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的关键性:看不见的部分实际上决定了餐厅的成功

设计的关键性:看不见的部分实际上决定了餐厅的成功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得见的部分,非常好理解,就是我们能看到的部分。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直观结果的原因,那个起决定性作用的、看不见的设计部分。其实你看到的那个设计不错、运营成功的餐厅,其设计结果,往往是以上这些看不见的因素组合导出的。这个设计的视觉有广延属性。比如,天安门的形象就很复杂,既是故宫的一部分,又是国家的政治象征,具备广延性。通过微信的小程序,把新品推送给可能喜欢这个口味的客户。……

设计的关键性:看不见的部分实际上决定了餐厅的成功

看得见的部分,非常好理解,就是我们能看到的部分。在室内设计里就是图以及完工后的结果;在平面设计里可能是草稿和最终的交付物;在产品设计里也可能是过程的设计图、手板样品以及最终产品。可是看得见的部分哪里来的?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无根之水吗?

显然不是,看得见的设计,其实是看不见的设计决定出来的。

看得见的设计,其实是看不见的设计决定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4

举个例子:高速公路上,有个很大的下坡,下坡的尽头有个急拐弯,于是路政就会要求司机减速。可是如果仅仅凭借限速牌来提示,并没有什么用,事故率还是很高,因为好多司机不会注意到减速的标志,那么在设计上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所有的司机途经此处时减速吗?

方法有很多,比如:加大警告牌、在路边放置假警察、在路上画减速带使车颠簸。

这几个解决方案里,大警告牌和假警察其实都需要司机的视觉注意力。而很多事故,正是由于司机的注意力被其他事情占用了,所以才不知不觉超速,发生危险的。所以设计者采用了画减速带的方案。这样即使司机走神了,驾驶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减速带的颠簸会提醒他路况的改变。但是,虽然这样的设计会使司机减速,但如果坡道过长,司机就会很快适应,车速依然降不到理想状态。于是设计者又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把下坡路段画满减速带,而且在快接近终点转弯的地方,把减速带画得越来越密集。这样开车路过此处的司机,即使是匀速行驶,他也会觉得地面上的减速带是以更快的速度接近他,这让他产生了速度越来越快的错觉,他会不自觉地持续减速。

你看,这个设计的过程就是基于理性推导的。如果你作为一名司机开车路过此处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这个设计对你行为的影响,你甚至都不会察觉画在地上的减速带是越来越密集的,你看到的就是一个画满减速带的长下坡,而你看不到的就是整个理性推导的过程。

我之前的文章里也提过一名大师把教堂地面设计成了不易察觉的坡度,让人们不自觉地聚拢到神坛。于是行为改变心理,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教堂的设计太好了,既神圣又亲切。所以你看得见的设计,叫作设计的直观结果。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直观结果的原因,那个起决定性作用的、看不见的设计部分。

举个例子:你能看到一家餐厅的装修风格,但是你能看到起决定作用的、前期对这家餐厅的理性规划吗?比如,理性规划的内容有:

这家餐厅在充分竞争的餐饮市场里能提供什么特别的价值?

有什么不同?

定位于什么样的客户群?

客户的消费能力是否能承担你的产品?

客群需要什么样的特色餐厅?

客群的需求有哪些是现在的餐饮市场没有满足的?

做到这些事成本如何?

哪些是必需的功能,哪些不是?

餐厅如何选址?成本如何?

需要多大的面积营业,多大的后勤保障面积才会绩效最高?

什么样的产品组合贡献利润率最高?财务杠杆几何?模型上能否迅速扩张?

什么样的装修风格客户喜欢,固定成本低?

作为直接体验的菜品的产品线做多长运营成本最低?

作为间接体验的,音乐、气味、服务、灯光,该怎么运营?

……

其实你看到的那个设计不错、运营成功的餐厅,其设计结果,往往是以上这些看不见的因素组合导出的。如果你做了这么一家餐厅的设计,不从以上的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出发,一味地追求好看和审美情怀,失去了这个看不见的理性系统的支撑,我想你的设计过程一定是非常动荡和痛苦的,反复改图应该不意外。

既然是理性系统的推导结果,就是我们讲的不可辩驳的理由。那么我们有什么工具可以利用,帮助我们解析推理设计过程吗?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绍这个推理环工具: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2

(任何设计中的分析和推理都可以被这个模型所囊括。我们学习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分析案例,我们工作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展开设计。)

这个工具是由:

形色形态

质料形态

功能

需求

价值

这5个部分组成。

功能、需求、价值都很好理解。我们聊一下其他的两项。质料形态指的是设计的强度属性,比如用的是大理石还是木头?或者金属或布艺?这种材质是功能需要还是结构工艺需要?形色形态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属性,也就是许多因素最终集合在这个设计上的形和色。这个设计的视觉有广延属性。比如,天安门的形象就很复杂,既是故宫的一部分,又是国家的政治象征,具备广延性。同理,之前大家都搭过顺风车的红色iPhone也是这个具有广延属性的形象。

一般而言,我们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会首先从项目的价值分析开始,接着是需求,然后是功能,之后是质料,最后是形色。

一般而言,我们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会首先从项目的价值分析开始,接着是需求,然后是功能,之后是质料,最后是形色。

比如:之前提到的餐厅,要给客户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白领提供新的轻奢午餐,把想吃好、吃得快、有选择焦虑的白领解放出来。

其本质就是寿司版的成人小饭桌。

新的用餐体验有哪几部分组成?(需求)

快速用餐不用等,吃完就走。

好吃、不腻。

手工制作卫生安全看得到。便宜但精致、适合传播。(www.xing528.com)

客人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录实现支付。我们也可以对客户的消费习惯积累数据。

这些需求怎么变成现实中的功能?

