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

学生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到了优势地位。中学生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总体上来讲,可以概括为“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发育的成熟”这样三大变化。(二)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大学生的认

学生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校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最为根本的一条是需要体现并落实在个体发展的功能上。而要实现个体发展功能,则首先必须了解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教育如果忽视或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谈不上如何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问题。教育虽然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发展,但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是有条件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身心发展是指个体在广泛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和心理过程。身心发展的含义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个体身心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是指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②发展是多维度的,包括了生物、认知和社会三个维度;③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发展各个层次和方面发展的速率和进程是不同的;④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而年龄仅是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共同方面及其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2]既有量的变化发展,也有质的变化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在身心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上。

一、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生是指6~13岁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反映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小学儿童身体生理发育提前的变化特点

小学儿童的身体生理发育比较快,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儿童的各项生理指标又表现出了超前的趋势。例如,对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这两个时期儿童身体生理指标的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身高普遍提高了2.1cm,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而且脑电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了60年代的水平,像在90年代6岁小学生被试波的平均频率就达到了60年代10岁被试的水平。现在9~10岁儿童的被试则达到了过去12~13岁被试的发展水平。同时,在性器官和性功能方面的成熟时间也有所提前。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在观察力方面,小学生能够从缺乏系统性的、模糊笼统的知觉观察,向有目的的、精确的观察转变;从注意力来看,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比较差,注意的范围小,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强;在记忆方面,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仍占主要地位,意义记忆开始发展;在想象和思维的品质发展上,小学生的想象力富于现实性,年级越高有意想象及想象创造的成分越多。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问题,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之后,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平衡性,并且缺乏批判性,因此小学儿童的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小学高年级阶段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到了优势地位。

(三)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表现为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逐步减弱,社会因素的比重和性格中的独立成分越来越多,但是仍然还缺乏适当的自控能力。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具体的、片面的向抽象的、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随着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走向自主,从信任权威到开始表现出具有批判性的思考。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小学生也较多的能够建立更加平等的同伴关系。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中学生在年龄阶段上是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多在12~18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和生活最重要的阶段。

(一)中学生身体生理发展特点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就成为青少年期。在身体成长方面,人从出生到成熟,生理发育时快时慢,但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时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是青少年时期。中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两次高峰变化时期。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其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和急剧变化。中学生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总体上来讲,可以概括为“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发育的成熟”这样三大变化。这些变化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转折时期和成熟时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潜力很大。他们观察力能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都有了明显的发展;记忆力以有意记忆占主要地位,识记内容以理解记忆为主要的方法,并且抽象记忆也发展起来并逐步占主要地位。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知、情、意得到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初中二年级(约13岁),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需要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科学型)转变,这种转化大多数人在高中二年级阶段得到初步完成。最主要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能够运用假设、逻辑推理和逻辑法则来思考、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但他们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容易偏激和表面化。这种现象均是正常的,是人的思维品质发展中矛盾交错呈现出的正常问题,或者说这是小鸟长大到一定阶段准备“振翅待飞”的前奏。

(三)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都有了稳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倾向和价值观,他们开始尝试、探索走向独立的生活道路。进入青春期后,高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常常变化很大,他们情感丰富、充满活力,社会性需求增多,社会性动机增强。此外,逆反心理的出现是中学生身上常见的一个问题。在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往往会表现出容易“顶撞”老师或家长的现象。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随时加以引导、启发、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的缺点给予宽容、说服和积极的引导。采取斥责或放任不管,认为年龄大一点就会好起来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

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大学生的身体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阶段人的生理各项指标基本上达到成熟,个体开始进入成年期。

(二)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同于青少年。大学生的观察力增强,记忆方面,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要的地位,记忆容量大,逻辑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转移到个体内部,自我统一性进一步完善;辩证的、实用性的和相对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大学时期主要的思维方式,并且该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年龄时期。

(三)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与中小学的学习相比,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二是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三是学习途径的多样性,课余学习的时间加大;四是已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性质。同时,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和学校专业类型差异。

(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差异

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差异。有学者总结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基本心态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震动反思与自我追求”时期;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是“价值多元与自我徘徊”时期;90年代末以来则是“实用倾向与自我凸现”阶段,甚至在大学校园中盛行着“讲实际,求实惠,不听虚,不玩空”的风气,这种价值取向的自我化和价值标准的实用化,似乎成了新生代大学生心态的某种真实写照[3]。这无疑对我们大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