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志(1986~2000):医疗卫生情况良好

吉林省志(1986~2000):医疗卫生情况良好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别在敦化大兴川屯和蛟河市长青屯建立两个国家级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省级和国家级监测点病情稳定,且维持在全国较低水平。考核组一致认为,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从临床和X线诊断均达到国家大骨节病基本控制区标准。同时完成国家监测点水样检测任务。参加全国大骨节病监测会。4个省级监测点临床检诊共692人,临床检出大骨节病3例,临床检出率为0.43%。以上病情与往年监测结果相近。

吉林省志(1986~2000):医疗卫生情况良好

1986年,在全省开展县(市)、省、国家三级大骨节病监测工作。同年,省地方二所举办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和辽宁、黑龙江、青海等省专业机构参加的大骨节病饮水有机物病因研究会。

1988年7月,应省地方病二所邀请,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室主任、著名毒理学家瑞内特·金布拉夫博士(女)对吉林省进行大骨节病病原学的合作调查研究。先后对汪清县的罗子沟镇前永胜、后永胜、新村、内河4个大骨节病现病屯,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非病区,敦化市红石乡大兴川稳定病屯和抚松县万良镇河东历史病屯,对425名15岁儿童的衣食住等方面进行85项、142种可能性调查。膳食结构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定的食物构成中蛋白质含量高,具有保护作用。还发现12岁年龄组的男孩的患病率是女孩的2倍。总的患病年龄为4~13岁,最初患病部位是指关节或踝关节

1989年,全省大骨节病区16个监测点观察发现,1986~1989年共检诊5536人,检出病人300例,检出率5.21%,其中,早期219例,占73%;Ⅰ度80例,占26.67%;Ⅱ度1例,占0.33%。

1990年,吉林省参加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的“七五”国家医学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论为,水中有机物和粮食中的真菌毒素均为大骨节病的致病因素,致病机制是通过其活性含氧基因条件下产生的氧自由基造成人细胞及基质的损伤和异常;环境低硒,也是本病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条件。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在敦化大兴川屯和蛟河市长青屯建立两个国家级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

1991年,省地方病二所大骨节病防治研究室对全省53个大骨节病区村屯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稳定,临床检出率1.83%,X线检出率3.6%,与1985年普查结果比较明显下降,特别是小年龄组已无新患发生。

1992年,全省进行大骨节病基本控制标准的自检考核,初步达到国家标准。省级和国家级监测点病情稳定,且维持在全国较低水平。

1993年1月,以中国地方病防治中心、大骨节病研究所所长、著名大骨节病专家杨建伯教授为组长的一行5人,到吉林省大骨节病基本控制区考核验收,抽查吉林、延边、浑江地区,考核蛟河等4县5个乡(镇),临床检诊10所中小学校,检诊4034例,检出I度病人7例,检出率0.17%。考核组还查看13个村儿童X线手片1032张,检出率最高的村为2%,其中骨端检出率最高的村为2%。考核组一致认为,吉林省大骨节病病情从临床和X线诊断均达到国家大骨节病基本控制区标准。

到1995年,延边州、通化市、白山市和吉林市均建有省级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防病改水和病情监测工作继续推进。按计划完成大骨节病情监测工作,对7~13岁学生临床检诊1118人,检出I度以上患者6例,检出率明显下降,大骨节病病情比较稳定。全省普查大骨节病人数为85951人,检出率为0.75%。大骨节病区分布于除白城市以外的8个县(市、区)375个乡(镇、场),病区人口达1440万例。成人大骨节病患者76204例,其中Ⅲ度患者占9.48%。1995年,全省对大骨节病全面普查。(见表2-39,表2-40)(www.xing528.com)

表2-39 1958~1995年吉林省历次地方病普查大骨节病检出率表

表2-40 1986~1995年吉林省大骨节病X线检查监测表

1997年,两个监测点共拍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218人,检出干骺端和骨端改变者各1例,总检出率为0.92%。干骺端和骨端检出率均为0.46%。其中,敦化市大兴川村拍片117人,检出干骺端改变1例,检出率为0.85%;蛟河市长青村拍片101人,检出骨端改变1例,检出率为0.99%。病情与往年监测结果相近。同时完成国家监测点水样检测任务。参加全国大骨节病监测会。

1999年,完成4个省级监测点的病情监测任务。4个省级监测点临床检诊共692人,临床检出大骨节病3例,临床检出率为0.43%。其中,延边临床检诊273人,检出大骨节病人3例,临床检出率为1.10%。吉林、白山、通化临床检诊分别为104人、212人和103人,均未检出大骨节病人。4个省级监测点共拍7~12岁儿童手片429人,有X线改变10例,X线检出率为2.33%,其中,骨端改变7例,检出率为1.63%,干骺端改变3例,检出率为0.70%。其中吉林市X线拍片104人,X线改变2例,均为干骺端改变,检出率为1.92%;白山市拍片100人,X线改变7例,检出率为7.00%,其中干骺端改变1例,检出率为1.00%,骨端改变6例,检出率为6.00%;通化拍片103人,未检出X线改变者;延边拍片122人,X线改变1例,为骨端型,检出率为0.82%。省监测点的病情较1997年有所下降。延边大骨节病监测点X线病情较1997年有明显下降(1997年X线检出率为15.69%);白山监测点X线病情虽较1997年下降3%。(1997年X线检出率10.00%)。

2000年,按时完成2个国家级监测点的病情监测任务,及时汇总并参加全国大骨节病监测会。2个监测点共完成7~12岁儿童临床检诊及拍右手X线片215人,临床未检出病人,X线仅检出骨端改变者1例,X线检出率为0.47%,其中敦化大兴川临床及X线拍片109人,临床及X线均未检出病人;蛟河长青临床及X线拍片106人,临床未检出病人,X线检出骨端改变1人,X线检出率为0.94%。同时完成国家监测点水样的检测任务,水质检测均符合饮水卫生标准。以上病情与往年监测结果相近。

另完成4个省级监测点的病情监测任务。4个省级监测点临床检诊及拍右手X线片共449人,临床均未检出病人。其中延边临床检诊及X线拍片139人,X线检出骨端型改变6例,X线检出率为4.32%;吉林市临床检诊及X线拍片108人,X线检出干骺端改变2例,X线检出率为1.85%;白山市临床检诊及X线拍片100人,未检出X线改变者;通化市临床检诊及X线拍片102人,未检出X线改变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