快速用餐吃完就走,在店面里不设座位,这样的话相同的面积容纳的人更多了,同时人的流动速度更大了,空间周转率更高。

好吃不腻、手工制作、便宜精致是指菜品体验,那么做个寿司店怎么样?

让服务人员现场做,只提供几种寿司,但是价格便宜,因为种类少可以做得非常好吃精致,提供外带……

总体的形象酷一点,干净现代整洁,把天天一到中午就发愁吃什么的白领从选择焦虑中解放出来,进来随便选什么都很好吃,都吃得很快,节约时间。

所以店面的选址,要在白领的自然流量多的地方,店面可以不大,但是保持浅色、保持现代的偏冷的色调,这会让空间显得大一些,当人数密集的时候大家不会感觉到压抑。

一般而言,拥挤和混乱的感觉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穿插,那么这就需要在流程设计上把进店客人的动向梳理清楚。不要让客人的动线交叉,甚至设计成不可逆的状态,保证总的体验。

这就需要设计上……

每隔3个月淘汰掉卖的最不好的产品,上新的口味,长期迭代。所以网站APP都要配合,那么平面设计也要简洁,突出主题,突出上市时间就好。通过微信的小程序,把新品推送给可能喜欢这个口味的客户。

……

因为推导出了这样的功能,所以在质料选择上就会:

装修的面层材料要便宜,减低单店面的固定成本,同时要特别易于清理,耐损耗。

材料的加工、采购,要特别方便,有利于店面的复制扩张。

照明灯具要非常专业非常好,用隐形的光来提高空间的品质感和食物的高档感。让客户感觉自己在一个很高端的餐厅的感觉。

那么最后在形色形态上:

……

基于之上推理而导出的设计,基本不会偏离原则太多,有些校正就可以满足需求。

正因为之上的理性的推理,所以最后这一步的结果只不过是之上所有过程的客观反映。

虽然上面这个例子是我凭空臆造的,但是这个逻辑过程是合乎理性的。而这个合乎理性的推导过程,就是不可辩驳的基础。

而这个合乎理性的推导过程,就是不可辩驳的基础。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3/4

同样的道理,住宅呢?

一个客户买房,装修,他要追求什么样的价值?

客户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那么对他而言什么是更美好的生活?(需求)

生活方便。

家庭关系融洽。

能实现自己的居住理想。

那怎么才能实现?(功能)

生活上理顺人和物品、物品和物品的关系就是方便。

家庭关系就是要理顺空间中人和人的关系。

业主在什么样的阶层,他有什么向往,他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又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这之中涉及好不好看,喜不喜欢的问题)

组织什么样的质料去完成这些规划,实现这些功能?

选择能够满足功能的质料,从工艺到成本到强度等等考量要素。

最后在视觉上、细节上如何呈现?

你的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等等。

这些图纸生成的基础不应该是好不好看。好不好看只是需求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些需求的真实可靠和求解过程的合乎理性。

其实在行为上来说,任何设计都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做出决定的记录。

任何设计都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做出决定的记录。

我们既然可以用这个模型推理出设计,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模型反向的来做设计分析。

举个例子:我们一般看到大师的作品,最低级的设计师只看到形色形态,抄抄大师的造型,颜色应用。进步一些的设计师会研究材料和工艺特性,这些部分依然都属于设计的可见部分。更好一些的设计师,会研究平面,搞清楚功能的合理性。而更牛的设计师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功能?也就是说这个功能所满足的需求是什么?而这个被满足的需求带来了什么价值?

多年前在马蹄网曾经见过有小朋友批评某大神设计的一套豪宅,他认为大神放在更衣室的书桌太扯了,怎么会有人在更衣室看书?然后他还批评大神设计的餐桌太大,太长,不实用。

其实小朋友是把更衣室里的化妆区误会成了书桌,当然他也不理解为什么对一个顶级的精英阶层来说,家里的社交需求有多重要。(记得当年杨澜在一个访谈里谈论过,她的居住痛点就是,在家里举办派对和私人展览的空间严重不足。)这个小朋友就是只能在形色形态的阶层分析设计,在功能层面到价值层面这个分析能力是缺失的。

好了,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为什么设计总是改来改去?因为设计没有基于不可辩驳的理由。不可辩驳的理由就是理性演绎的推导。理性演绎推导分为看得见的设计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然后我们又安利了一个好用的设计理性演绎工具。这个工具正向推导就是理性逻辑演绎。反向推导就是设计分析归纳总结。

……全文岳读完毕

最后,我再安利一张2014年上海岳蒙设计模仿小米的一张海报,祝你们改图愉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