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广泛性与审美素质教育对汽车维修的影响

知识广泛性与审美素质教育对汽车维修的影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美是潜藏在自然美之后的理性美,爱因斯坦以毕生的精力探寻自然界和科学理论系统的和谐、统一和完美。人们惊奇地发现,爱因斯坦具有非凡的创新力,与他受过音乐传统熏陶不无关系。爱因斯坦具有演奏音乐的艺术才华和体验音乐的思想意境,以及富有哲学素养的审美直觉,有助于他全身心地投入富有美感的科学创新活动中,创造出散发艺术美的科学作品,让众多的科学家望尘莫及。

知识广泛性与审美素质教育对汽车维修的影响

汽车维修同其他科学工程技术一样,具有一种过程美和结果美。当然,这种境界是经过培育才能获得的。

人类对自然美、科学美的追求推动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正确思维与艺术思维是一种结构上的互补。科学美是潜藏在自然美之后的理性美,爱因斯坦以毕生的精力探寻自然界和科学理论系统的和谐、统一和完美。人们惊奇地发现,爱因斯坦具有非凡的创新力,与他受过音乐传统熏陶不无关系。他曾经说过:“音乐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他们反应是不同的,可是他们相互补充着……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爱因斯坦具有演奏音乐的艺术才华和体验音乐的思想意境,以及富有哲学素养的审美直觉,有助于他全身心地投入富有美感的科学创新活动中,创造出散发艺术美的科学作品,让众多的科学家望尘莫及。无怪乎,美国著名科学家霍夫曼对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是科学家,更是科学的艺术家。”

如果每位老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把思维训练作为一个过程性的目标去追求,那么当学生毕业后若干年,他们也许会忘掉曾经学过的某个概念或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作为过程的思维教学却能使他们牢牢记住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能够获得发展,能帮助他们通过调查、探索而重构出曾经学过的方法,甚至想出新的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成就感,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构建,有利于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参照以下五个途径:①拓宽专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②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③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④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⑤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特别要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时而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我们这里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职业教育突出技能教育而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基础之上的技能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为此,笔者建议,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可以适当参与一些学校统筹和组织的课题研究,如汽车维修企业发展趋势、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现代汽车维修工艺流程再造,维修工具和设备功能利用与开发等,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鉴于汽车维修职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性与提高人才层次的关键性,笔者从自身经历中深刻感觉到,美育不仅是教育中的一门主课,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将美育的原则贯彻到德智体诸科的实际教学中。换言之,德育不是纯说教,智育不是灌输,它们同样也是一种艺术。美育作为一种人格教育,它不仅从发展人的感性方面参与健康人格的塑造,它还在一些感性与理性交叉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上,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审美教育是人类从审美方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把自身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成果一代代传递下去的重要途径。在人类实践过程中的真、善、美的统一,决定了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并渗透到诸育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理论,通过审美创新实践,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个体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

审美活动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人是实践的主体,也就是审美活动的主体。审美理论就是随着审美主体认识的丰富和深刻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审美过程中充满了主体性,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审美态度,并且,由于其审美心理结构不同,其审美创新与审美鉴赏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个性色彩,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审美理论。只有人格健康的人对事物的认识才会更为全面、客观,其所总结和创造的审美理论才有更大的价值,才会真正促进人的发展。

人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对美的境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实践活动中,人类不断地产生新的审美感受,得到不同的审美体验。每一时期对美的追求,都会推动当时美学理论有新的发展,同时,对过往理论进行修整和补充,使之更完善、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当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范围扩大,文化传媒发生革命性变化,使文化走向大众,使得审美由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精英”文化变为大众的生活方式,这既展示了当代中国物质和精神发展的新面貌,更是推动审美文化和审美理论发展的新的契机,并由此出现了审美文化大力度发展的活跃现象。

审美与生活融合,成为人完善自己的一方面内容,反映出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个性的发展,使审美活动成为当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特定选择,审美活动与生命活动得以充分融合。

社会的变革,审美文化的发展,拓展了审美教育研究的领域,推动审美理论的发展,适应时代发展对审美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美和审美帮助人们自觉地按规律办事,以审美的态度去改造生活,进而认识现实社会的人的本质力量。理论发展趋向于更细、更精,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提出不同的审美要求,也有不同的审美体现,审美的判断标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据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一般性和差异性,特别是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将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审美个性差异和审美发展四个范畴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有很多,使审美理论更为成熟,划分更为细致。

小贴士

既然审美如此重要,我们就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有个较好的审美观。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观察、理解认识、模仿等进行,这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适用。

1.加强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也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曾有专家指出,审美教育是关系到我国新一代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大事,是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提高人类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今天实施审美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站在21世纪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转变重智育、轻美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和重功利轻非功利思想的影响,克服长期以来在美育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更新观念,开展完善的、进步的、全面的、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

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都有特定的工作场所和相应的要求,但只要服务对象涉及人,即应在仪表风度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在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时,适当的包装,对于顾客沟通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接待顾客时不仅是在询问车主车辆的状况,了解车辆的故障,实际上,双方都在互相了解。车主在表达维修的意愿的同时,也在注意通过观察维修人员的仪表举止来猜测维修人员的技术、人品,甚至背后企业的文化。得出的结论好与坏,都会对他的感知产生影响。所以说,维修人员的仪表风度很可能影响维修的结果。

