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秀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次镇反运动及整风运动

万秀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次镇反运动及整风运动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1月至1956年6月,开展第二次镇压反革命运动,主要是打击妄图复辟的残余反革命分子。人民政府组织机关、团体、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肃清残余反革命势力的肃反运动,逮捕反革命分子10多人,打击反动势力,稳定社会秩序。6月,根据中共梧州市委《关于整风运动的计划》,今万秀区各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和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万秀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次镇反运动及整风运动

(一)镇压反革命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纷纷逃往农村山区,纠集恶霸地主和地痞流氓组成土匪,为非作恶,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河西的步埠、三云村一带时有土匪活动。夏郢乡“反共救国军四十八军一七四师”徐威卫部有200多人,1950年3月至1951年4月,在夏郢袭击乡政府杀害乡村干部10多人,抢掠财物,制造恐怖。

1950年至1956年,市公安局根据中共梧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部署,组织人民群众先后两次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年至1953年,开展第一次镇压反革命运动,主要是镇压国民党残余匪部、土匪、潜伏特务与不法地主、恶覇相勾结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反革命分子。1950年5月4日至6月30日,逮捕反革命罪犯214人,并进行审判,对其中反革命匪首26人在大校场进行公审后枪决。1952年,主要是打击比较隐蔽和外逃的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等反革命分子。1953年,主要是取缔反动会道门为主的镇压反革命工作。

1955年1月至1956年6月,开展第二次镇压反革命运动,主要是打击妄图复辟的残余反革命分子。人民政府组织机关、团体、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肃清残余反革命势力的肃反运动,逮捕反革命分子10多人,打击反动势力,稳定社会秩序。

(二)封江剿匪

1951年1月8日,市公安局和人民解放军驻梧州部队联合成立封江领导小组,决定从1月8日起至2月28日,对西江、桂江两岸实施封江剿匪,规定凡通过封江地区的人员,均须持有原地县以上公安机关的证明才能通行。同时,全面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实行“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政府发动贫下中农群众,配合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四六二团,实行封江剿匪和分区清剿,进行大小战斗200多次,并发动群众,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商人、船员组成纠察队,配合军警在交通要道和路口盘查,擒拿特务散匪。各街道、行政机关、工厂成立街道治安保卫委员会、治安保卫小组,负责检举和管制匪特任务。

在封江剿匪的同时,集中力量,坚决镇压匪特,党政军民财五管齐下,全力剿匪反霸。夏郢(第二区)在清匪反霸中,瓦解(自新)匪特82人,清洗混入农会的干部11人;处决21人,围剿中击毙11人,活捉8人;对恶霸地主、富农243人,批判斗争225人;收缴长短枪491支,子弹、手榴弹、战刀、军用收音机、电话机等一批。

通过封江剿匪和清匪反覇斗争,平息了猖獗一时的反革命破坏活动。(www.xing528.com)

(三)“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12月至1952年9月,万秀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运动分为民主检查、坦白检举、打“虎”定案、追赃和思想建设5个阶段。城北、城中、城南、城东、河滨镇公所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成立增产节约分会(小组),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设立检举信箱与接待室,接受人民群众检举和控告工作人员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行为。

在私营工商企业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组织工商户进行自报公议,并经审查后,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5种类型,分别按情况进行处理。城北、城中、城南、城东、河滨镇公所派出工作队深入工厂及商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举办学习班,发动工人和店员开展检举揭发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按照“检查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对违法严重又拒不坦白的工商户实行检查,对一些有坦白表现的违法工商户采取宽大处理,保护爱国守法工商户,打击不法分子。

经过“三反”“五反”运动,清查贪污款项,清除干部队伍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

(四)右派斗争

在整风过程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这种情况引起党的警惕。1957年夏,根据中共中央和广西省委的统一部署,今万秀区从整风转入反右派斗争。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和判断,把在整风时各级干部和文化教育、新闻界及民主人士提的批评、建议当作“右派”“反党”言论,加以批判斗争,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年至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反党分子”“阶级异己分子”有1000多人。梧州高中、梧州师范、梧州一中、红会医院、梧州一建司、梧州市日化厂、锅炉厂、船厂等单位,一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许多同志因而受了委屈和压制,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整风运动

1956年起,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完成,社会矛盾凸出。中共中央指出,要警惕和防止干部特殊化,酝酿开展全党整风。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6月,根据中共梧州市委《关于整风运动的计划》,今万秀区各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和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广大群众、党外人士和党员积极响应,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批评与建议,主要涉及党风党纪、工作建议、铺张浪费等。在整风过程中,角嘴街道领导干部认真听取意见,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和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处理好党群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时,按要求完成机构缩编、精简人员的指标。1958年6月,整风运动结束,进入整改阶段,改进作风,建章立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