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性格与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

学生性格与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学校后,如果教师采取的仍是专制的态度,那么就会促使这些学生的性格向原来的消极方向发展。作为教育者,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学生既成的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应相信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可以通过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实践活动而改变的。可见,人们的职业性格,既有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共性方面,又有显明的个体差异。

学生性格与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

一、性格的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娇气、傲慢、泼辣;有的人热情、开朗:活泼、外露;有的人则深沉、内向和多思;有的人大胆自信有余,耐心仔细不足;有的人则恰恰相反,耐心细致有余,而大胆自信不足等等。所有这些个人对现实比较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就是性格。

性格可作如下具体解释:

第一,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同时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这种影响作出特定的应答活动,从而取得客观现实的正强化或负强化。人们在这种不断的应答活动中,调整着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如果某些反应已经经常化而稳定下来,成为他经常采取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那么,这就标志着这些态度和行为方式已成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由于一个人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总是表现出某种稳定的倾向,于是我们便能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如何行动。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不只说明他怎样看待事物,而且说明他怎么做。

第二,因为性格作为心理特征是表现在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那些稳定的倾向,由于这种倾向多具社会意义,所以它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份,

第三,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个人对事物抱有怎样的态度,怎么做,总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联系,并受一定的道德规范约束。性格标志着某个人的行为方向和行为的结果。它可能有益于社会,也可能有害于社会。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始终有道德评价的意义。

(二)性格的可塑性

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尽管它一经形成就相对稳定,但也是一成不变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往往使人的性格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在家庭环境中,由于双亲采取拒绝的、干涉性的、溺爱的、支配的、独裁的、压迫的态度,就容易造成孩子形成适应力差、神经质、反抗性、依赖性、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进入学校后,如果教师采取的仍是专制的态度,那么就会促使这些学生的性格向原来的消极方向发展。但是,如果教师采取的是民主的态度,那么,就很可能使原来的性格特征逐渐向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等方向发展。作为教育者,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学生既成的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应相信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可以通过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实践活动而改变的。同样。良好的性格特征也可能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向消极方面转化。

二、 职业性格的结构及特点

(一)职业性格的结构

职业性格是指在长期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同职业性质相联系的性格。如教师有教师的职业性格,工人有工人的职业性格,军人有军人的职业性格,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不仅因职业而异,而且因人而异,即使具有相同职业性格特征的人,在表现的方式上各具特色。如同样是对工作勤奋踏实的人,有些表现为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有些则精细能干,干净利落。可见,人们的职业性格,既有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共性方面,又有显明的个体差异。尽管人们的职业性格千差万别,但它的基本成份都是出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1.职业性格对现实的态度特征

包括对社会和集体的态度、对工作对事业的态度、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态度。

对集体、对社会,有些人是公而忘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生活在团结向上的集体中感到十分自在愉快;有些人却一事当先,总替自己打算,只想享受权利,不愿承担义务,对集体,对大家的事漠不关心,甚至以邻为壑;有些人对社会充满信心敬业乐群,有些人却悲观失望,消极低沉。

对事业、对工作,有些人兢兢业业,有责任心,有创新开拓精神;有些人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有些人有远大的抱负,把自己的工作和人类的事业联系起来,对工作充满热爱,有些人却满足于眼前,对事业发展无动于衷。

对自己、对别人,有些人热情豪爽,富有同情心,诚实谦虚,易于相处;有些人冷漠阴沉,缺少同情心,虚伪自夸,难于相处;有些人自信自强,大胆泼辣:有些人却自单自怜,胆小害羞。

上述种种表现都是人们职业性格对待现实的态度成分。

2.职业性格的意志特征

表现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职业行为和行为水平等意志方面的个人特征称职业性格的意志特征。它首先表现为对职业行为目标的确定程度。如有些人办事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有些人却凭一时的感情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有些人有独立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些人却人云亦云,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其次表现为职业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如有些人办事主动,能督促自己行动,同时又表现出节制,不断纠正自己职业行为的错误或偏差;有些人却懒于行事,缺乏自觉性,或者一意孤行,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约束力。

再次表现为对紧急状态或困难情况的应付。如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些人镇定自若,果断明辨,敢担风险;有些人惊慌失措,失去主见,拿不定主张,迟疑徬徨。

最后表现为如何作出决定,并加以贯彻执行。如有的人持之以恒,有人却一暴十寒:有人灵活善变,有人执拗顽固等。

3.职业性格的情绪特征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方面的个人特征称为职业性格的情绪特征。如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

情绪的强度表现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受情绪感染和支配的程度,表现为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比如,有些人的情绪如钱塘江的春潮,“涛似连天崩雪来,”不可遏止;有些人却常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平缓得很;有些人笑起来声震环宇,有些人尽管心里乐滋滋的,却不动露声色。(www.xing528.com)

情绪的稳定性表现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情绪的起伏或波动程度。如有些人昨天还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今天却讨厌起自己的职业,如果常有这种情况,就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情绪的持久性表现为情绪对身体、生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持久程度。如一次技术竞赛揭晓,有的人得知自己的成绩优秀,欣喜若狂,立志要更加发奋工作,但这种情绪没多久就消失了,而另一位获胜者,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是很激动,而且他把这激动的情绪默默地化成了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持久动力。

