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始社会动物雕塑与中国雕塑故事

原始社会动物雕塑与中国雕塑故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始社会的一些动物雕塑,流露出人们对动物的凶猛、繁殖的迅速等能力的崇拜,有的更透露出神秘庄重的图腾崇拜气息。古代雕塑还有把蛇装饰在身体、头部的。具有龙形的原始雕塑,已经发现了不少。最典型的就是河南濮阳出土的一件蚌塑龙,号称“中华第一龙”。此外,遗址中还有一浅穴,里面有蚌塑的虎、鹿。雕塑的龙从此不断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图6)图6猪龙玉雕。

原始社会动物雕塑与中国雕塑故事

原始社会的一些动物雕塑,流露出人们对动物的凶猛、繁殖的迅速等能力的崇拜,有的更透露出神秘庄重的图腾崇拜气息。我们的先祖除了亲近身边的鸡羊,也眺望那些凶猛的充满力量的鸟兽。鱼在水中游,虎在林中跃,鸟儿凌空翱翔……那么多的猛兽在活动、在奔跳、在搏击。古人对于它们是十分敬畏的。像蛇、蜥蜴、鹰、枭(猫头鹰)、虎、熊、龟等,都具备着古人无法达到的一些神奇能力,人们膜拜它们,更希望能够具备和它们一样的本领,和严酷的大自然搏斗。这就是动物图腾崇拜。正如学者们指出的:“商周时期及其以后的绘画、雕塑中盛行的龙、凤、枭、朱雀、玄武、金乌、蟾蜍等神话性质的纹样与图像,也许与这一时代蜥蜴、鹰、枭、鸟、龟、蛙等动物形象有着信仰上的继承、演变关系。”(《美术史论丛刊》第二辑,陈少丰、杨庚新文)它们是动物崇拜的开端。

首先是蛇。人们对它是又敬又畏的。它能够在洪水到来时在水中游弋,其生殖能力很强,又具备毒性,很是凶猛。所以人们崇拜蛇,希望它带来雨水,带来谷物丰收和人口繁衍,还希望借助它的凶猛来驱除不祥之物。蛇逐渐就演变为龙,威力无比,能够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能使人间五谷丰登,驱除邪恶,带来幸福和吉祥。龙的形象是蛇身,马头、鱼鳞鹿角、鹰爪,还融合鼍(鳄鱼)等水族的特点,甚至还有龙卷风的飞旋。但龙最重要的特征还是蛇身。龙从七八千年前直到今天,作为蛇身的特征始终保持着。在西安半坡的一件陶盆上,有两条蟠卷的蛇,按照浮雕的形式来做,都把头伸向器口,互为相对,颇有意趣。古代雕塑还有把蛇装饰在身体、头部的。如甘肃临洮早年曾发现彩绘的陶制人头形(现藏瑞典),头后绕以蛇。这都是蛇崇拜的反映。

图3 濮阳老城遗址发现的龙虎陪侍墓主人的墓葬

从蛇到龙,早在六七千年前已经完成。具有龙形的原始雕塑,已经发现了不少。最典型的就是河南濮阳出土的一件蚌塑龙,号称“中华第一龙”。它的发现就像一个传奇的故事。在神话中,濮阳是中华远祖伏羲的家乡。1987年在濮阳老城遗址建设水库,文物工作者就随之跟进,看到有砖头陶盆之类的痕迹就插根棍子作为标记,让挖土机停下来,然后进行抢救性发掘。后来工地上插满了棍子,挖土机就无法工作了。文物工作者发掘了一些古墓,也没发现什么太贵重的文物。无奈之下,学者们决定集中发掘一下,就收兵回营。谁都没料到,这一下就有了震惊世人的发现。一位参与过多次考古发掘的考古工作者,在一个墓坑中发现了许多蚌壳。经过仔细发掘,发现这个墓坑上圆下方,墓主人躺在正中,尸骸的旁边是一龙一虎相伴,墓主人脚下还有一个北斗。(图3)他是古代的人王,又是宇宙的天帝,与龙虎一起高飞在宇宙里。这个距今有六千多年历史的墓坑,表现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知识,还有后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中的两象,既有深奥的天文知识,又是绮丽的艺术作品。如果不是被考古专业人员及时发现,它早已被推土机推成一堆散乱的蚌壳,谁还会注意它们呢?那么,我们祖先留下的这笔珍贵的艺术、科技遗产又将湮没在历史尘埃里了。

图4 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

濮阳老城遗址古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条飞龙(图4),是用一个个蚌壳塑造的遨游于天宇的飞龙。这是中华第一龙,两条腿上有锐利的爪,头上有角,张开巨口,吐出长舌,甩动着尾巴,可谓栩栩如生。它是蛇的身躯,又融合了马头和鹿角、鹰爪、鱼的尾巴,是各种图腾的组合。此外,遗址中还有一浅穴,里面有蚌塑的虎、鹿。又有第三组蚌塑,为一人骑在龙身上,龙昂着头,伸长颈,蜷身飞腾,正是人王兼神乘龙驭虎飞翔于太空的意思。

