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史学演进的法则

魏晋南北朝史学演进的法则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氏春秋》的一些论述还显示出揭示历史演进法则的倾向。这种观点不仅肯定了历史运行有法则可循,而且明确提出对法则的应用要与时俱变,可见当时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及应用已有一定的积累。作为一种“揆天、验地、审人”的历史思想,《吕氏春秋》的这一历史循环论超越了孔子的经验堆积式的春秋笔法,使中国史学在总结规律的理论层面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后人开拓了更广阔的研究思路。

魏晋南北朝史学演进的法则

吕氏春秋》的一些论述还显示出揭示历史演进法则的倾向。它一贯主张“法天地”,并根据自然运动中“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6]的过程及“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7]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同时,它吸收了邹衍的学说,形成“五德终始”的历史循环论观点。《应同》篇对此有集中的论述: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这就是说,每个帝王要开创新业之前,上天必定会向人间显示祥瑞。黄帝时天显现大蚯蚓、大蝼蛄,这是土气旺盛的表示;同样,禹时显现草木秋冬不凋,汤时显现金属兵器在火中,文王时显现红色鸟衔着丹书停留在社庙上,这些分别是木气、金气、火气旺盛的表示。它还进一步预测,代替火的必将是水,天会显现水气旺盛,并指出,火德已尽、水德已至,是统一中国的大好时机;但如果君主不好好把握,水德就会为土德所代。这显然是在为秦国的向外发展制造历史根据。(www.xing528.com)

《吕氏春秋》的五德循环史观是唯心的,它不可能跳出五德循环的窠臼,按其所说,依此推断下去,人类社会只能永远处于王朝更迭的君主专制范围内,可见其最终的落脚点仍在君主政治上。但就其内容来说,也有值得注意之处。首先,它肯定了历史的演进,并认识到这种演进是有法则可循的。这一点除了在以上《应同》篇引文中清晰可见外,《察今》篇亦有所表述:“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有要于时”是说历史不断运动,而“其所以为法”便是它所找到的贯通古今的“规律”。这种观点不仅肯定了历史运行有法则可循,而且明确提出对法则的应用要与时俱变,可见当时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及应用已有一定的积累。其次,《应同》篇虽采用了邹衍的学说,但却将此学说改造为气的学说,并在论述五德终始之后,用“天为者时”等语,说明它所讲的并不全是神秘主义的“怪迂之变”,或者至少可以认为它是在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中加入了一些较具体的概念,从而减轻了该学说的神秘程度。再次,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这一理论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周德为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这显然是受了五德终始说的影响。汉代董仲舒吸收利用这种理论,形成天人感应学说,成为封建思想的重要内涵。直到近代,皇帝所发的诏书上还有“奉天承运”之类的字样,其渊源亦不外乎此。

作为一种“揆天、验地、审人”的历史思想,《吕氏春秋》的这一历史循环论超越了孔子的经验堆积式的春秋笔法,使中国史学在总结规律的理论层面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后人开拓了更广阔的研究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