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8中国城市地下管线发展报告:应对地下管网安全风险

2018中国城市地下管线发展报告:应对地下管网安全风险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中频发的各类事故或灾害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管网规划建设与运行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城市既有市政管线、管网系统多维度综合风险分析模型和评估体系,提出城市管网运行安全风险图编制方法,完善城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标准体系和市政管网系统性安全策略,编制市政管网规划运行安全系列技术标准。

2018中国城市地下管线发展报告:应对地下管网安全风险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城市供水管网79.7 万km,燃气管网64.1 万km,排水管网63.0 万km,城市主干道路下密布各类地下管线,平均每平方千米地下管线长度25km 以上(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6),不同口径及功能的管线密集地敷设在地表以下10 m 以内空间,多种类型管线形成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地下管网系统。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大规模建设,各类管线纵横交错敷设,这使得城市地下管线凸显异常复杂的环境特征。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中频发的各类事故或灾害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各类灾害和事故隐患威胁着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城市地下管网系统运行安全与保障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随着城市市政管网规模迅速增加,安全运行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迫切需求和焦点问题,引起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 号)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针对地下管线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城〔2019〕100 号)要求“对管线运行状况进行监控预警,使管线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鼓励应用物联网、云计算、5G 网络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积极推进地下管线系统智能化改造,为工程规划、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应急防灾、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支撑,构建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地下管线管理平台”。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开展了针对城市地下管网结构和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应用,然而目前仍然面临缺乏地下管网快速检测、智能诊断、动态监控、动态评估等技术手段来有效支撑管网运行安全保障,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地下管网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从而形成技术-标准-应用的保障技术体系。

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的运行安全与保障主要包括管网的健康诊断评估和修复、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以及智能监管平台三方面:(www.xing528.com)

(1)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系统健康诊断和管道修复技术与装备:既有供水和排水管网系统精准探测定位技术、健康诊断技术与成套装备,地下管道高精度非开挖快速修复技术和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装备。

(2)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管网规划建设与运行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城市既有市政管线、管网系统多维度综合风险分析模型和评估体系,提出城市管网运行安全风险图编制方法,完善城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标准体系和市政管网系统性安全策略,编制市政管网规划运行安全系列技术标准。

(3)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安全运行保障集成智能监管平台:发展管线精准定位与专项普查集成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研究城市区域管网监测设备与传输系统,研究城市管网系统网络防灾拓扑优化分析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管网动态运行安全快速预报系统,建立供水和排水管网系统运行安全应急决策与紧急处置智能监管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