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隆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加强宣传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隆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加强宣传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拓宽宣传主阵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显成效。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017年,余红花、黄雄燕获第四届南宁市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覃小松家庭荣获第一届自治区文明家庭荣誉,那桐镇定江村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2016年,成立隆安县志愿服务联合会;黄秀明、隆安县璐曦爱心之家分别入围中国文明网评选的全国100个优秀志愿者、100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隆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加强宣传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隆安县坚持把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全过程。2018年至2019年,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时代讲习所144个(2019年更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集中宣讲、面对面宣讲、大众宣讲等2124场次,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向基层拓展,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传递主流声音,记录时代风貌。隆安县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制作纪实电视专题片、形象宣传片、编辑制作宣传画册、举办摄影展等,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大力宣传展示隆安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突出成就。201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家国兴旺》公益广告中将隆安“那”文化元素展示给全国观众;2019年,龙虎山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在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200集原创4K《美丽中国:自然》系列节目中播出。2016年至2019年,着重聚焦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挖掘工作特色亮点、培育先进典型,“实施跨区域集中连片供水工程破解石漠化片区群众饮水难题”典型事迹,相继引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客户端等中央媒体深入报道,隆安县脱贫攻坚信息宣传累计达1300多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很好的展示。

拓宽宣传主阵地。2013年,县有线电视站与县广播站合并为县广播电视台。2015年,县广播电视台开通官方微信和加盟南宁老友网(南宁网络广播电台),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并首次实现对大型节目的现场直播。2019年3月,整合县新闻传播中心及县广播电视台职责,成立隆安县融媒体中心,统筹管理运营隆安广播电视台、隆安县新闻传播中心、隆安县委宣传部等原有的微信、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开通广西云隆安客户端、今日头条、抖音、微赞直播等10个新媒体,将宣传平台扩充至13个,组建起涵盖广播、电视、内刊、互联网、手机移动端等多种传播形态的全媒体矩阵。建立14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154支志愿服务队,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康体育等内容,开展“培育文明新市民开启幸福新生活”“革除陋习促脱贫感恩奋进奔小康”等感恩教育、志愿服务、群众文化、爱心帮扶文明实践活动。(www.xing528.com)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显成效。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017年,余红花、黄雄燕获第四届南宁市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覃小松家庭荣获第一届自治区文明家庭荣誉,那桐镇定江村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2018年,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伦仁飞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孝老爱亲好人”黄凤梅荣登“中国好人榜”。截至2019年12月,全县累计获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11个,获评南宁市级文明单位24个,评选县级文明村(社区)92个,县级文明村覆盖率近70%;全县有南宁市级以上文明校园22所,县级文明校园覆盖率达88.9%。

扎实开展“十大重点项目”志愿服务,打造“践行核心价值观·全民公益、全民敬业”志愿服务品牌。2016年,成立隆安县志愿服务联合会;黄秀明、隆安县璐曦爱心之家分别入围中国文明网评选的全国100个优秀志愿者、100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17年,隆安县璐曦爱心之家获自治区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9年,全县14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的恩”“农村扶贫济困”“社区邻里守望”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培育文明新市民开启幸福新生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19年南宁市志愿项目“金点子创意大赛银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