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IM技术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比

BIM技术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比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于传统图纸,利用BIM技术还可以进行漫游审查,在三维模型中查看建筑内部情况。但使用BIM技术的项目,改变了传统纸质媒介的交流方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项目中各参与方协同工作的难度。而基于BIM的质量管控以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构件类别等的质量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全部质量信息的存储在BIM系统的后台服务器中。

BIM技术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比

(一)图纸会审管理方面

建筑业进行图纸会审时,传统模式是使用二维平面图纸的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建筑项目的需求扩大,大型超市以及超高层楼房等项目越来越多,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数量也随之增多,图纸的版面也随之增大,有的复杂项目甚至需要十余幅的图纸。如果一直使用传统纸质的方式:一方面由于不同人对图纸的理解程度不同,不利于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费时费力,提高了会审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各个图纸之间缺乏信息的关联性,从施工的角度来看会给项目带来一定程度的技术风险和成本风险。而利用BIM技术的项目,图纸会审时使用的是三维模型:一方面便于大家观看建筑的结构、空间以及建筑构件等,有利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使用BIM相关软件进行碰撞试验,对项目的建筑构件进行检查,能够更加快速和直观地发现一些设计时不合理的地方。相比于传统图纸,利用BIM技术还可以进行漫游审查,在三维模型中查看建筑内部情况。例如,发现一些净空设置、设备安装、维修预留空间等细节问题。

(二)信息传递方面

项目实施过程中,传统模式下质量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落后,通常采用书面形式或通过口述的形式传递质量信息,又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相互独立,因此在质量信息的传递中没有时效性,而且是质量检查后发现了问题才传给一线工人整改。因工人缺乏对工程质量的认识,所以不对工程的质量负责任。但应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由于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从一线工人到技术管理人员都有很强的质量意识,所有人都通过BIM模型进行质量信息的传递,因此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三)设计变更方面

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一旦进行设计上的变更就会造成非常复杂的后果,并且处理时间长。即使只有一点点的变动,也会带动各种问题,并需要对图纸进行不同形式上的修改,这样不仅困难而且容易出错。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难免时常发生,但实施过程是动态化的且数据获取困难,一旦变更,从设计到施工都需要进行变更,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耽误了项目进度、提高了成本还会带来质量隐患。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在项目需要变更时只需要对其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改,通过三维模型就可以直观地对工程变更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有较强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由于整个项目模型信息相互关联,因此不会存在因漏改等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从而使得项目变更更加安全可控。

(四)碰撞检测方面

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在进行碰撞检测时,只能使用二维图纸进行,因图纸之间没有信息的关联性,使得碰撞检测非常困难。对于工程中管线交汇的地方,很难将碰撞情况分析全面,且对碰撞点进行调整时一般只是进行局部调整,无法从整体上考虑管线的连贯性。传统的方式在碰撞检测时还会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也就是解决了当前的碰撞点引发了新的碰撞点。由于建筑项目的空间结构非常复杂,传统模式不能针对现场情况及时对管线排布做出调整。当BIM技术应用到项目中的碰撞检测时,能够实现“一处改,处处改”的联动性效果,并且具有自动检测等功能,耗时短,错误率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五)资料管理方面(www.xing528.com)

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通常采用纸质文档的形式进行信息存储,整个项目包括设计图纸、质量管理信息等资料,数量庞大。传统模式下不仅存在二维存储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并且存在资料分散和本地化管理等问题,不利于之后的分类、保存与查询,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和资料的查询也极其困难。如若应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就可以实现模型与资料的联动,当工程变更、模型更改时,相应的资料也跟着变化,便于管理员查询,在进行质量校核时,使用BIM技术存储的施工信息可以非常方便地被用于施工现场,作为校核依据。

(六)信息交流方面

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进行交接时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并需要对大量的纸质资料进行交接,因此经常出现各参与方之间信息流失的问题。但使用BIM技术的项目,改变了传统纸质媒介的交流方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项目中各参与方协同工作的难度。各方通过BIM模型,进行信息传递与沟通,以多对点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共享,具有安全、快速等优点,从信息交流和传递方面来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七)技术交底管理

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在进行技术交底时,需要依赖大量二维图纸和文字。建筑业工程项目技术交底的内容一般晦涩难懂,对于项目中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另外还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都会造成技术交底不彻底的问题。特别是整个工程的某些复杂部分,需要更多的图纸和资料来进行表述,进行技术交底时很容易产生理解性的错误。而应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具有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各施工步骤和工序都能非常直观地展示出来,在BIM技术的基础上,只需配合少量必要的描述,便能使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简单明了且准确的理解整个项目,从而增加了技术交底的可行性。

(八)现场质量管理方面

在传统模式下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和检测时,一般需要依照二维图纸的数据对现场数据进行实际测量,进行比对来检验质量是否合格。如若项目中运用到BIM技术,就可以将该技术与现代数码设备结合,进行现场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施工现场有问题,及时上传和报告,实现数字化的管理。由于传统质量管理中多是按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等从小到大的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价,且质量信息多以纸质存档,调用和查询不便。而基于BIM的质量管控以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构件类别等的质量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全部质量信息的存储在BIM系统的后台服务器中。且BIM质量管控可以随时调取不同时间、空间或构件的质量数据资料,保证了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提供了最真实、准确的支撑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