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制定与保障措施比较分析:比较研究结果

政策制定与保障措施比较分析:比较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西县、泸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分别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傈僳族阿尺木刮”及其传承人、“傈僳族民歌”及其传承人的具体保护实施单位,课题组对两地履行国家政策规定及各自采取的传承保护措施进行了调查走访,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熊自义即将失去传承力的现状,采取了抢救性的保护措施,进行了现场录制与访谈,有效地保留了大量的资料。

政策制定与保障措施比较分析:比较研究结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傈僳民歌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其传承人的传承现状从国家层面,到省、州(市)、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1.国家层面的体现

2008年5月14日,文化部审议通过并发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8年6月14日起施行。按照《办法》规定,就本议题而论,文化行政部门就对已命名的傈僳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熊自义、王利、李学华建立了档案并规定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对开展传习活动确有困难的传承人予以支持。具体来看,支持方式主要有:资助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或教育培训的活动;提供必要的传习场所;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经费;提供展示、宣传及其他有利于项目传承的帮助;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传承人,所在地文化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也规定了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的义务等。[3]

据课题组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3位传承人,每年均获得了中央财政给予的专项资金,同时,他们也签署了他们必须完成相应传承活动的《承诺书》,意味着一种职责的制度化规约。

2.省、州、县“非遗”保护机构(www.xing528.com)

自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以来,云南省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州(市)、县(区)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并相继设立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各州(市)、县“非遗”中心,践行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逐步探索适合云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证。

维西县、泸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分别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傈僳族阿尺木刮”及其传承人、“傈僳族民歌”及其传承人的具体保护实施单位,课题组对两地履行国家政策规定及各自采取的传承保护措施进行了调查走访,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地“非遗”中心都根据国家、省、州相关规定,按照申报书内容对传承人进行监督管理,采取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了他们所掌握傈僳民歌的表现形式、技艺和知识等,撰写了调查报告,建立了档案卡片。如维西县“非遗”中心对熊自义掌握的“阿尺木刮”传统音声进行了系统录制,对多段“阿尺木刮”进行了记谱并用汉语翻译了歌词,从谱、调、器的专业立场进行了整理,形成了“阿尺木刮”文字资料约5万字,图片约500幅,录音约300分钟,录像(专题片)约120分钟等。泸水县“非遗”中心对王利、李学华掌握的“摆时”“优叶”“木刮”“起奔弹唱”等傈僳民歌进行了调查研究,开展了建档和系统录制工作,完成了《傈僳族民歌》内部资料集的编辑工作,收录了包括王利、李学华等人演唱的傈僳民歌134首,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傈僳族民歌——摆时集》《傈僳族民歌——盖房调》《傈僳族民歌——请媒歌》的编辑,拍摄制作了《傈僳族民歌》教学片,出版了《傈僳族民歌——起奔弹唱》专辑,建立了傈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和数据库。二是两地“非遗”中心都积极引导和支持传承人的授徒传艺或教育培训活动,对传承人的传习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场所。如维西县“非遗”中心自2008年以来,建立了傈僳族“阿尺木刮”传习中心一个,传习点七个,每年在每个传习点均举办了三期“阿尺木刮”群众性培训活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前些年,熊自义身体状况尚好之时,他还常常到传习点开展“阿尺木刮”的推广工作,而随着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好,因此,近年来的工作内容逐渐减少,到现在,他已不能开展传习活动了。而泸水县“非遗”中心也在工作范围内,支持和扶持李学华开展传承工作(因王利年老体弱,近几年,他也不能进行传承活动了),并在泸水县上江镇新建村建立了培训基地,2015年间,策划并实施了培训班8期,参加培训人员共计250余人,还开展了傈僳民歌进校园活动3期,举办展示演出6场。2016年11月,李学华参加了泸水县文化馆召开的为期两天的“傈僳民歌保护、传承、发展研讨会”,在会上,他指出,傈僳民歌由于不同地区音律结构的差别以及青年一代关注度的减少等原因,造成了传承的困难和相互融合的难度,但他表态,不管传承怎样艰辛,都不会辜负国家授予他传承人的这一称号,一定不遗余力地让傈僳民歌这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精华得到保护和传承,他表示还要努力结合现代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和推广。三是两地“非遗”中心都积极探索地方性保护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通过与传承人签订传承协议,要求艺人定期完成传承、授课时数,建立健全传承人奖惩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管理监督,抽查验收。如对积极参与“阿尺木刮”传承活动的艺人给予表彰。针对熊自义即将失去传承力的现状,采取了抢救性的保护措施,进行了现场录制与访谈,有效地保留了大量的资料。泸水县“非遗”中心针对传承人的传承内容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对传承人的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总结、考评,向上级部门提交调研报告,通过制度的实施,使行政机构及时掌握传承人的有效数据,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传承人的关怀,强化了国家在场的象征意义。

通过两地传承人政策实施及落实情况的数据表明,傈僳民歌作为国家“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之一就是区域性、地方性,要实现对传承人的保护及傈僳民歌的传承发展,就不但必须使国家所制定的政策、措施规范化、常态化,更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地方具体细则的制定与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