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美:生存适性与行为美的广泛兼容

审美:生存适性与行为美的广泛兼容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能审美的源头是生存适性。这个本能的审美倾向,不光人类有,人类社会中的各个层级有,连动物身上也有。所以本能审美,范围最广兼容度最高。其次是行为层面的审美。我们的社会歌颂内在美,歌颂道德美,歌颂个人对群体的贡献,讲的就是这个层级上的审美行为。记得建筑师高迪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反思层面的审美,主要是指更依赖于抽象的审美。

审美:生存适性与行为美的广泛兼容

诺曼在他的《设计心理学》中,把设计分为:三个层级。

本能

行为

反思

我想这个分类方法同样可以解释人类的审美层级。

首先是本能层级的审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大美妞”“大帅哥”会觉得养眼好看。我们看到的美丽的、水草丰茂的自然风景会觉得心旷神怡,其实这都是本能层面的审美。本能审美的源头是生存适性。比如,美貌健康的异性是利于繁衍的生育资源,而水草丰茂鱼米之乡是利于生活的生存资源。于是你看到这些资源的时候天然的觉得美。这个本能的审美倾向,不光人类有,人类社会中的各个层级有,连动物身上也有。所以本能审美,范围最广兼容度最高。

本能审美的源头是生存适性。

其次是行为层面的审美。所谓行为的审美,也就是道德美,我们小学都学过那篇《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行为层面上的道德美。我们的社会歌颂内在美,歌颂道德美,歌颂个人对群体的贡献,讲的就是这个层级上的审美行为。我们经常看到的“抨击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其所谓“丑”,其实就是失去了道德美。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3

同时,我们人类对精密次序的迷恋,也是属于这个层级的审美。我称之为:次序道德。记得建筑师高迪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本质上就是在表述人类非常痴迷次序,喜好用行动把周围的环境梳理的有序绝对。好吧,即使设计风格作妖如高迪和扎哈,本质上,也是另外一种高度的次序,他们和大自然的混沌是两回事。

次序道德。(www.xing528.com)

很多行为层面的审美具有人类的普适性,比如,欣赏奉献,欣赏集体主义,欣赏善举和仁义。但也有些差异化的行为层面的审美并不具有普适性,比如,一些地域特色的风俗和文化。如文身、生活习惯等。

反思层面的审美,主要是指更依赖于抽象的审美。什么意思呢?

一个小朋友拿起一个香蕉,当做电话放到耳边说:喂?

这个小朋友的大脑把香蕉想象成了电话,其实这就是一次认知去耦,也就是把一个具象的香蕉抽象成了一个电话。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能力。本质上,学习能力等同于抽象能力。没有抽象能力,我们根本不能挣脱直觉,理解稍微复杂一些的概念。

没有抽象能力,我们根本不能挣脱直觉,理解稍微复杂一些的概念。

我们学习任何事物的过程,几乎都是不断抽象的过程,所谓教育就是对抽象能力的持续训练。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学术的书刊,阅读体验越差,因为越是专业,越是深入,抽象的概念越多,对大脑所需的抽象能力的需求越多。于是越是抽象能力发达,并经常使用抽象思考力的人,对抽象事物带来的乐趣也更敏感和细腻。

于是他们会有“思考的快感”,会“闻道则喜”。当然他们也更容易被抽象的共同想象所打动,比如,理想,真理,愿景,等等。

比如,创业期的我党,在面对抽象思考的知识分子时谈“解放全人类”,在面对生存堪忧的贫下中农时宣传“打土豪分田地”,是多么的睿智聪明。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高超艺术越是“变态”的,甚至是“审丑”的。交响乐你未经训练听不懂,抽象的名画你也看不懂,怪石书法,甚至美食,未经训练你也不会欣赏。比如,酒,辣椒,茶,咖啡,发酵食品,烟,这些食物你给小朋友吃,他们都是非常抗拒的,为什么?因为这些食物本身的味道是反人类本能的,只能通过后天的教育来逐渐强化成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