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宋王朝:北汉联军侵袭,赵匡胤命军队迎敌

赵宋王朝:北汉联军侵袭,赵匡胤命军队迎敌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昶封好蜡书派遣部下将校赵彦韬送往北汉,谁知道赵彦韬却将这“军事秘密”送给了赵匡胤。赵匡胤正苦无攻取蜀国的借口,这下行了。平定了西蜀,赵匡胤便乘北汉主刘钧病故、其养子刘继恩即位之时,命昭化节度使李继勋督军北征。北汉与契丹国的联军攻陷晋、绎二州,大掠而去。实际是探听虚实,以便看风使舵。辽主当即派丞相耶律沙统兵支援北汉。双方对阵,正拟决一雌雄,赵匡胤忽得重病,便下令给统帅党进、潘美整军还朝。

赵宋王朝:北汉联军侵袭,赵匡胤命军队迎敌

此时南方十国之一的后蜀国主,便是那个首创中华对联文化的孟昶。他的那副五字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了中国人过年贴春联的先河。而此时的蜀主孟昶,却听信庸臣王昭远的话:“蜀道险阻,外控三峡,宋兵能飞得过来?主上您尽可安心,何必向宋朝称臣纳贡受他的节制呢。”孟昶听了这话,竟罢了对宋朝的朝贡之仪,但他还是增派兵士加强了关隘的防守。而后又依从王昭远的“计策”与北汉建立外交关系,想着对宋朝的汴梁进行夹攻。孟昶封好蜡书派遣部下将校赵彦韬送往北汉,谁知道赵彦韬却将这“军事秘密”送给了赵匡胤。赵匡胤正苦无攻取蜀国的借口,这下行了。当即选派大将王全斌为西行行营都部署,刘光义为都指挥,崔彦进为副,又选任王仁赡、曹彬为都监,率兵六万,分道入蜀。

这时宋朝新建,士气正盛,一路上势如破竹,不几天便打到成都地区。蜀主孟昶正与他的爱妃花蕊夫人饮酒听乐,突然接到宋军已兵临城下的消息,把那醉酒的神态都醒了一半。正在无措之时,又有败报送来:“绵竹、剑门相继失守。”孟昶叹道:我养兵四十年,如今大敌当前,敢问何人能为我效命?说着泪如雨下。这时他的丞相李昊又来报告说:“宋军已入了魏城,不几日便会来到成都。”孟昶闻听,失声叫道:“这如何是好?”李昊道:“宋军入蜀无人可挡,不如将国土献上,或可保全生命。”于是孟昶降宋,后蜀国灭亡,倾国倾城的花蕊夫人,也为赵匡胤所有。花蕊夫人与孟昶相别之时,她无限悲愤地对孟昶说:“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十四万兵没打就放下了兵器,连个女人都保护不了,他们还是男人吗?

平定了西蜀,赵匡胤便乘北汉主刘钧病故、其养子刘继恩即位之时,命昭化节度使李继勋督军北征。李继勋在打败几路汉军将到太原城下之时,北汉向契丹国求来了援兵。北汉与契丹国的联军攻陷晋、绎二州,大掠而去。赵匡胤闻报大怒,下令亲征。宋军在赵匡胤亲自出征的精神鼓舞下,很快就攻到了太原城下。不料这时,北汉主刘继恩却将守太原的重任交给了能战善守的大将刘继业。在两军的交战中,宋军占不了上风,宋军大将石汉卿等相继战死。恰在此时契丹兵又来支援北汉,赵匡胤见不能取胜,便班师回开封去了。

强国不好对付,就来个月明天吃柿子——拣软和的。越年,赵匡胤又趁盘踞在长江以南的南汉主刘鋹与南唐后主李煜相互攻杀之时,派大将曹彬督率人马一举灭掉这两个小国。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卓有成就的词人,他的词影响了两宋的词风,他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此时的南方只有吴越王钱俶还硬撑着同北汉主刘继恩与赵匡胤分庭抗礼。

吴越王钱俶听说赵匡胤平了南汉和南唐,便派出使者到宋廷祝贺。实际是探听虚实,以便看风使舵。钱俶是个识时务的人,分析了周边的形势和自身的国力,当即决定“奉表称臣”,归顺了宋朝。这钱俶的祖上便是钱镠,年轻时以贩盐为业。唐僖宗时,他纠集盐众,帮唐朝平定黄巢在吴越的义军,被封为越王,继而又封吴王,五代的梁国朱温又封他为吴越王。到了赵匡胤建立宋国,那商人出身的钱氏便抱着投机的理念,和宋朝的赵氏套近乎,首先钱俶将原名钱弘俶去掉了名字中的“弘”字,以避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偏讳,归顺宋国后的钱氏都落了个比后汉刘鋹、后唐李煜好的结局,依然在原封地上当他的“王”。(www.xing528.com)

赵匡胤见南方已定,便西向河洛,祭告天地,想建都洛阳,群臣争相谏阻。赵匡胤只是不从。这时已封为晋王的赵光义也来相劝。赵匡胤道:“我不但要迁往洛阳,最终目的是迁往长安。”赵光义问:“这是为了什么?”赵匡胤说:“汴梁居要塞却无险可守,迁都关中倚山带河,这样可裁去冗兵,是为长治久安的根本。”

赵光义道:“军国之计,在德不在险,何必定要迁都。”赵匡胤不由叹息道:“你也太过迂执了。今日依你,恐不出百年,天下就有大变动哩。”过了月余,赵匡胤亲统大军北伐北汉,想完成他统一中原的大业。

北汉主刘继恩闻听宋朝又发兵来征,便急忙向辽国(契丹改称大辽国)乞求援兵。辽主当即派丞相耶律沙统兵支援北汉。双方对阵,正拟决一雌雄,赵匡胤忽得重病,便下令给统帅党进、潘美整军还朝。

回到汴梁的赵匡胤不久就去世了,史书说他的死有些疑点,什么“烛影斧声”,那意思是赵匡胤被他的弟弟赵光义谋杀了。但我以为这不可能,理由有三。一是赵光义的皇帝位早有杜太后的遗言,又是叫赵普记录了藏在金匮中;二是赵匡胤已经病重,赵光义即皇帝位只是个时间问题,况且兄弟二人情义甚笃,赵光义不会那么儍,对一个病危的人下毒手留下骂名。三,当初“陈桥兵变”兄弟二人肯定是事前商量过,一定有“兄终弟继”的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