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特色美食:地方物产与河海两鲜

天津特色美食:地方物产与河海两鲜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地处九河下稍、渤海之滨,鱼、虾等河、海水产品资源丰富。津南地区一派水乡景色,所以有“小江南”之称。在天津物产当中,还有丰富的河、海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应时应节,形成了天津固定的饮食风俗。尤其是河豚,味鲜美,其鱼白号称“西施乳”,但有剧毒,故有“拼死吃河豚”之说。银鱼产于三岔河口,是天津市民餐桌上的珍品。丰富的农副、海鲜产品,成就了天津人的讲吃风尚。

天津特色美食:地方物产与河海两鲜

天津地处九河下稍、渤海之滨,鱼、虾等河、海水产品资源丰富。这些物产丰富了天津人的餐桌,大饱了天津人的口福,久而久之则形成了天津独特的饮食文化。

天津四季分明,水量充足,为种植水稻创造条件,著名的品种就是天津“小站稻”,《竹枝词》中记有:“新秧刺水绿如篸,百倾良田旧姓蓝。待到登场红䆉䅉,风光绝似小江南。”这里说的是清末总兵蓝里在天津屯种,开辟水田,种植水稻。津南地区一派水乡景色,所以有“小江南”之称。葛沽的营田水稻也有特点:“一棹菱歌唱五湖,鸡头米熟剥明珠。请尝小站营田稻,香味何如较葛沽。”词中提到的“鸡头米”,属于莲科,果实为刺球形,酷似鸡头,故名。与其他米一起煮饭,非常粘滑、香软好吃。天津白菜历史上已成名品,因为是用御河(南运河)的水浇灌,薄帮、少筋、脆甜,开锅烂:“菜佣来自御河沟,新摘黄芽荐晚秋。少买论斤多论栀,嚼霜滋味胜珍馐。”当时卖菜论“栀”:“城内十五斤为一栀,城外十六斤为一栀”。冬天,白菜入窖自然糖化,“凉拌白菜心”酸甜可口,故有“胜珍馐”之誉。另外,天津出产萝卜,其中刘庄、沙窝、葛沽最出名:“水桃雪藕赛京华,果露清香沁齿牙。最好秋宵助谈兴,刘庄萝卜正兴茶。”时有天津小刘庄萝卜最佳,正兴德记茶叶最好之誉。天津俗语中有:“萝卜就茶,气得大夫满地爬。”又说:“天交九月九,大夫犯了愁,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讲的就是秋季天津人吃萝卜喝茶水,预防疾病的生活习惯。

在天津物产当中,还有丰富的河、海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应时应节,形成了天津固定的饮食风俗。所谓“当当吃海货”,说得就是吃海货要及时。对此,《竹枝词》中有多处描写:“尖团手掰满油黄,味比三春海蟹强。晚食菊花锅最好,暮秋天气趁新霜。”“儿家不远隔溪塘,双喜桥边恰遇郎。比目双双虾对对,相贻权拟两鸳鸯。”“曲巷深深晓日娇,鱼虾担重一肩挑。金钩卖罢来银米,才过黄花又白条。”“巨罗多骨号腾香,银样刀鱼尺样长。投饵不来叉便得,难逃烹割叹回黄。”“沽酒江村日未斜,篓蒿满地柳飞花河豚好称西施乳,须佐青青苦菜芽。”“望海巍然百尺楼,金钟已改旧时流。三叉河口名仍在,不识银鱼上水不。”词中出现的天津水产品有螃蟹、比目、对虾、海米、黄花、白条、刀鱼、巨罗、腾香、回黄、河豚、银鱼等。天津河蟹有“七上八下”之说,也有“七尖八团”之谚,说的是生活在河口咸淡水中的螃蟹七月上游,八月下游,进行产卵交配,所以七月长脐八月团脐最肥。其他各种海鱼,每年按时令上市,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尝鲜。尤其是河豚,味鲜美,其鱼白号称“西施乳”,但有剧毒,故有“拼死吃河豚”之说。天津人习惯以苦菜芽相佐,据说可以解毒。银鱼产于三岔河口,是天津市民餐桌上的珍品。需要提及的是,海河裁弯取直,金钟河改道,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银鱼几乎绝迹,难怪诗人有“不识银鱼上水不”的怀疑和感叹!(www.xing528.com)

