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泥塑浮雕中的比例压缩及其原理

泥塑浮雕中的比例压缩及其原理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浮雕中按比例压缩形体,是浮雕造型语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1浮雕形体的空间压缩关系2正侧面压缩原理在进行比例压缩时,一定要按比例均等压缩,否则就会出现形体关系的不协调。通过上、下对比发现,二者在压缩后虽然在形态上有所差异,但压缩原理基本一致。

泥塑浮雕中的比例压缩及其原理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厚度中表现形象的立体空间感?其关键因素就是体积压缩,这是浮雕的一个很重要元素。即使是接近圆雕的高浮雕,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对形体关系进行太大的压缩,但我们可以发现浮雕中形象的动态关系处理其实都是平面化展开的,形象动态空间被压缩了,即尽可能地把形象的动态关系从纵深感的三维空间,转化压缩处理为相对平面化的空间关系。这样我们就涉及到了比例压缩的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刘家洪先生关于浮雕形体的压缩问题,曾有过这样形象的描述:“我们在浮雕板上做一个圆球,如果将圆球直接放到板上,它是个圆形球体;如果将球切成半个放在板上,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半个圆球,这种做法还不是浮雕。现在将球压扁放在板上,球的边缘部位与底板有个空间能使人感觉它是个完整的球,这才是浮雕的效果。”(图1)

这个描述很形象,通过它可以很直观地理解浮雕的压缩原理。一个球体是这样,一个人物、一组人物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在浮雕中按比例压缩形体,是浮雕造型语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压缩比很大,就成为了薄浮雕;反之,就成为高浮雕。浮雕形体的空间感是靠浮雕中的层次变化获得的,层次则是靠比例压缩得到的,而且只有三维空间中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受到来自同一个方向、同样力度的力量的压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比例压缩。如图2,当球体被比例压缩后,正面的弧度被压平,侧面的弧线则变得陡峭,这也就是为什么圆雕被压缩后,从观众视角看,正面是相对平缓的。而侧面的转折使前一个层次在后面的层次上投下阴影,这个阴影使观者可以感受到浮雕背后的隐藏部分,暗示了空间的完整存在。所以,对于浮雕空间感的塑造,把握好侧面向背面的转向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为了加强形体空间感,往往前面层次的形体空间要比后面的形体空间厚,这种形体的厚度差,可以产生更强的立体空间感(图3)。这也可以算是浮雕形体空间压缩的“透视法”。

1 浮雕形体的空间压缩关系

2 正侧面压缩原理

在进行比例压缩时,一定要按比例均等压缩,否则就会出现形体关系的不协调。在浮雕中的一个常见错误就是,因为对空间、形体的概念不清楚,致使压缩后的空间、形体呈现不合理的形体状态。将一个按正确比例压缩的浮雕还原为圆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反之,如果形体的前后空间是错乱的,还原出来的圆雕也会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经常检查浮雕的侧面,以便随时弥补正面制作浮雕时的视觉误差。这样的要求不是教条,而是通过练习纠正视觉误差,建立完整的形体空间意识(图4、5)。

3 不同层次形体空间的压缩比可略有不同,空间感会更强(www.xing528.com)

4 佩加蒙祭坛浮雕(局部)

5 从侧面观察,无论是靠近底板的腿部,还是外侧残存的上臂,人体的各个部分都遵循同样的压缩比

6 四分之三侧面压缩示例

四分之三侧面的压缩原理其实与正侧面一样(图6),但因为角度的偏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解和制作的难度。如图所示,在四分之三的角度,从顶部看,原本基本形为长方形的头骨,受到压缩后变为平行四边形,在①这个位置的颧骨受到压缩,原本强烈的转折现在变得平缓和微妙,学生在处理这种微妙的形体时经常出错,容易过分强调转折而导致变形。②这个位置的转折则变得更加鲜明,形体较原来平滑的面部显得过于“突起”,有点像画素描时透视没处理好,远处的脸往前翻,学生往往会主观地将这看起来别扭的形做得平缓,以消除视觉上的“不适”,但这种做法其实导致了形体的缺失。在处理四分之三侧面浮雕的时候很容易犯错,所以要时刻谨记。浮雕一定能还原成圆雕,在做的过程中要经常到顶面检查压缩后的平行四边形是否完整,还要注意压缩后正面的转折要平缓、微妙。如图7,人物的头部基本为正侧面的压缩,胸廓由于扭转形成四分之三角度,此时,胸廓被压缩为平行四边形。通过上、下对比发现,二者在压缩后虽然在形态上有所差异,但压缩原理基本一致。

7 四分之三侧面压缩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