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其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色彩。如有的人在工作中总是精神饱满,乐观愉快,即使遇到挫折,也如跌跟斗一般,爬起来,一复如初;有些人却在工作中,一遇困难便精神萎靡、悲观抑郁。这些,都是主导心境的表征。

4.职业性格的理智特征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方面的较稳固的个人特点,称为职业性格的理智特征。

感知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察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前者是指感知中不容易受周围刺激物的干扰,能按照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行观察和认识,后者指易受外界的干扰。二是知觉的分析和概括特征。前者指对事物的细节特别敏感,后者指更多地注意事物的整体或轮廓。三是感知的速度和精确性。前者指反应迅速,后者指观察精细准确。

记忆有持久性和识记速度方面的特征。如有人记得快,忘得快;有人记得快,忘得慢;有人记得慢,忘得慢。有人擅长于形象记忆,有人擅长于逻辑记忆。这是记忆在内容方面的特征。

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思维是否有独立性、 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如有人爱搬用现成操作方法,有人爱独立思考新的途径;有人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人却循规蹈矩;有人才思敏捷,有人却反应迟缓。

在想象方面的职业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有人能想象出新的工作格局和方法,富有创造性,有人则只有重复性劳动,老想着随大流。

(二)职业性格的结构特点

职业性格并不是上述各心理特征的机械相加,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完整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如下:

1.职业性格结构的统一性

在各种职业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对工作、劳动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的人,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也往往表现为不折不挠、善于克服困难等特点,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表现为主动观察和善于分析,在性格的情绪方面则表现为工作中精神饱满、充满热情等。可见,职业性格的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这为管理工作者或教育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职工或学生的性格特征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若掌握了某个职工具有吃软不吃硬,怕打硬仗的职业性格特征,就可以推知这个人可能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脚踏实地的责任感,对同事缺少同情心和正义感等。因为职业性格特征是一个由多种相关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2.职业性格结构的相对完整性

职业性格的各基本特性具有统一的特性,但这种统一性并不体现在所有的场合、所有的时间中,性格结构的统一性不是绝对的。它的绝对统一性只有在人的基本态度完全决定了其余态度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原因之一是由于客观环境本身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人的性格特征也就不可能没有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例如,在各种职业活动中,由于许多职工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一心一意地从事工作,才能有所作为,同时,他们也了解每一项工作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因此,他们决心专心致志地从事本职工作,为集体、为祖国多作贡献,并在职业活动中,身体力行。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横向比较而产生的心理上的不平衡,由于家庭负担的增加,由于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赏罚不明,甚至奖惩不公等因素的影响,于是就可能使职工在工作中产生分心或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降低等消极的性格特征。

原因之二是受角色冲突的影响。由于每个职业活动者在社会的不同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需要他同时充当几个角色。 例如:在单位里,他可能是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等,在家里,他可能是孩子的父亲,同时又是父亲的儿子、弟弟的哥哥、妻子的丈夫等等。由于在不同场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差异,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调整、变换自己的性格特征,使之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例如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志对家务可能马虎粗心,得过且过,而对工作则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又如有些懒散的孩子在娇惯她的父母亲面前容易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在同伴、同学、老师甚至在年龄小于她的小朋友们面前,却能庄重、自持,显著收敛和减少了他们的懒散行为。

综上所述,性格随人所处的情境和角色的变化而变化,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性格是毫无联系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混合物,而恰好说明个体的性格的各个特征的独特结合,表明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人们的职业性格也是这样。性格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告诉我们:必须多方面、多途径、多种形式考察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才能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职业性格特征;同时还启示教育工作者:良好的职业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三、职业性格的培养

在职业技术学校里,学生的未来职业性格的形成、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确职业活动的意义

一个人的职业性格首先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等因素调节。在职业活动中干什么、怎么干,总是和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目的、对职业活动的意义的认识,以及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相联系,受其思想意识的支配。人生目标不同,其追求就自然不同。正如列宁所说:“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因此,良好的职业性格的形成首先取决于活动者的思想意识,取决于活动者对职业活动意义的认识。

(二)用前途教育陶冶学生职业性格

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这个工作方法是建立新的前途,运用已有的前途,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途。”人总是为着一定的希望或前途而活着。没有任何希望可言,或者看不到任何前途的人,他就难以生活下去。因此,在职业性格的塑造中,我们应当善于把国家的、集体的和个人的希望和前途,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地把它们组织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清楚看到这种希望和前途,更要帮助和鼓励他们为了达到这种希望和前途,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拚搏,如果能让学生对“明日”充满“欢乐”,就一定能使学生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职业性格特征、反之,就容易使他们产生意志消沉、精神疲沓、自暴自弃、害怕困难等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三)用性格榜样去培养性格

乌申斯基曾指出,只能用性格培养性格。实践也证明:一个具有坚强性格的职业活动者,往往是在有着同样的或相近的性格特征的老师、父母等的教育、培养下形成,或者是受现实中和舆论宣传中的榜样形象的教育而形成。因此,在职业性格的教育中,应特别重视示范和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外,通过对优秀人物的优秀的职业性格的介绍与赞扬,可以唤起人们对自己的职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从而促进良好的职业性格的形成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