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原因及实证研究

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原因及实证研究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鉴于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政治知识储备不足,其自身政治心理更加不稳定,容易被外在环境影响和左右,再加上很多高校也没有对95后理工类大学生政治素养和能力培养引起足够重视,缺乏专项配套措施,种种原因导致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较弱,首先就表现在对政治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的辨别能力较弱。

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原因及实证研究

(一)政治知识储备不够

受制于高中之前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高中阶段选择理工类方向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少,政治知识学习机会少、起点低、基础薄弱俨然成为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13]调研中,虽然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对于政治知识学习在学习时间和情感态度上并不比文史类大学生低,但是鉴于自身知识储备,其在政治心理、政治文化、政治学习和政治参与等政治生活的多个方面发展中均有所局限。

(二)政治认知较为单一

由于长期专注于理工类专业知识学习,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务实的行为习惯和精益求精的性格特征,同时束缚其自身浪漫主义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难以形成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缺乏完整系统的思维建构,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则表现为较为单一的政治认知。这也增加了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不稳定性,因而相比于文史类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波动并受到负面价值观的影响。

(三)社会性交往较封闭

相比于文史类的大学生,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大多有繁重的课程任务且课程难度较大,这也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影响到了其自身第二课堂的锻炼,再加上受制于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弱势,绝大多数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外在性格表现趋于理性和内向。基于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原因,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社会性交往封闭便不难理解。

(四)政治辨别能力较弱(www.xing528.com)

政治辨别能力是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关系、政治形势等进行鉴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政治经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的综合运用。[14]鉴于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政治知识储备不足,其自身政治心理更加不稳定,容易被外在环境影响和左右,再加上很多高校也没有对95后理工类大学生政治素养和能力培养引起足够重视,缺乏专项配套措施,种种原因导致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较弱,首先就表现在对政治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的辨别能力较弱。

(五)政治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已习得的态度、策略和方法等基础上进行的。[15]作为知识迁移的组成部分,政治知识迁移是关于政治知识的一种相互学习和影响。影响政治知识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自身知识储备、社会化实践锻炼和创新性思维模式。对于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而言,在缺乏稳定的政治辨别能力的基础上,上述三个维度的要素均不同程度上制约其自身政治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因而其自身政治知识迁移能力也凸显不足。

(六)网络依恋现象泛化

网络依恋有精神的依赖和躯体的依赖两种形式。精神依赖指心理上依赖网络,个人情感偏好上对上网行为的向往。[16]而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坐立不安等症状,这就是躯体的依赖。由于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自身学业压力大、任务重、难度大,加之缺少一定的社交性活动,他们的个人空间更多地表现在“宅居”,大量的高校95后理工类大学生选择宅居在寝室打发自己的课余时间,网络和手机变成了其自主选择的首要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其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