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艺术:图像观念风格解读

中国当代艺术:图像观念风格解读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面我们提出了“当代艺术中心尚未形成”的观点,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为什么我们说艺术“作品”与艺术“话语”要同时出场。世界语境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共时性地、共空间性地占有与享受所有资源与讯息,都同时可能意识到当代艺术话语中心的重要意义,“中心”意味着或隐喻了文化战略的制高点。我们面临自身因素和外来因素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机遇。

中国当代艺术:图像观念风格解读

上面我们提出了“当代艺术中心尚未形成”的观点,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应对这个挑战,以当代艺术批评话语为先导,确立当代艺术的概念和界定,为当代艺术立命,形成世界范围的核心观念,引导艺术家创作出具有“士知文化”批判精神的当代艺术,创作出具有当代意境学价值的当代艺术,我们就有可能成为当代艺术的世界中心。当代艺术需要的是当代人的最高境界和担当精神下的艺术创作激情,需要有担当大任的智慧和批判的勇气,需要敢于穿越传统延伸至当代的路径中的创造能力,需要“传统与当代相遇”“当代与传统相遇”的文化厚度与行为理想,才能抓住当前的机遇,迎接挑战。

为什么我们说艺术“作品”与艺术“话语”要同时出场。只有艺术作品,没有批评理论跟上,去诠释、笺注其思想观念,分析、研究作品的主题性质,界定、定位作品的概念与史学地位,“作品”就等于被悬置,就没有产生价值与意义;若只有艺术批评理论,没有艺术作品支撑批评理论,这种“理论”必然是空洞的毫无说服力的“纸上谈兵”。任何艺术形态与观念要想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事态,就需要艺术作品与艺术批评话语理论,就是我们说的“互为镜像”,二者共同形成一致的、相得益彰的与相互印证的有力态势,才能让艺术作品与艺术批评话语理论共同形成一股宏大的“叙事”洪流,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我们在相关章节的很多篇幅中,分析了格林伯格等批评家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极力捧推,使美国的波洛克、德库宁等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成为西方现代艺术主流形态,一个绝对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波洛克、德库宁艺术家的作品,有格林伯格等批评家针对这些作品的批评理论,极力地从哲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角度去阐释,去寻求“合法性”。当然,这里也有一些背后的操作手段,有意识地“出场”几个与格林伯格等人观点相反的批评理论,如施坦伯格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然,当代艺术不需要这样“红白脸”的操作手段。

当下的主要问题是,高水准的、主题鲜明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讲都还不够,还需要艺术家精心准备和创作。批评理论方面还没有跟上当代艺术建构的步伐,有时还滞于艺术创作之后。在国际化传播中,中国当代艺术在批评话语方面还缺乏自己的“资源”。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面临的来自自身的挑战。西方国家或地区同样也在争夺21世纪“中心”话语,尽管我们提出当代艺术的概念与界定从“传统与当代相遇”“当代与传统相遇”入手并以此为基础与条件,这一基础与条件“隐喻”了当代艺术必须有传统文化与思想的支撑与连接,才有可能被划定在当代艺术的范畴中,没有传统也就没有当代艺术产生的可能。这一“隐喻”的背后显然排除了那些没有积淀厚重传统的国家或地区在当今产生当代艺术的可能,即或有“当代艺术”,也是“山寨”版,不在当代艺术的资源价值系统中。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具有悠久传统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他们也有“传统与当代相遇”“当代与传统相遇”的条件,也有可能创造出当代艺术及其批评话语体系。世界语境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共时性地、共空间性地占有与享受所有资源与讯息,都同时可能意识到当代艺术话语中心的重要意义,“中心”意味着或隐喻了文化战略的制高点。从这些方面看,我们的确面临外来因素的挑战。(www.xing528.com)

我们面临自身因素和外来因素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机遇。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经济的迅猛腾飞,西方国家无法忽视中国的任何一种举措,连诺贝尔文学奖也光顾了中国本土作家,这就是一个信号:中国不可能再被西方忽略了,西方也不敢再忽略中国;其次是“世界当代艺术中心尚未形成”的现实状况,中国具有厚重而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有“传统与当代相遇”“当代与传统相遇”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提出界定当代艺术的重要观念的条件;再次,我们有当代艺术作品问世,也有跟踪当代艺术创作的批评理论包括当代艺术国际化的策展举动。这些都是我们建构当代艺术中心话语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