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泥塑浮雕,掌握头胸像制作

学习泥塑浮雕,掌握头胸像制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摆模特”是浮雕课的第一步,从模特动态的设置上基本能看出作者对浮雕的理解程度。所以,“摆模特”就已经开始了浮雕的构图工作,心里时刻进行模特(圆雕)与浮雕之间的转换,头、胸、肩、手之间的交叉使形体关系具有层次感,避让关系明确,并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容易做压缩处理的姿态。第二阶段:①在浮雕板上画线描稿,注意构图要求(图37)。

学习泥塑浮雕,掌握头胸像制作

(1)课时:二周(40学时)。

(2)前置课程:泥塑头胸像(圆雕),素描头胸像。

(3)课前准备:浮雕板上泥。

①准备两块塑料布,略大于浮雕底板,用钉子、木条等固定于底板内部(图31),其作用是防止泥的底部干裂及腐蚀浮雕底板。另一块塑料布用于包浮雕表面,保持泥的水分。

②加木条及十字花,既可以固定塑料布也可以使泥不至从底板上脱落(图32)。

③上泥。上泥时应尽可能使泥与底板之间压实,防止以后在工作时浮雕与底板剥离,造成塌泥事故。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准备不好,会前功尽弃。

④刮平泥面(图33)。

(4)课程内容:侧面头胸像(带手)高浮雕。尺寸:80cm×60cm,厚度10cm。

(5)泥塑头胸像浮雕课程要求:作为泥塑整体教学的一部分,本课程为浮雕的入门阶段,要求学生对浮雕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了解浮雕造型语言的几个基本要素,理解其中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特性及其与圆雕、绘画之间的关系。其中比例压缩法和平行无透视观察法是浮雕头胸像课程需掌握的重点。角度以正侧面为主。

(6)过程步骤:选择模特坐于模特台上,模特位置与浮雕板高度基本持平。“摆模特”是浮雕课的第一步,从模特动态的设置上基本能看出作者对浮雕的理解程度。所以,“摆模特”就已经开始了浮雕的构图工作,心里时刻进行模特(圆雕)与浮雕之间的转换,头、胸、肩、手之间的交叉使形体关系具有层次感,避让关系明确,并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容易做压缩处理的姿态。所以,每一位上课的同学都应该参与到摆模特的过程中,因为摆模特的过程就是浮雕构图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对浮雕压缩层次的初步建构。模特摆好后,开始分几个阶段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

①在确定的观察角度位置上画一张素描稿,符合构图法则要求,它是浮雕制作前的准备,其作用是建立形体空间意识。

②在所选观察视点的位置与模特之间的夹角呈90度的位置上画一张完整的速写(如果是正侧面的高浮雕,就在平行的正面位置上画速写)(图34、35),将速写头胸像的重要部分画若干条垂直线。这些垂直线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头胸像各部分形体间的空间关系,在进行浮雕形体的比例压缩处理时,这些垂直线是重要的依据(图36)。虽然浮雕的观看视角只有一个面(正面),但对于制作者来说,浮雕有六个面—正面、左右两个侧面、顶面、底面以及浮雕板所在的面,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将速写挂在浮雕板侧面,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到各个角度观察模特,检查浮雕的形体比例压缩关系是否正确,并从浮雕板所在的面看浮雕的剪影和起位,保证剪影的完整性和明确性。由此可见,浮雕课研究的是浮雕状态下的空间中的形体,以及在独特的造型规律下所呈现的更为多元的造型语言。

第二阶段:

①在浮雕板上画线描稿,注意构图要求(图37)。

②用刮刀刮掉线描稿边缘线以外的部分,达到要求的深度,并且使刮掉后的部分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图38),这个底面相当于圆雕中底座的水平面。做圆雕时底座要拍平,这样才能确保雕塑重心、比例等基本问题不出错;同理,做浮雕时底板要刮平,它的确立是制作浮雕的基础,是比例压缩的前提保证,也是今后对层次进行归纳的依据。

第三阶段:

①浮雕起位高度的确定。在确定浮雕的基本厚度之后(作为基础训练,这个作业确定在15cm左右的厚度),就可以在这一厚度内处理形体间的比例压缩关系(图39)。

②形体比例压缩处理(图40)。在确定浮雕的整体厚度之后,开始处理头、颈、胸、手等各部分形体空间的比例压缩,根据比例压缩和形体的空间关系对浮雕的层次进行归纳。如图所示,左臂和左肩距离观者最近,确定为最高的层次,右臂最远,确定为最薄的层次,双手与头部基本属于同一层次,位于前两个层次之间。在制作过程中要尽可能遵循归纳后的层次关系,以基本的层次关系为雕塑的大结构框架,再去调整形体在压缩后的状态及形体特点(图41)。

③浮雕头胸像课程作为雕塑系浮雕教学体系的基础教学,采用平行无透视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做每一部分形体(头、颈、胸、手),都要相应降低或抬高视平线,以便平行地观察,不能产生透视(图42)。

这个阶段重点掌握比例压缩法和平行无透视观察法,两者相互关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调整浮雕形体的空间压缩关系,是了解浮雕造型语言的最基本方法。

