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觉艺术教育:倾向角度下的技法分析

视觉艺术教育:倾向角度下的技法分析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很容易将技法与技能划等号。但技能并不等同技法。技法不能脱离其目的,即把抽象的想法变为现实。技法使用时机的敏感性,以及技法学习的意向的最终目的都是意义的表现。而技法学习包括熟悉艺术传统手法,但并不要求学生严格遵循传统。当艺术家注意到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他们就会展示出对技法的敏感性。即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要做什么,他们也必须具备将其付诸行动的倾向。

视觉艺术教育:倾向角度下的技法分析

我们很容易将技法与技能划等号。但技能并不等同技法。技法不能脱离其目的,即把抽象的想法变为现实。现行的全国艺术标准不遗余力地想要说明使用不同媒介用到的不同技能,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我们在阐明艺术家带到创作中的态度这个问题上几乎停滞不前。技法使用时机的敏感性,以及技法学习的意向的最终目的都是意义的表现。如果脱离这些技能的目的,孤立地教授艺术创作手法,艺术教育就被割裂为零星、片段的训练。

技能。技法技能包括工具、材料和设计传统手法的使用能力。而技法学习包括熟悉艺术传统手法,但并不要求学生严格遵循传统。学生要了解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并学会为达成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敏感性。当艺术家注意到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他们就会展示出对技法的敏感性。不具备敏感性,所有的技能都独木难支:艺术家要认识到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使用自己的技能,而且他们要足智多谋——能够认识到手头材料的潜力。认识到材料的技法潜力是学生做出合理的决定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的基础,例如,毕加索认识到可以用自行车鞍座代表牛头。学生在学习使用新材料时也要注意它们的潜力:例如,颜料可以做出的肌理,图像中滤波器的影响范围,组合艺术品部件的不同组装方法。技艺拓展能够让学生对是否以及何时背离传统规范或使用工具和材料新的方法做出合理的决定。(www.xing528.com)

意向。即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要做什么,他们也必须具备将其付诸行动的倾向。例如,老师注意到某个学生的作品显示出某个技法的不足之处,但这名学生只是说,“但我就喜欢这样画,”这名学生也许就缺乏对技法的重要性的认知倾向。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所需的能力(技能),也意识到要做什么(敏感性)却缺乏利用技能解决问题的动力(意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