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宋王朝:朝事日非-话说赵宋王朝

赵宋王朝:朝事日非-话说赵宋王朝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珙去世后的职务,赵昀便委派给了贾贵妃的兄弟贾涉的儿子贾似道。忽必烈一心南下,遣人叫察罕等时刻注意淮,蜀方面宋国的情况,一面在汴京分兵屯田等待时机。二人计议已定,杨成领命而去。到次日天明,余玠已送来王夔被斩的信息。并且悬首示众,公布罪恶。有宋一朝,蜀中历届主官当属余玠为第一。

赵宋王朝:朝事日非-话说赵宋王朝

孟珙去世后的职务,赵昀便委派给了贾贵妃的兄弟贾涉的儿子贾似道。不久,又任贾似道为两淮置制使兼扬州知府。而此时的赵葵却因了谏议大夫弹劾他“葵不由科目进身难任枢密”,而被迫写了辞职书。这种以文凭取人的弊病,不只害人,而且误国。

此时宋朝自淳祐改元之后,京湖有孟珙,巴蜀有余玠,淮西有吕文德三人攻守兼备,蒙军无懈可击,因此,两国相对安稳,更重要的是蒙古窝阔台死后,有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四年内无有国君。这乃马真氏宠用侍臣奥都刺合蛮,及一回族女人法特玛。此二人内外沟通,排斥正直,恩宠邪奸,把朝廷旧臣排挤出大半,元朝初期的第一个杰出人物耶律楚材竟忧郁而死。朝内的这些现象,被太祖的小弟铁木格看不下去了,他便以清理朝政为名起兵,自东而西来,乃真马后这一下着了急,便把大儿子贵由立为国主。这个消息传到铁木格那里,也就收兵回自己的藩镇去了。贵由当了大汗,但朝政仍由他娘把持,只是过了几个月,乃真马后居然死了。贵由这才将奥都刺合蛮及法特玛一起杀了。真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差不多一年,贵由也死了。斡兀烈海,便担起重任,抱侄儿失烈门听政,尊贵由为定宗。谁料诸大臣多半不服,他们集中到库里尔泰开大会,共推拖雷的儿子蒙哥为大汗,并立即赶回京城和林。京城内的官民争相出城迎接,蒙哥当上皇帝(蒙人叫大汗)便杀了海迷失及失烈门生母,将失烈门弄到摩多齐终身禁锢。

这蒙哥有个兄弟叫忽必烈,素有大志。他延聘四方文学之士,如刘秉忠、姚枢、许衡、廉希宪等一时豪俊,访求治国之道。元朝一统华夏的宏图,至此初露端倪。忽必烈一心南下,遣人叫察罕等时刻注意淮,蜀方面宋国的情况,一面在汴京分兵屯田等待时机。而此时的宋国一伙只知偷安宴乐,毫不作任何防备,左丞相郑清之死后,赵昀起用谢方叔为左丞相,吴潜为右丞相。吴潜在当时是正派的一个人,但那谢方叔却好意气用事。西蜀置使余玠闻听辖区内的和州都统王夔素性残悍,且一向不听招呼。每到一处非抢即掠。四川的百姓称他为夜叉。余玠为探虚实,以阅兵为名来到利川。王夔率部众来迎,所打的军旗上斗大的一个王字。余玠孤舟而来,部下从属皆胆战心惊,但余玠语态从容,传王夔进见。谈笑风生,王夔不禁从心中佩服。拜见出来王夔对部下说:“想不到儒生中有此等人物。”余玠又令给王夔军士卒颁赏。事毕回去对亲将杨成说:“我看王夔骄悍异常,不是善类,若不除掉此人,必是个后患。”杨成说:“要除早除,免得成了气候就不好办了。”二人计议已定,杨成领命而去。是晚,余玠召王夔议事,杨成却单骑到了王营传余玠军令,由他暂代王夔职务。到次日天明,余玠已送来王夔被斩的信息。并且悬首示众,公布罪恶。王的部下虽然惊讶,却也不敢乱来。这时王夔军队中有个统制叫姚世安,他想任王夔生前的职务,便私下里托戎州都统保荐自己。余玠得了荐书,深知军中互相举荐遗留的后患,便对此不作答复,并又调了三千骑兵去云顶山下,叫都统金木前往代替姚世安的防务。姚世安见要官不成,反丢了现官,便找他的朋友谢方叔求援,以拒绝余玠命令的执行,并拥兵拒绝来接替他的金木。余玠正想去讨伐他,不意有诏书到来,叫到京城里去当资政殿学士。大家不用细问,便知这是姚世安的朋友谢方叔在朝廷中做了手脚。那余玠治蜀,从整治军旅到治理财赋,内抚外联,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有宋一朝,蜀中历届主官当属余玠为第一。但经事长了,有时难免专断,至于平时的奏疏也难免有欠谨慎之处。赵昀对此早有些不满,所以一有人说了几句坏话,他便乘机把余玠召到临安,另调鄂州知州余晦为四川宣抚使。余玠得到这样的消息,遂郁郁不欢。接任的余晦还未来到,余玠便暴病而卒,蜀郡百姓多悲惜异常。

