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受骗者交钱后被骗,招聘者消失!

受骗者交钱后被骗,招聘者消失!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钱之后,“招聘者”便马上消失。当受骗者按指定的时间来此处上班时,这些招聘者早已卷款而逃,人去房空。但由于招聘者和应聘者无法面对面地交流,求职者很难判断招聘方提供的条件的真实性。据报道,南京某女大学生在网上求职,对方自称是深圳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并许诺年薪8万元。

受骗者交钱后被骗,招聘者消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时下一些无良的企业和一些招聘骗子常常为初涉社会的学子们设下种种陷阱,上当受骗常常是学子们在求职过程中最怕遇到的,但又往往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事情。在求职路上,大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同时也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借招聘之虚行广告之实

一些单位为了做广告,造成轰动效应,虽然本来不想招人或无力招人,却还是在媒体上发布“诚聘英才”的信息,甚至大张旗鼓地举办招聘会,把招聘当作形象宣传。招聘时虽摆出求贤若渴的姿态,令求职者蜂拥而至,递上求职资料,结果却将这些资料视为“垃圾”,或束之高阁,或弃于碎纸机内,不知浪费了多少求职者的时间,扼杀了多少希望。

(二)借考试之名骗取劳动成果

一些单位或个人以招工考试的名义,把企业目前存在且难解决的问题作为笔试考题让求职者提出解决方案,或以试用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劳动成果(如设计方案、计算机程序等),或要求求职者为其介绍客户、推销产品等,甚至让求职者透露原单位有关经营、管理资料,以供所谓招聘企业剽窃其精华,据为己用。然后再以考试或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以极低的成本骗取劳动成果。而求职者对此一无所知,且最终都不被录用。数日之后,有细心之求职者才发现自己的方案赫然用到了该公司的宣传材料中。

(三)盗用企业的电子邮件行骗

有些不法个人,盗取一些单位的电子邮件用户名和密码,以这些单位的名义向求职者发送录取通知,并要求求职者汇款到某账户。当求职者将汇款汇出后,却石沉大海,上当受骗。电子信件形式的录取通知的内容大致是:“某某,你好!在你的简历中得知了你的工作经历,对此我们表示满意。现在经过研究决定,本公司拟决定录用你为工作人员。收到此回复,请准备好你的个人证件于8日到本公司笔试。为工作需要,请到某某银行汇100元人民币。此为考试费用,如未录取,可退,请保管好你的汇款凭证。某银行卡号:××××××××××××;户名:×××。请于4日前往银行办理,勿电访。某集团”。(www.xing528.com)

(四)利用手机行骗

“启事:诚聘俊男靓女,从事公关导游,月薪万元……”在一些公共汽车站牌上、火车站、码头,经常有这样的“诚聘”广告,许诺“月收入1万~3万元”,并留下手机号码。当求职者打通手机号时,便会有人要求你到指定地点接受面试;然后,通知你面试合格,如愿意,请你按指定账号到银行存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报名费。交钱之后,“招聘者”便马上消失。再到存款银行一问,款已取走,方才大呼上当。

(五)虚设公司骗钱财

一些不法分子到处贴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登虚假广告后,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挂上“经理室”“财务室”“人事部”的招牌,进行虚假招聘。招聘时,要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押金、服装费、证件费等名目不同的费用。求职者缴费后,招聘人员会通知应聘者“你已经被录用,×月×日来此处报到,正式上班”。当受骗者按指定的时间来此处上班时,这些招聘者早已卷款而逃,人去房空。其实这些公司都是编造出来的,有关证件是伪造出来的,招聘人员是些骗子。

(六)利用网上招聘行骗

随着求职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网上求职已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一种有效形式。但由于招聘者和应聘者无法面对面地交流,求职者很难判断招聘方提供的条件的真实性。一些公司更是提供虚假聘用待遇,当大学生求职者到了招聘单位后才知道“并非如此”。还有一些非法单位,如地下传销组织,也打着招聘人才的幌子,以虚假的高薪和诱人的条件诱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据报道,南京某女大学生在网上求职,对方自称是深圳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并许诺年薪8万元。结果她到了深圳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大型跨国公司竟然是一个地下传销窝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