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昭平县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史

昭平县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史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昭平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时期,昭平县农业生产空前发展,粮食生产连年增产:1981年昭平县粮食总产量比1980年增产2919.8万千克,增长38.07%,农业总产值增加1974万元,增长33.38%;到2011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339.67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13.4183万吨。2011年11月,昭平县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昭平县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昭平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首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破解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瓶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其次,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推进城乡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使城镇化发展与生态、产业、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全县城乡和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最后,全面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这一时期,昭平县农业生产空前发展,粮食生产连年增产:1981年昭平县粮食总产量比1980年增产2919.8万千克,增长38.07%,农业总产值增加1974万元,增长33.38%;到2011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339.67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13.4183万吨。林业“三定”工作的完成,促进了昭平县林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昭平县工业依托农业、林业等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通过各项扶持政策,全县培育和造就了一批闻名遐迩的茶叶品牌。一批林产加工业先后在工业园区落户发展。这些产业都成为昭平县的支柱性产业。这一时期,全县道路及各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推进。国道、省道、县道建设,城乡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1985年,昭平县出台第一份《昭平县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图》,规划区总用地面积是8.76平方千米;到2003年,《昭平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规划区总用地面积扩大到42.8平方千米,增加了5倍以上。1990—2005年,仅昭平县县城区建设就投入资金3.2亿元,建成城区街道25条,县城道路路面硬化总长20.2千米,总面积35.4万平方米。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为了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昭平县在全县开展整顿党组织和党的作风建设。参加整顿党风的党员有8318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98%。全县22个党委92个总支628个支部共8746名党员参加了民主评议活动。也是这一时期,昭平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的满意度逐年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富足的生活,县、乡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良好社会风气,让这里的人们越活越长寿,全县出现了大量的百岁老人。2011年11月,昭平县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