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据彝语地名意义和地理位置考证

根据彝语地名意义和地理位置考证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路线,“乐尼白”“尼洛白”和“兹兹蒲武”的彝语地名意思及周围的景物特征、地理位置、物产等进行考证,进一步指出彝族“六祖分支”的具体地点就是今天会泽的乐业。也有的学者认为彝族“六祖分支”的具体地点是在东川的洛尼山(罗衣山),今东川的九龙山。六祖分支是彝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根据彝语地名意义和地理位置考证

《西南彝志》[10]记载:

当笃慕之世,大地的四方

地坑喉咙开,洪水四处涌,

人类全淹没,惟笃慕保生。

笃慕生六祖,得上天保佑,

六祖创基业,固定了根本。

彝族的始祖笃慕,即“阿普都木”的“都木”别译,“阿普”义为祖先。在原始的氏族时代,距今万年以上,天降大雨,洪水泛滥,人们失去了生活依托。据传彝族的共祖笃慕率领他的子民逃离灾区,避居于滇东今会泽县(旧属东川府)的乌蒙山区的四罗尼山冈。在这里,阿普笃慕有了6个儿子。若干年后,六子繁衍后代,逐步形成了武、乍、糯、恒、布、默6个部落,由于人口众多,必须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因此,在阿卜笃慕的主持下,祭祀祖先神灵,举行迁居仪式。由他的6个儿子率领6个部落的人群向不同的3个方向走去。武、乍两个部落往云南西部、南部迁徙;糯、恒两个部落往云南东北部的昭通、川西南凉山州及川南宜宾地区一带迁徙;布、默两个部落一部分留在会泽、东川,一部分往曲靖、宣威、沾益和黔西北地区毕节、赫章、威宁和广西隆林方向迁徙。(www.xing528.com)

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路线,“乐尼白”“尼洛白”和“兹兹蒲武”的彝语地名意思及周围的景物特征、地理位置、物产等进行考证,进一步指出彝族“六祖分支”的具体地点就是今天会泽的乐业。也有的学者认为彝族“六祖分支”的具体地点是在东川的洛尼山(罗衣山),今东川的九龙山

六祖分支是彝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彝族古代“六祖分支”的传说中,东川(含会泽、巧家、东川)不仅是中国彝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迁徙地点,也是现在彝族的一个分布中心。六祖沿着江河河谷、山脉自然走向,各自去开辟新的基业,建立新的部落,由于彝族先民首先使用了青铜兵器,所以所向无敌。他们掳俘为奴,促使生产逐日上升,为向外拓疆提供了物质基础,并渐次分布到滇、黔、川、桂广大地区,形成“西南夷君长以什数……”[11]之势,彝族为古西南夷主体,在西南地区世代相传,迁徙、演变、发展,从古至今。

彝族最早创造的十月太阳历[12],能与玛雅文明媲美;彝族最早创造和缔造了自己的文字,是使用甲骨文的先驱。著名的彝族史学专家刘尧汉在《文明中国的十月太阳历》一书中阐明了:“中国文明的源头在金沙江南北两侧的哀牢山、乌蒙山、凉山。”[13]

古老的彝族文字

作为彝族六祖分之地的会泽,彝族始终是会泽历史上居住时间最早、最久的土著民族。在世居彝族中,禄氏是中国西南地区彝族中最大的支系默部德施氏(即穆齐齐)的后裔。唐初,分布在滇东北地区的彝族先民——乌蛮,经过不断的繁衍发展和势力角逐,逐渐形成了六大部落,这些部落是最早见于史载的滇东37部的成员。其中,坐落于竹子岭以西的卢鹿蛮部,就分布在后来的东川(会泽)红土地上,东川禄氏土司的祖先即为卢鹿蛮部——后来的畔部的部落酋领。禄氏在东川“土司制度”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成为一方诸侯,雄霸一方,先后达2000多年,最后在“土官”向“流官”的变迁中,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并逐渐走向衰落,归于沉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