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祠水母铜像:中国雕塑故事

晋祠水母铜像:中国雕塑故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原晋祠有一座水母楼,矗立在晋水源头的难老泉上,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间,供奉的是晋水女神。楼下有一尊水母铜像,坐在水缸上,表现的正是她急中生智堵住洪水,然后又梳发挽髻的那一刹那。楼上又有泥塑水母和八尊侍女,表现的是水母成仙后的神像。它们的大袖衣衫飘逸而对称,裙底做成鲤鱼尾形,看上去真的就似一尾出水的鲤鱼,形式特别优美,被人民群众誉为“鱼美人”,正点明了水母作为水神的主题。图288晋祠鱼美人侍女

晋祠水母铜像:中国雕塑故事

太原晋祠有一座水母楼,矗立在晋水源头的难老泉上,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间(1563),供奉的是晋水女神。但这位水神不是宋代尊崇的圣母邑姜,而是来源于另一个很亲切的民间女神。(图286)

图286 晋祠水母(中间锥形亭子 )

据说水母姓柳,叫柳春英,嫁到一个缺水的地方,又遇到一个恶婆婆,每天逼她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而且婆婆只喝前一个水桶的水,不喝后一个水桶的水,怕沾上她身上的气息。一次她正在挑水途中,来了一位牵马的老者,向她讨水。水母就把水桶里的水倒给他,人喝马饮,一下子就把水喝光了,于是水母就返身回去再挑。一连三天,都是这样。老者感动了,赠给她一条金丝马鞭,说:“把它放进水缸里,水就会出来,但一定不能把马鞭提出缸外!”水母照着做了,果真有水流出来,从此再不用每天那么辛苦了。

有一天,婆婆让她回一次娘家,自己趁机提起并丢掉马鞭。谁知那婆婆一提马鞭,水就不停地涌出来,整个村子都遭了灾。正在娘家梳头的水母,听到这个消息披散着头发赶紧奔回去,拿起水缸盖子盖在缸口上,然后自己往缸盖上一坐,水终于停止了喷涌。水母这才不慌不忙地抬起手来,继续梳头。从那以后,缸口就不断地涌出一股清泉,称为难老泉,成为晋水的正源。(图287)

(www.xing528.com)

图287 难老泉

这个故事代表了当地人民对水的渴望,以及对智勇双全水母的赞美。所以人们修建了水母楼,以便永远纪念她。楼下有一尊水母铜像,坐在水缸上,表现的正是她急中生智堵住洪水,然后又梳发挽髻的那一刹那。它的形态端庄丰腴,是个很有神采的巧媳妇形象。楼上又有泥塑水母和八尊侍女,表现的是水母成仙后的神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八尊侍女,个个亭亭玉立,从头到身、足,分成三部分。它们的大袖衣衫飘逸而对称,裙底做成鲤鱼尾形,看上去真的就似一尾出水的鲤鱼,形式特别优美,被人民群众誉为“鱼美人”,正点明了水母作为水神的主题。鱼美人的肌肤修整得细腻光滑,而头发丝又一丝丝地刻画,更增风韵。(图288)

在这里,雕像和建筑、民间传说以及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美妙得沁人心脾!

图288 晋祠鱼美人侍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