玛丽·居里夫人是原籍波兰的法国科学家。作为一名科学家,她堪称人类的楷模——贡献巨大却无所求,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在她的一生写照《我的信念》中写道。(www.xing528.com)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员,并且还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身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

2.建立完整开放的审美素质教育体系

审美素质教育要遵循学生审美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完整地规划美育的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多视野、多角度地发现和探索新的载体、新的形式,广泛利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在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从美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审美实践活动,从美的观念、审美理想的教育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要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的特点,把美育贯穿在汽车维修工程教育的全过程中。

1)通过具有特定美学意义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完整的审美教育。课程设计要采用审美视角,把科学知识的艺术处理与教学主体的审美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利用各门美育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系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们更多、更集中地得到审美的理性认识。学校开设高雅艺术鉴赏、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影视评论等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提高审美志趣的能力,开设美学选修课和美学讲座,传授美学的基本知识,使他们掌握系统的美学理论知识,认识美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其较强的审美理论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观。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审美鉴赏活动,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课外是美育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欣赏生动的自然景物,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品尝人类创新生活、建设未来的快乐,感受社会美的丰富和深刻,塑造自己追求美、献身美的理想信念。让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阅读中外名著、欣赏各种文艺演出,聆听艺术家的心声,更具体、更生动、更深入地接受艺术审美教育。

3)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投身于审美创新的实践中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审美创新力。审美素质教育仅仅靠抽象、理性的理论灌输是不够的,还必须将这些抽象的理性的东西寓于审美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们不只是美的旁观者、欣赏者,而且是参与者、创新者。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灵活的实践活动中去开拓、去创新,去发展自己的审美创新能力。

4)改变不当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自觉实现审美情感的再现。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必然引起学生的情绪低落、审美能力的弱化、习惯性的情绪低沉和情感淡漠。注意以往不当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心理上留下的严重影响,采取积极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

3.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创新健康高雅的美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建设的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活动的总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从硬件上看,园林布局合理、花草树木宜人、雕塑绘画精美、道路宽阔洁净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言的美育,它不仅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激发学习热情和产生美的情感,而且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软件上看,优良的校风学风、浓郁的学术氛围、完备的规章制度、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学校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积极营造健康高雅的美育氛围。

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努力完成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塑造更完善的人格,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及美感形态,必须经过后天长期的文化熏陶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因此创新美的条件,提供审美信息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钱学森教授在强调正确思维与艺术思维必须结合时曾说过:“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与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所以,钱学森教授时常强调科学家要有一些艺术修养,艺术家要懂得些现代科学技术,这样才易认清客观世界,获得新的智慧,形成创新性的思维,有惊人的创新。正确思维的基础是逻辑,艺术思维的基础是形象。但是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就像科学研究需要形象思维一样,艺术创作也需要逻辑思维。两种思维虽然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各有其能,能以理性的方式共同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如下:

1)自然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科学美学存在的基础。自然界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和发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美不胜收。它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既博大,又精深;既复杂,又简单;形态多样,变化无常。对自然美的探索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2)科学美的表现形式是秩序与和谐。科学美不仅是自然中的形象和景致之美,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内在的美,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是以和谐为表现方式的美。和谐是以对称性的方式表现的,如人体、动物和一些植物的轴对称性,太阳、月亮、星球等的圆对称性,还有点对称、平移对称、螺旋对称等。

3)科学美学是逻辑理性与美感直觉的统一。科学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美感直觉,对科学审美意境的体验,而不是就事论事,从具体到具体,从逻辑到逻辑。科学既要逻辑和理性,又需要想象力和创新力。因此,美感直觉与逻辑理性既是互补的,又是统一的,它们在科学认识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4)真善美是科学美学的最高境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目的是寻求自然美背后的原因,寻求自然界所固有的和谐与秩序。能完美地解释自然美的秩序与和谐的科学理论,被认为是真的科学理论。真理性的科学理论是与美的自然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相一致、相吻合的,是为科学家所共同接受和承认的。一种真理性的科学理论是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的,利用这一理论来造福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是科学的善事。因此,追求科学的真、善、美,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高境界。

人类对自然美、科学美的追求,推动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推动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交叉和融合,使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正确思维与艺术思维是一种互补的结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需要有艺术的修养、艺术的气质、艺术思维的方法,而不应该排斥,甚至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从事艺术创作的也应该了解科学技术,学会理性思维,运用逻辑方法,以便能更客观、更形象、更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情感世界。

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1901—1976,德国物理学家,创立矩阵力学)是一位十分重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艺术思维与正确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家。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贯通的,是两种不同形式的人类语言。他说:“科学与艺术的两个过程,并非迥然不同。科学和艺术二者在许多世纪的历程中形成了人类的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我们能够谈论实在的更为微小的部分,而各种概念的前后一贯的集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是这种语言中不同的词和词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正确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以能够合流、互补,关键是来自于人类对自然美、科学美的信念和追求。

经过我们教育的孩子们,如果将每一次汽车维修的过程,都看作一次新的艺术创作,那么,他们的工作必将充满愉悦与浪漫,他们的才智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那将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取得更丰硕成果的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