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试述》:古代得众者得地位

《春秋试述》:古代得众者得地位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贵得众。《春秋繁露·王道》篇曰:“卫人立晋,美得众也。”众所欲为也,宋、楚平书曰宋人、楚人。众所欲杀也,杀州吁书曰卫人。齐桓得众,则见授以诸侯。纪侯得众,则贤而讳其灭。此以得众见称者也。莒庶其失众,故见弑而民喜。狐射姑,晋之大夫也,以民众不说而不得为将。

《春秋试述》:古代得众者得地位

春秋》贵得众。

人者,众辞也。

众所欲立也,立晋书曰卫人。

隐四年:“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公羊传》曰:“晋者何?公子晋也。其称人,何?众立之之辞也。然则孰立之?石碏立之。石碏立之,则其称人,何?众之所欲立也。”《穀梁传》曰:“卫人者,众辞也。其称人以立之,何也?得众也。”《左氏传》曰:“书曰卫人立晋,众也。”《春秋繁露·王道》篇曰:“卫人立晋,美得众也。”又《玉英》篇曰:“非其位而即之,虽受之先君,《春秋》危之,宋穆公是也。非其位,不受之先君而即之,《春秋》危之,吴王僚是也。苟能行善得众,《春秋》弗危,卫侯晋以立书葬是也。俱不宜立,而宋穆公受之先君而危,卫宣弗受先君而不危,以此见得众心之为大安也。”

众所欲授也,会北杏书曰齐人、宋人、陈人、蔡人、邾人。

庄十三年:“春,齐人、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穀梁传》曰:“是齐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桓非受命之伯也,将以事授之者也。曰:可矣乎?未乎?举人,众之辞也。”

众所欲为也,宋、楚平书曰宋人、楚人。

宣十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穀梁传》曰:“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也。人者,众辞也。平称众,上下欲之也。”(按:此与《公羊》称人贬平者在下之说,各明一义。)

众所欲执也,执郑詹书曰齐人。

庄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穀梁传》曰:“人者,众辞也。以人执,与之辞也。郑詹,郑之卑者。卑者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其逃来志之也。逃来则何志焉?将有其末,不得不录其本也。郑詹,郑之佞人也。”

众所欲杀也,杀州吁书曰卫人。

隐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公羊传》曰:“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穀梁传》曰:“称人以杀,杀有罪也。”《白虎通·诛伐》篇曰:“讨者,何谓也?讨者除也,欲言臣当扫除弑君之贼也。《春秋》曰:卫人杀州吁于濮。《传》曰: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

杀无知书曰齐人。

庄九年:“春,齐人杀无知。”《穀梁传》曰:“称人以杀大夫,杀有罪也。”《春秋繁露·王道》篇曰:“卫人杀州吁,齐人杀无知,明君臣之义,守国之正也。”

杀士縠、箕郑父书曰晋人。

文九年:“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穀梁传曰:“称人以杀,诛有罪也。”

杀大夫书曰宋人。

文七年:“宋人杀其大夫。”《穀梁传》曰:“称人以杀,诛有罪也。”

齐桓得众,则见授以诸侯。

庄二十七年:“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穀梁传》曰:“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于是而后授之诸侯也。其授之诸侯,何也?齐侯得众也。”

纪侯得众,则贤而讳其灭。

庄四年:“纪侯大去其国。”《穀梁传》曰:“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言民之从者四年而后毕也。纪侯贤而齐侯灭之。不言灭而曰大去其国者?不使小人加乎君子。”《春秋繁露·玉英》篇曰:“何贤乎纪侯?曰:齐将复仇,纪侯自知力不如而志距之,故谓其弟曰:‘我,宗庙之主,不可以不死也。汝以酅往服罪于齐,请以立五庙。使我先君岁时有所依归,率一国之众以卫九世之主。’襄公逐之,不去。求之,不予。上下同心而俱死之,故谓之大去。《春秋》贤死义且得众心也,故为讳灭以为之讳,见其贤之也。以其贤之也,见其中仁义也。”

此以得众见称者也。(www.xing528.com)

