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的物:人与物的交流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的物:人与物的交流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梅洛·庞蒂用知觉现象学来解释塞尚,通过身体这一媒介,实现主体的人与物的交流。司徒立用邵雍的“以物观物”来解释贾科梅蒂的观看方法,前一个“物”是指事物的本真存在,以此为依据去看事物对象。萨特评价贾科梅蒂肖像的那种真实感其实讲的是人作为一个物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真实感。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的物:人与物的交流

从塞尚开始,人在绘画中的处境变得尴尬,原有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传统绘画中统治着、占有着物的人的形象逐渐减少,更多时候,人要么是表现主义绘画中那种对孤独、忧郁、恐惧等自身内心情感世界展开探索的形象,或者变成了塞尚、毕加索、杜尚等人研究时间、空间、运动的工具,人开始有了物化的迹象。而这与现实生活中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造就的人与物的关系趋向一致。

塞尚的人物画(见彩色插页图27、图28)与传统的画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作品当中缺少了情感,无论是他熟悉的妻子、孩子、朋友,还是陌生的玩牌的人,包括那些他幻象的人体,所有的情绪特征被他抽离。在他的眼中,人与那些摆在桌面上的苹果罐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他自己也承认,选择画静物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物模特太容易动,影响到了他对画面的控制和对对象的研究。

梅洛·庞蒂指出,塞尚绘画的独特之处在于表达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知觉粘连。”[10]梅洛·庞蒂用知觉现象学来解释塞尚,通过身体这一媒介,实现主体的人与物的交流。这与埃斯波西托提出的身体是人与物联系的中介的观点类似。但是,在塞尚的人物画当中,身体的语言并没有唤起观者情感交流的冲动,有的只是如同其他物一样被摆置形成的秩序感。(www.xing528.com)

塞尚果断地排斥保罗·高更、文森特·梵高爱德华·蒙克等画家作品中的装饰元素,他曾嘲讽高更是“一个中国式图像的制作者”,他所关心的只有真实的存在,在那里,人与物没有什么不同,人已经开始被物化。

贾科梅蒂对于绘画也持类似观点,他在《坐着的女人》(见彩色插页图29)等作品中表现的那些虚幻的、瘦小的、被反复刻画描绘的人,是他眼中人在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状态体现。司徒立用邵雍的“以物观物”来解释贾科梅蒂的观看方法,前一个“物”是指事物的本真存在,以此为依据去看事物对象。如此一来,在本真存在的另一边,人与物作为对象已经没有了差别,人被物化了,更确切地说是被物质化了。萨特评价贾科梅蒂肖像的那种真实感其实讲的是人作为一个物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真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