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习近平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他认为,只有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实的根基,也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根脉。经典研读是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儒家极力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等价值观;道家把返璞归真、敦厚朴实、“与道为一”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墨家学者大多是平民出身,他们倡导的“兼爱”、“尚贤”、“节用”、“非乐”、勤劳等价值观也带有较强的平民主义色彩;法家则倡导务实、功利等价值观,等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化,一方面剔除其历史负面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提炼、活化其合理因素。

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再次指出:“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3]习近平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他认为,只有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实的根基,也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4]习近平认为,以上思想和理念经过改造和现代诠释,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可以成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当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相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5]。(www.xing528.com)

经典研读是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经典传承着历史和文化,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经典是各个民族情感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是各个民族薪火相传的血脉,割断了它们就相当于割断了人类赖以生存、因之发展的生命源泉。经典的震撼力是永恒的,它们的价值是不朽的,它们用智慧、理性、善良的光辉普照着大地,孕育着万千生灵。大学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即相当于与中国古代思想家进行直接的对话与沟通,使大学生悟真向善、识情知理,使大学生变得睿智、豁达、优雅、美丽,从而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对传统文化经典给予充分的关注,大学生读书,不宜只读实用类或娱乐类的书籍,而应将传统文化经典也纳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之中,毕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对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增强人文底蕴至关重要。当然,大学生读经典与少儿读经典不同,少儿读经典可称为“诵读”,大学生读经典应称为“研读”,即应对传统文化经典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能够区分经典中的精华、糟粕,并应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对经典作出一种新的解读,而不是把经典当成教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