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主体信仰景观位置的转移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主体信仰景观位置的转移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白山神信仰中的灵湫,形成之初与山巅诸池相联系。湫池景观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人们祷雨活动的开展,距太白山较远地方的求雨已不必亲临其地,盛大的祈祷活动只在当地举行。从总体上看,地理优选不仅含蓄地表现在太白山主体景观的演变过程中,还表现在人文景观形成的过程中,诸如庙宇的选址、布局、规模、形制等方面。地理优选成为太白山信仰景观产生与不断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主体信仰景观位置的转移

太白山神信仰中的灵湫,形成之初与山巅诸池相联系。从宋代开始,至山取湫成太白山求雨的必要环节,灵湫也因此成为太白山标志性景观。清初,取湫地点发生改变。除关中东部地区取湫依然多至太白山巅外,至迟在康熙三十九年,其他地方取湫多因“山高不可到,多汲是池焉”,取湫地点已移至山下。乾隆三十九年,汪皋鹤至山取湫并未至山巅,可能在山下的新开山。新开山此时已人工开池,并以山顶湫池之名来命名,试图取代山巅之湫池。清中期,求雨取湫地点普遍转移。人们到新开山甃成的诸池,或山脚三官池,或清湫镇太白庙前取湫,甚至到各地认可的湫泉取水,如兴平的高皇池等,虽然山巅湫池依然存在,但人们观念中的灵湫景观已随着信仰内容和程序的变迁走下山巅到山脚甚至更远、更便利的地方。湫池景观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人们祷雨活动的开展,距太白山较远地方的求雨已不必亲临其地,盛大的祈祷活动只在当地举行。乡民们“或一村或数村,旗帜飞扬,金鼓喧腾,殆如狂”,“官僚吏卒暨郡民数百千人备鼓吹”,甚至举行赛会悦神“皆演戏,士民拈香甚众”,对其进行优选甚至景观再造,在明清祷雨极为盛行时期显得尤为必要。在此背景下,各地民众所认可的湫泉地理位置优势愈发突出,诱导人们实施具体的文化行为。

从总体上看,地理优选不仅含蓄地表现在太白山主体景观的演变过程中,还表现在人文景观形成的过程中,诸如庙宇的选址、布局、规模、形制等方面。它在历史时期对太白山神信仰影响重大,在局部地区,如关中、陕北大部分地区,信仰因地理优选而兴盛。在陕南各地,信仰始兴于行政干预,衰于地理优选。地理优选成为太白山信仰景观产生与不断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