余晦到了四川,便派遣都统甘闰率兵数万在紫金山建筑城防。蒙古将汪德臣带领千余精骑兵,于夜间突袭甘闰部众。甘闰闻听敌人来了,不是迎敌,而是带头逃跑,主将一跑,部下也跟着跑,新筑的城防被蒙古兵占有。朝廷得此消息,参政徐清叟对赵昀说:“朝廷命令不行西蜀已十有二年。现在余玠死了,正是陛下大有作为的时机,却用了个行为不检,轻佻浮薄的余晦去当制置使,臣怕的是蜀地五十四州百姓因此涣散,就是叫蒙古知道了也窃笑中国无人了。”赵昀听了这话,又改命大臣李曾便前往四川替回余晦。回到临安的余晦遭到安抚使王惟忠的嘲弄,余晦竟诬告王惟忠私通蒙古。赵昀也不问个子丑寅卯,便叫大理寺将王惟忠逮捕。大理寺的审勘官陈大方,也不问个甲乙丙丁,只一个劲地严刑拷打,竟将其“锻炼成罪斩首市曹”。王惟忠临死前大呼道:“我死后当上诉天庭,看你能再活几天。”果不然,不几天陈大方竟然死了。就在宋国这伙人互相倾轧之际,蒙古的忽必烈正命大将兀良合南征大理,并俘虏国王段智兴,接着又进军吐蕃,吐蕃国王开苏固图投降,就这样,忽必烈平服了四周的几个小国,这就拿出专门时间来收拾南宋国了。(www.xing528.com)

但赵昀却陶醉于暂时的平稳,自庆升平便又改了年号,叫什么“宝祐”。他心爱的贾贵妃死了,又将阎婉容晋升为贵妃,这样,内侍董宋臣也更得到赵昀的重用。董宋臣便仗势而为,在杭州大兴土木,构筑梅堂、芙蓉阁、香兰亭,还乘间巧取农民田地私吞自肥。又弄了些倡优入宫迷惑赵昀,时人称其为董阎罗,不久,赵昀又听信董宋臣的谗言,免了右丞相谢方叔的职,又任一个叫董槐的为右丞相。

这董槐是定远人,在京外任职时,有很好的政绩,遇事敢说,现在任了右丞相,很想有一番作为,革除时弊。而这时候的朝廷已成了妇人和宦官专权,单靠一个董丞相如何抗拒了他们。董槐在愤愤之余,便当面向赵昀奏道:“目前朝廷存在三大有害之事。一是皇亲国戚及内侍官员不守法,二是执法人员作威作福,三是管京城的主官不得力。”赵昀对这几条是将信将疑。不料这些奏疏内容却被那班人获得,即把老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叫丁大全的贵戚便派心腹去找董丞相套近乎交朋友。董丞相严肃地说:“自古当大臣的就是公事公办,不能以个人私交防碍秉公办事。”那心腹见软的不行,只得回去向丁大全汇报。丁大全恼羞成怒,便派上人没白没黑的瞅董槐的毛病。董槐恰在这时又对赵昀说丁大全不宜担任重要职务。赵昀却说:“丁大全不曾说你的坏话,请你不要对他抱有成见。”董槐说:“我与丁大全有什么怨恨,全是因了丁大全乃奸邪之人。我若不说,是对皇上的不忠,那样就辜负了陛下对我的重用。如今陛下既然信用丁大全,我难以与他共事,请批准我辞官回家。”赵昀听了有些生气,说:“你也不要太过激了。”过了几天,丁大全即上奏章弹劾董槐。赵昀尚未有所表示,丁大全却沉不住气,竟擅自动用御史台公文调了百余个士兵,带着兵器包围了董槐的住宅。并强迫董槐去大理寺。董槐来到大理寺时,皇上也发来了圣旨,罢了他的丞相之职。这一消息传出,满朝士子议论沸腾。太学生黄镛、林则祖等六人便联名攻讦丁大全。丁大全便唆使御史吴衍向赵昀说这六人妄言乱政。赵昀便把六人开除学籍,弄到偏远的州县看管起来。并且在太学里立上碑,告诫学生不得妄论国事。丁大全被赵昀重用担任了谏议大夫。赵昀又将右丞相一职叫程元凤担任。不久,又命丁大全到枢密院任职。又叫一个叫马天骥的同鉴枢密院事。这二人都是赵昀的宠妃阎氏的至亲。因而午朝门外有匿名贴子上写八字“阎、马、丁当,国事将亡”。过了几天,赵昀又叫贾似道知枢密院事。到了明年,程元凤辞职。赵昀又叫丁大全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至此,南宋小朝廷全由这四人把持。

蒙古这边蒙古国主蒙哥说窝阔台时期派往宋国的使者被关押在长沙致死,早想兴兵雪恨。而这时他的大将兀良台已平定了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并攻破了交趾(越南),另一员大将又侵占了西域十余国。蒙古的国威震惊中外。蒙哥便决定南下收拾赵家小儿了。此时的争斗,好象已不是两个政权的争斗,而是成吉思汗家族与赵氏家族的较量了。一个是新兴起的,骠悍的,吃生牛肉,以征战为乐事的部落族众;另一方是养尊处优,连刀也拿不动,又沉湎于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的“娇贵”之徒。不用交手,便定了输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