的《布洛陀经诗译注》,就是以方块壮字记录的师公唱本整合而成的,其中,布洛陀乃始祖与创世主神,姆六甲与布洛陀为夫妻。因此,当布洛陀和姆六甲被文化精英与学者在敢壮山“发现”之后,即以夫妻关系界定之。然而,在红水河流域的广西河池地区,姆六甲与布洛陀之间的关系还有母子说和兄妹说两种,因而有学者和当地文化人士对布洛陀与姆六甲为夫妻的说法及与之相关的界定表示质疑。

在2002年8月之前,敢壮山周围的村民从未听说过“姆六甲”“姆勒甲”或“米六甲”,更不知“姆六甲”是“布洛陀”的妻子,只知道山上“观音洞”里供奉的女神叫“姆娘”,汉语称呼为“观音”,有时也将两种称呼合起来并称为“观音姆娘”,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其生日。当日,来自田阳及其周围县市各村屯的人们纷纷前来敢壮山上拜祭,路远的则会在前一天傍晚就赶过来了,参加者以女性为主。而对于布洛陀,当地许多老人表示年轻时就曾听说过关于其的神话或故事,但均未曾听说其有配偶;知道其意为一位“老公公”或“祖公”,但不知其为壮族“人文始祖”。对于此,有田阳的壮族学者介绍:“布洛陀”的壮语为bəu21 sɔ55,“姆娘”的壮语为ja21 sɔ55,其中,bəu为“男”之意,ja为“女”之意,sɔ为“祖”之意,合在一起,bəu21 sɔ55则为“男祖”之意,是一种泛称,而并非特指“布洛陀”一人;ja21 sɔ55则为“女祖”之意,也是一种泛称。随后,这种说法在当地报告人那里得到部分验证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歧见和疑问。据那贯当地的报告人讲述,bəu21 sɔ55为所有“男祖”的泛称,自己家里的祖宗也包括在内,而pau35 luŋ55 tɔ21则仅指“布洛陀”一人,即“布洛陀”为一种特指和专称。因此,bəu21 sɔ55与pau35 luŋ55 tɔ21(布洛陀)应为两种不同的能指名称,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所指对象(所有的“男祖”和“布洛陀”),而并非如上述学者所言——bəu21 sɔ55即“男祖”,也即是“布洛陀”。

2002年8月之后,随着当地政府组织的第一次布洛陀遗址考察研讨会的召开,布洛陀和姆六甲被学者、地方文化精英、官方、媒体等各方力量合力引入敢壮山并不断予以强化,当地村民开始将“观音”“姆娘”和“姆六甲”三者等同起来,理解为同一个神的三种不同称呼。与此同时,大家也开始“了解”布洛陀和姆六甲为夫妻,但又表示这“是政府来了以后才听说的”,或者是“这几年搞旅游开发后才开始被称为夫妻的”。至于布洛陀,当地村民现在基本上都知道或听说过其为“祖公”,并开始认为“他是我们壮族的祖先”,而当地一些年轻人却明确地表示“他是一个神话人物”。但是,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有关专家学者所表述的“布洛陀”话语已经渗入民间,并开始为当地居民所引用和输出。[3]

3.敢壮山歌圩:从“歌圩”到“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

对于一年一度的敢壮山(春晓岩)歌圩,当地壮语称之为hɯn21 kaːm35,hɯn21为“上”之意,kaːm35为“岩洞”之意。在诗人古笛2002年6月的“发现”之后,媒体对敢壮山的宣传迅速引起了当时的百色市委有关领导的注意,使其看到了凭此招商引资,进而进行文化与旅游开发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前景。翌年,百色市和田阳县两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就介入了当年的歌圩中。2003年,传统自发的春晓岩歌圩被田阳县党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歌圩”,自2004年始,又被升格和更名为“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此后,每年一届,沿袭举办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