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木版年画:价值与普查意义

中国木版年画:价值与普查意义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巨型的财富。为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木版年画列入整个民间文化普查第一个专项,便是势所必然的了。在论述木版年画的价值之前,首先要对木版年画这一概念进行确定。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及其文化体系并未形成。就其本质而言,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

中国木版年画:价值与普查意义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是最夺目的。不仅由于它题材广博,手法斑斓,地域风格多彩多姿,其他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若论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更是别的民间美术难以企及的。虽然自上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巨型的财富。为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木版年画列入整个民间文化普查第一个专项,便是势所必然的了。

在论述木版年画的价值之前,首先要对木版年画这一概念进行确定。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它诞生于何时呢?(www.xing528.com)

历史地看,木版年画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最初主要应用于佛教经书插图的制作上。渐渐的,民间木版印制的纸马开始流行。《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都记载着当时的开封已有了专事销售此类版画的纸马铺。这表明至迟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即已出现。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及其文化体系并未形成。也就是说雕版印刷——从刻版到印刷的技术早已成熟,却一直耐心地等待着大规模的张贴年画的风俗姗姗到来。这一风俗的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之盛世,使得这五彩缤纷的风习得以普及到九州广大的乡野。尽管明确的“年画”一词最早出现于道光年间的《乡言解颐》一书,但张贴年画的风俗在康乾年间已是定不可移。一旦大众有了这样的民俗需要,具有巨大复制能力的木版印刷及年画便扬帆启程,并得以迅猛发展。南北各个年画产地几乎是同时崛起,并齐头进入了辉煌期。就其本质而言,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浓厚的人文精神与年心理便注入其间。年画自然也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