第四阶段:

①检查形体间的比例压缩关系(图43)。主要是靠浮雕侧面和侧面速写稿来检查调整(图44、45)。速写稿是帮助我们检查各部分形体比例压缩关系的重要依据,我们要经常参考速写稿来适当地调整形体空间的压缩关系。同时也要经常到所做浮雕位置的侧面去观察,分析各部分的空间状态是否正确。

②较为深入地刻画各部分的关系。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浮雕板有限的空间内塑造被压缩的形体是有难度的,经常会为了表现出“立体感”,对着一个局部一味地加泥,通过强化落差使光影或素描关系更为强烈,这种做法忽视了局部在整体压缩关系中的层次位置。所以,做浮雕时心中要时刻进行所做浮雕与圆雕之间的转换,压缩层次关系准确的浮雕是可以还原成圆雕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刻画的形,还原成圆雕也是合理的形,也就达到了相对完整的泥塑浮雕头胸像作业要求(图46、47)。

所谓的深入刻画,是在整体的头颈胸等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各部分同时还有各自的形体关系处理问题,例如:头部有五官的形体空间关系处理,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件整体协调的泥塑浮雕头胸像作业(图48)。

(www.xing528.com)

(7)对高浮雕比例压缩及平行无透视观察法作为浮雕基础语言入门研究的理解。

初学浮雕,使学生理解形体按比例压缩的方法对于浮雕教学极为重要。形体间的空间位置压缩比例不统一,出现空间错位,就会造成整个浮雕视觉混乱。实际上初学者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总是在自己的浮雕板前凭自己的主观观察去做,没有转到浮雕的侧面去观察比例压缩关系,因此往往出现空间深度比例方面的错误。经常在正面与侧面观察比较,可以有效地调整视觉错误,并利用这些语言营造丰富的视觉变化。当能够自如地掌握调整浮雕比例压缩关系后,就会发现浮雕语言中许多“空间错觉”的妙处。

这个课程作业是不要求做透视处理的,也就是所说的平行无透视观察法。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理解为什么不让做透视,为什么一定要平行地看(运用平行无透视观察法)。在浮雕处理中如果加入透视法将很快达到“突出”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是这项课程的目的所在。众所周知圆雕是没有透视的,浮雕形式中不带透视的浮雕是很难把握的,空间变化完全靠压缩空间比例来完成。因此,如果能掌握无透视的形体比例压缩基本原理,再解决透视关系中的形体压缩与透视视点的协调关系就相对容易。

透视制造幻觉空间,而无透视浮雕将实际的空间压缩后产生视觉空间效果。无透视压缩比例是一种视觉科学,如果学生在课程中理解并掌握了平行无透视观察法,当学生需要处理带透视浮雕问题时,则可以充分利用透视法来更好地加强空间感,这都是基于对平行无透视观察法的训练得来的。

泥塑浮雕头胸像经典范例

49 墓碑浮雕 高80cm 约公元前460年 大理石 罗浮宫

50 西弗尼安宝库中楣横饰带(局部) 约公元前525年 德尔菲考古博物馆

51 西弗尼安宝库中楣横饰带(局部) 约公元前525年 德尔菲考古博物馆

这件作品诠释了浮雕课的要求,从侧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浮雕的头部压缩,以及与浮雕底板之间的关系,而且雕塑的高点在硬质材料的雕刻中得到了控制。

52 古希腊墓碑浮雕 公元前5世纪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53 古希腊墓碑浮雕 公元前5世纪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54 古希腊墓碑浮雕 公元前5世纪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55 佩加蒙宙斯祭坛浮雕(局部) 高238cm 公元前180年 大理石 柏林佩加蒙博物馆

56 佩加蒙宙斯祭坛浮雕(局部) 高238cm 公元前180年 大理石 柏林佩加蒙博物馆

这件佩伽蒙宙斯祭坛浮雕的局部给我们提供了高浮雕中正侧面的压缩范例,浮雕在底板上的投影使浮雕从底板中“悬浮”出来,形成了更为丰富的空间关系。

57 佩加蒙宙斯祭坛浮雕(局部) 高238cm 公元前180年 大理石 柏林佩加蒙博物馆

58 麦伦普塔赫之墓浮雕(局部) 砂岩彩绘 高180cm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

59 麦伦普塔赫之墓浮雕(局部) 砂岩彩绘 高180cm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

60 哈托尔神庙浮雕(局部) 砂岩 托勒密王朝末期、罗马统治时期 丹德拉

61 哈托尔神庙浮雕(局部) 砂岩 托勒密王朝末期、罗马统治时期 丹德拉

这两组古埃及浮雕头像是薄浮雕的典范,图58、59中线条的走势以及形状的位置经营暗示了空间的纵深关系,剪影以及线条的归纳运用使形体特征高度概括、简洁,是古埃及人审美与智慧的体现;图60、61是埃及室外浮雕的典型处理方式,人物形象“镶嵌”在石板中,立体的边缘在强烈的光照下赋予雕塑清晰的剪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