丰富的农副、海鲜产品,成就了天津人的讲吃风尚。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津门小吃,还有享誉京津的著名餐馆。狗不理包子清末已经有名,词中有:“包子调和小亦香,狗都不理反名扬。莫夸近日林风月,南阁张官久擅长。”当时和狗不理包子齐名的还有鼓楼东姚家门口的小包子、南阁张官的牛肉包子、日租界旭街的羊肉包子。其他天津名吃还有贴饽饽熬鱼,这是寻常百姓家的吃食,时以穆奶奶家做的最好。饭馆中则以竹竿巷以西的“大烟筒”和城南荣业大街上的“都一处”最有名。即如词中所说:“小楼曾记大烟筒,白饭红鱼味不同。借问城南都一处,尝来可有穆家风。”在素食方面则有石头门坎的“素馆”和大胡同的“真素楼”:“枯肠不惯餍膏粱,蔬食群推素馆张。更喜石头门坎路,醉归风送菜根香。”天津市民平日喜食豆制品,如豆腐香干等,尤其是早点,习惯喝豆浆,又称“浆子”,以当时北大关的孟家最佳。如《竹枝词》所写:“豆腐方方似裁肪,香干名数孟家扬。汁能滋养胜牛乳,无怪街头多卖浆。”其他如油炸蚂蚱、卤鸭子、炸铁雀等也都是天津名吃:“油烹蚂蚱远闻香,卤味人称鸭子王。铁雀莫将他雀混,登盘先喜啖铃铛。”城内沈家栅栏油炸蚂蚱最好,鼓楼西大水沟王姓卤煮野鸭著名,人呼“鸭子王”。铁雀以铁爪者为真,铁雀之头最香,俗称“铃铛”。在糕点制作方面,天津有一品香、胜兰斋、祥德斋,皆是著名茶食铺:“一品香家茶食佳,胜兰恢复旧生涯。买糕记取北门北,什锦元宵祥德斋。”这些茶食铺后来均成为天津著名的糕点企业。

由于天津人好吃讲排场,应运而生,出现了许多大饭店和大餐馆,著名的就是代表津菜风味的“八大成”:“本地风光八大成,四扒馆亦最弛名。欢迎座客仍欢送,道谢一声吃一惊。”“八大成”是大饭馆,专门经营大的宴席。而“四扒馆”或称“八扒馆”,俗呼“二荤馆子”,多做扒菜,即红烧猪肉鸡腿海参、面筋之类,一般市民多在这里聚餐。天津是回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之一,有许多清真饭店,相传最早的是刘老季,著名的有“清真十二楼”的鸿宾楼、会芳楼:“清真馆子请君尝,应数鸿宾与会芳。一派相传刘老季,专包教席做全羊。”所谓“教席”就是回民席,讲究“全羊大菜”,就是一只羊除皮毛之外,无不可以烹制佳肴,可以做出72种菜品,而且每种均不带“羊”字,素有“食羊不见羊,食羊不觉羊”之说,可见技艺之高超。在天津饭店吃饭,经常可以看到争付饭账的饮食现象:“满桌纷纷敬菜陈,醉中原坐约明晨。互相抢账几攘臂,东道终归赌咒人。”饭店为了招揽生意,于正宴之外馈赠菜品或果盘叫“敬菜”,如“果羹四碗,或食物四盘”。天津人吃饭如果不争付饭资,会被人笑话为小气,赌咒发誓,吵吵嚷嚷。吃饭中间有的因互相争东道几乎用武,如此次不能付账,则约定下次原班原座继续请客,即所谓“东道终归赌咒人”,津人的豪爽,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