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列车运行图及最大载客量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列车运行图及最大载客量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车运行图是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调的主要依据。在列车运行图上,每个列车均有不同的车号与车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运行图因其系统特征,一般均为双线成对追踪平行运行图。营运时间指列车全日正常营运时间。③列车最大载客量。列车最大载客量即一个编组列车按车辆定员计算允许装载的最大乘客数,分为定员载客量和超员载客量。根据驾驶员的休息制度、交接班的地点与方式、用餐时间等,均衡安排各个列车的运行线。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列车运行图及最大载客量

1.列车运行图概述

1)列车运行图的定义

列车运行图是用坐标原理方法表示列车运行状况的一种图解形式.

2)列车运行图的作用

列车运行图有以下作用:

①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列车运行图是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调的主要依据。

②行车组织工作的日常计划。列车运行图对列车运行的各种要素做了详尽的描述,是列车运行的依据。

③行车组织工作的调整计划,列车运行图对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做了全面可行的调整计划,如节假日、事故等情况下的运行图等。

3)列车运行图的表示要素

列车运行图的表示要素如图9-2所示。

图9-2 列车运行图的表示要素

①横坐标。横坐标表示时间变量,按要求用一定的比例进行时间划分,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运行图采用1分格或2分格.每一等分表示1min或2min。

纵坐标。纵坐标表示距离分割,根据区间实际里程,采用规定的比例,以车站中心线所在位置进行距离定点。

③垂直线。垂直线是一簇平行的等分线,表示时间等分段。

④水平线。水平线是一簇平行的不等分线,表示各个车站中心线所在的位置。

⑤斜线。斜线表示列车运行的轨迹线,一般以上斜线表示上行列车运行线,下斜线表示下行列车运行线。

在列车运行图上,列车运行线与车站线的交点即为该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的时间。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停站时间较短,因此一般不标明到、发时间。

在列车运行图上,每个列车均有不同的车号与车次。按不同的列车类别规定代号与列车号,如专运列车、施工列车等;按发车顺序编列车车次,上行采用双数,下行采用单数。列车车号表示每个列车的顺序编号。

2.列车运行图的分类

列车运行图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区间正线数目划分,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单线运行图和双线运行图。

(2)按列车间运行速度的差异划分,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平行运行图和非平行运行图。

(3)按上下行方向的列车数划分,列车运行图可分为成对运行图和不成对运行图。

(4)按同方向列车的运行方式划分,列车运行图可分为连发运行图和追踪运行图。

(5)按使用范围划分,列车运行图可分为日常运行图、节假日运行图及其他特殊运行图,如冬季运行图、夏季运行图、施工运行图等。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运行图因其系统特征,一般均为双线成对追踪平行运行图。

3.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

1)时间要素

①区间运行时分。区间运行时分指相邻车站之间的运行时分,需经过列车牵引计算和实际查表后确定。

②停站时分。停站时分指列车停站作业(包括减、加速,开、关车门等)和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的总和。

③折返作业时分。折返作业时分指列车到达终点站或在区间站进行折返作业的时间总和。折返作业时分包括确认信号时间、出入折返线时间、司机换岗时间等。折返作业时间与折返线形式(折返方式)、列车长度、列车制动力、信号设备水平、驾驶员操作水平等众多因素有关。

④出入车辆基地作业时分。

⑤营运时间。营运时间指列车全日正常营运时间。

⑥停送电时间。停送电时间指在营运开始前和营运结束后的停电、送电所需要确认的操作时间。(www.xing528.com)

2)数量要素

数量要素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主要依据,是直接接影响运行图编制的主要内容。

①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在全日客流量经预测确定之后,还需按客流的时间分布进行预测、调查、分析,然后确定高峰、低谷时段客流量,从而对列车编组数或列车运行列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安排,并作为开行不同形式列车的主要依据,如区间列车、连发列车等。

②列车满载率。编制列车运行图时,既要保证一定的列车满载率,又要留有一定余地,以应付某些不可测因素带来的客流量异动,并能保证乘客的舒适度。

③列车最大载客量。列车最大载客量即一个编组列车按车辆定员计算允许装载的最大乘客数,分为定员载客量和超员载客量。

④出入库能力。由于列车出入库的次数较多,运营列车数量多,车辆基地与线路车站之间的出入库线路有限,因此,每单位时段内通过出入库线路的最大列车数,即出入库能力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3)相关因素

①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包括大交通系统(如铁路港口、机场、公路交通枢纽等)和城市交通方式(如公交线路、车站布置、自行车停放、其他车辆停放等)。

②列车检修作业。为保证列车状态完好,需均衡安排列车运行与检修时间,既使每趟列车均有日常维护保养时间,又使各列车日走行公里数较为接近。

③列车试车作业。检修完的列车除了在车辆基地试验线试车之外,某些项目有可能在正线上试车,这需要在编制运行图时考虑周全。

④驾驶员休息时间的安排。根据驾驶员的休息制度、交接班的地点与方式、用餐时间等,均衡安排各个列车的运行线。

⑤车站的存车能力。线路上的车站大多数无存车线,在终点站、区间站等个别车站设有停车线,可存放一定数量的列车,在日常运行时可作为停车维护之用,在夜间可存放列车,减少空驶里程,均衡早晨发车次序。

4.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1)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

①在保证运量需求的条件下,使运营列车数达到最少。在高峰时间运量最大时段,即线路上运营列车数最多的时刻,应综合考虑高峰时段列车的运行速度、折返时间、列车开行方式等要素,使运营列车数达到最少,从而降低系统的车辆保有量与运营成本。

②在保证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减少列车的运行时间。列车运行速度快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优势,在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如采用现代化信号控制设备,选用性能良好的优质车辆,加强运行管理手段等),通过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压缩折返时间、减少出入库作业时间等方式,提高线路上列车的运行速度,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系统的服务水平。

③尽量方便乘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编制运行图时必须尽量顾及乘客的利益,对于列车发车间隔,在满足运行技术要求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小的值,从而减少乘客的候车时间。此外,在高峰、低谷的安排,区间列车开行,特殊时段列车开行(如大型文体场馆散场时密集客流疏散方案)等方面要有周详的考虑。

2)列车运行的牵引计算与运行时分的核定

为了确定各个区间的列车最优运行时分,必须综合车辆、线路、信号、运行组织等各个专业的技术指标与要求,进行列车运行牵引计算,即根据各个区间不同的线路平(纵)断面情况、选用的车辆特性、信号与控制的限制条件、能耗指标,计算出每个区间的运行时分曲线,并结合查标与验算确定可行的运行时分。牵引计算的目的是使列车在区间运行时能耗最少、速度最佳、各种设备的效能发挥最好。牵引计算由计算机设定程序来完成。

3)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列车运行图的具体编制可分为人工铺画与计算机铺画两种。

(1)人工铺画。

人工铺画的步骤如下:

①确定运行图的编制原则及具体要求。

②按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搜集资料并计算、查定各要素的值。

③铺画列车运行方案图。

④计算运行所需的应用列车数。

⑤确定全日列车的开行对数

⑥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⑦调整并绘制正式的列车运行图。

⑧编写列车运行图说明书。

(2)计算机铺画。

由工作人员将运行图编制要素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铺画出列车运行图,通过人机对话进行修改。这种功能可以由工作人员预先编制软件实现。而在ATC系统中,已经设计有计算机编制运行图的功能。该运行图既可以用传统的坐标图解形式表示,也可采用时间序列形式表示。

在列车运行图编制完成后,客运部门应编制相应的列车运行时刻表,并向乘客公布;车辆部门则应编制列车驾驶员专用的运行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