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赤壁市革命老区发展史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赤壁市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秋,县委多次举办学习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文件,引导农民推行和建立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拉开序幕。山林稳权发证全面展开。县委、县政府从县直各单位抽调8名科局长和24名干部,共32人组成工作组,赴荆泉公社进行“山林稳权发证”试点工作,至10月底,试点工作结束。11月初,又从县直各单位抽调133人组成23个工作组,分赴各公社,国营林、农、茶场,全面铺开“山林稳权发证”工作。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赤壁市革命老区发展史

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受“左”的思想影响,农村推行“穷过渡”,取消社员家庭事业、自留地和集贸市场等。社员劳动推行“大寨式”的记工方法,评工记分时,只注意政治表现,忽视劳动成果,违背按劳计酬原则。“大锅饭”滋生了平均主义,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1979年秋,县委多次举办学习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文件,引导农民推行和建立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拉开序幕。

耕地联产计酬等责任制的试行。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省、地委指示,县委结合蒲圻实际,引导农民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79年秋,农村开始试行“定额管理、小段承包”的责任制。1981年年初,开始推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由于因地制宜,实行各种责任制,都取得了不凡效果。赵李桥公社蓼坪大队第一生产队,有23户,113人,40个劳力,水田154亩,旱地20亩,茶地15亩。1980年,他们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大灾之年,粮食虽然略有减产,但全年总收入达58435元,比1979年增收25000元,人均纯收入373元,比1979年人平增收176元,全队社员家家进钱、户户存款。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1981年春,县委及时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后,全县开始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其办法一是综合承包,在生产队统一计划、核算前提下,将土地、劳力、耕牛、农具固定到组,承包到户,签订合同,年终奖惩兑现;二是专业承包,即将农、林、牧、副、渔工商中的某行某业承包到组或者到户到人;三是远田远地、瘦田瘦地和村边鸡口田承包到户到劳。是年3月,全县2493个生产队,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的有155个,占6.2%。年底,全县实行包产到户的2126个,占85.3%;包干到户的286个,占11.5%;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67个,占2.7%;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14个,占0.6%。(www.xing528.com)

山林稳权发证全面展开。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保护森林若干问题》,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统一部署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发展责任制)工作。同年10月,蒲圻县成立“山林稳权发证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从县直各单位抽调8名科局长和24名干部,共32人组成工作组,赴荆泉公社进行“山林稳权发证”试点工作,至10月底,试点工作结束。11月初,又从县直各单位抽调133人组成23个工作组,分赴各公社,国营林、农、茶场,全面铺开“山林稳权发证”工作。1982年1月,县人民政府向各林权单位颁发了《山林权证》3030份,共115万亩。1982年,全县应划定自留山的210个大队、1983个生产队、37839户农民,均已划定了自留山,共划定自留山144192亩,占全县山林面积12.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