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码时代下兔子笑话的口头传统

数码时代下兔子笑话的口头传统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际民俗学界,许多国家的民俗学曾经或者仍然等同于“口头传统”研究。在不同的传播媒介共生共存的时代,口头传统又会呈现何种差异?[1]“口头传统”曾经是民俗学研究的专有领域,也是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交流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纯粹的“口头传统”早已经难觅踪迹了,媒介融合与互渗的时代悄然间降临了。数码时代“口头传统”的存在方式及其传承变异的形式已经成为民俗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码时代下兔子笑话的口头传统

王杰文

“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是民俗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国际民俗学界,许多国家的民俗学曾经或者仍然等同于“口头传统”研究。“口头传统”的别称还有“口头文学”“口头叙事”“口头艺术”“口头诗学”等,指的是那些“非书面的”的口头讲述行为及其事件,它包括了讲述行为中的文本内容、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一切交流性的符号手段。

“口头传统”,作为一种“传统”,在经典的民俗学思想当中,意味着它是:(1)足够“古老的”;(2)是被特定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共享的;(3)是约定俗成的实践、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的总体;(4)是为特定群体(经常是指未接受过文字教育传统的人)所珍视的、代代传承的。然而,尽管“口头性”与“传统性”曾经是定义民俗学学科对象、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但这些概念自身又是极其模糊而又备受争议的。英国人类学家露西·芬尼根曾质疑道,如果说“口头传统”是古老的,那么,要传承多长时间才算是“古老”?它是特定文化中所有成员共同分享的还是仅仅为一部分人所享有的?是集体地(抑或只是某些成员)赋予它特定的价值与意义?它是指一种成品还是指一个过程?它的传承与传播是如何被实现的?它是如何最终在人们的思想行为中落地生根的?在不同的传播媒介(口头的、文字的、图像的、数码的等等)共生共存的时代,口头传统又会呈现何种差异?[1](www.xing528.com)

“口头传统”曾经是民俗学研究的专有领域,也是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交流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纯粹的“口头传统”早已经难觅踪迹了,媒介融合与互渗的时代悄然间降临了。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计算机媒介技术构建好的“数码时代(the digital age)”,传播媒介技术的更新换代日趋频繁,日新月异的新媒介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表达形式与交往模式,当然也影响了口头传统的传播方式。“口头传统”在数码时代也并没有消失,相反,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努力借助“口头传统”来调适新媒介造就的新环境,创造性地迎接并介入新的社会生活中来。数码时代“口头传统”的存在方式及其传承变异的形式已经成为民俗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