晋惠失民,故未败而先获。

僖十五年:“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穀梁传》曰:“韩之战,晋侯失民矣。以其民未败而君获也。”

晋灵失众,故无道而见弑。

宣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嗥。”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公羊传》曰:“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亲弑君者赵穿也。亲弑君者赵穿,则曷为加之赵盾?不讨贼也。何以谓之不讨贼?晋史书贼曰:‘晋赵盾弑其君夷嗥。’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谁谓吾弑君者乎!’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复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赵盾之复国奈何?灵公为无道,使诸大夫皆内朝,然后处乎台上,引弹而弹之,己趋而辟丸,是乐而已矣。赵盾已朝而出,与诸大夫立于朝,有人荷畚自闺而出者,赵盾曰:‘彼何也?夫畚曷为出乎闺?’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视之,则就而视之。’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赵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熊蟠不熟,公怒,以斗摮而杀之。支解,将使我弃之。’赵盾曰:‘嘻!’趋而入。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灵公心怍焉,欲杀之。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了。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复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灵公闻之,怒,滋欲杀之甚。众莫可使往者,于是伏甲于宫中,召赵盾而食之。赵盾之车右祈弥明者,国之力士也。仡然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赵盾已食,灵公谓盾曰:‘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赵盾起,将进剑。祈弥明自下呼之曰:‘盾食饱则出,何故拔剑于君所?’赵盾知之,躇阶而走。灵公有周狗,谓之獒。呼獒而属之。獒亦躇阶而从之。祈弥明逆而踆之,绝其颔。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然而宫中甲鼓而起,有起于甲中者,抱赵盾而乘之。赵盾顾曰:‘吾何以得此于子?’曰:‘子某时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赵盾曰:‘子名为谁?’曰:‘吾君孰为介?子之乘矣。何问吾名?’赵穿缘民众不说,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与之立于朝,而立成公黑臀。”《春秋繁露·王道》篇曰:“晋灵行无礼,处台上,弹群臣,枝解宰人而弃之。及患赵盾之谏,欲杀之,卒为赵穿所弑。”

莒庶其失众,故见弑而民喜。

文十八年:“莒弑其君庶其。”《公羊传》曰:“称国以弑,何?称国以弑者,众弑君之辞。”何《注》云:“一人弑君,国中人人尽喜,故举国以明失众,当坐绝也。”

狐射姑,晋之大夫也,以民众不说而不得为将。

文六年:“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公羊传》曰:“晋杀其大夫阳处父,则狐射姑曷为出奔?射姑杀也。射姑杀,则其称国以杀,何?君漏言也。其漏言奈何?君将使射姑将,阳处父谏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于是废将。阳处父出,射姑入,君谓射姑曰:‘阳处父言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射姑怒,出,刺阳处父于朝而走。”

季氏,鲁之大夫也,以得民众而昭公致败。

昭二十五年:“齐侯唁公于野井。”《公羊传》曰:“昭公将弑季氏,告子家驹曰:‘季氏为无道,僭于公室久矣。吾欲弑之,何如?’子家驹曰:‘且夫牛马维娄委己者也而柔焉,季氏得民众久矣,君无多辱焉。’昭公不从其言,终弑之而败焉,走之齐。”

然则国家之于民众也,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注一〕而野留。以留为边野之地。

〔注二〕或曰往矣,或曰反矣。或主前进,或主回师也。

〔注三〕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大之也。大之,谓视其事为重大。

〔注四〕故始参盟则志之。三国为盟,故曰参盟。

〔注五〕志敬而节具,则君子予之知礼。予与与同,予之犹言许之。

〔注六〕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闵,忧也。忧雨,以雨不雨之事为忧也。

〔注七〕伐不逾时。一时谓三个月,今言一季。

〔注八〕虞山林薮泽则讥。虞谓置官守之,禁民往取其利。

〔注九〕《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伐者为客,谓伐人者。伐者为主,谓见伐者。

〔注一〇〕离会不致。二国会曰离会。

〔注一一〕非巢之不饰城而请罪,非吴子之自轻也。非,不以为是,与讥贬略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