图5 三星他拉玉龙。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现藏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

红山文化中也出土不少玉龙。形状有两种:一种是C形,身躯细瘦如钩;另一种则身体较肥厚,头较大,吻部有皱纹,似熊一般。如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C形碧玉龙(图5),身躯蜷曲如圆弧,像一弯新月,脑后髭毛飞扬,脑袋向前伸,刻出长吻和眼。王朝闻先生指出,它的姿态暗示着强烈的运动感,充满活力。各地还有许多的兽头龙出土,它们是把各种野兽的头部和龙身结合在一起。雕塑的龙从此不断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隋代赵州桥石栏杆上的蛟龙,明清时故宫、山东孔庙以及各地寺庙石柱上的巨龙,三龙壁、五龙壁、九龙壁上的五色斑斓的飞龙,南方客家人村落中的石龙座,殿阁屋脊和鸱吻上的双龙戏珠、盘龙,北京观象台天文仪器上的重重叠叠的铜龙……它们和绘画、文学、舞蹈中的龙一起,使中国成为龙的国度。它们的造型都是弯曲的,是旋转的,从数千年前开始,一直舞动到今天!(图6)

图6 猪龙玉雕新石器时代,高16厘米,出土于辽宁省三官甸子红山文化遗址。辽宁省朝阳市博物馆藏(www.xing528.com)

各种鸟儿,各种驾风飞翔的鹰和枭等猛禽,也受到人们的崇拜。河姆渡出土的圆雕鸟形匕,把匕和鸟的形状巧妙结合起来。西安半坡也有陶制小鸟出土,只抓住鸟的头部的大形。还出现了把兽和鸟结合在一起的造型。有一件狗头鸟尾的陶塑小品,上部是一只狗的身子和头,身子弯折,下部却是鸟的尾巴,可能蕴含着某种宗教性的含义。山东日照西城镇出土的陶制小鸟,大眼睛尖嘴巴,塑着头冠和尾部,很是生动。湖北天门市石家河也出土有小陶燕,燕子昂起头,有分叉的尾巴。虽只是大形,却抓住了飞鸟的运动感。良渚文化之中也有玉雕燕子等出土。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柳子镇出土的一件陶鸮头,就像是一件前卫的艺术品,只有一个圆形的头部,两只大眼空洞洞的,很是突出,眼周围有细睫毛,头上也有一支支细羽,都是用细竹片刻画出来的,活生生地表现了猫头鹰头这个主题。(图7)

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出土的一件陶鸮鼎,高36厘米,全身上下每一部分都是圆硕粗壮、充满力量的。鼎足是两条腿和尾巴作为支撑,三足鼎立。鼎前塑出锐利的喙、圆睁的双眼,突出了鸮的威猛。(图8)对鸮的崇拜,是因为它是猛禽,可食蛇鼠,可驱邪。另外这种崇拜还和生殖崇拜有关。红山文化的一件玉雕鸮,上面添加了明显的龟头,就是佐证。在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玉凤(原考古报告称其为玉鹰),长着弯钩喙,展开双翅,双翅又刻出两个兽头,凤身上又刻出一个八角形的太阳纹。这是把凤凰和猛兽、太阳等结合为一。在河姆渡出土了一件象牙片,上刻太阳纹,火焰飞腾,两边伸出两个鸟头,长喙如钩,相向回首。这是鸟儿和太阳的结合,是后来金乌、丹凤朝阳等神话的起源。

图7 陶鸮头。新石器时期,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柳子镇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8 陶鸮鼎。高36厘米,新石器时期,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远古的凤或许就是一种驾风而翔的猛禽。最早的凤字和风字是一致的。大鹏鸟的神话也许就是由此而来。凤凰随后又集中了最美丽的一些鸟类的特征。孔雀、雄鸡、红腹锦鸡毛羽斑斓,这些中原曾经有过的鸟儿的美丽特征都出现在凤凰身上。甚至远古曾有过的鸵鸟,也可能就是凤凰的原型之一。(学者何新先生对此做过考证。)鹰隼、枭或者说猛禽的特点也加在它的身上,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综合体。于是,绚丽的、强劲有力的凤凰飞舞起来了。

此外还有一些动物,也被人们表现出来。如湖北石家河还出土了小陶龟,昂首张望。良渚文化中也有玉龟,刻画得很饱满。辽宁牛河梁的墓葬中也出现了一些玉龟,多用浅青色玉雕成,形态可喜;也有无足无头的龟,握在墓主人手里。龟是能够预报洪水的,是长寿的,是能够准确返回自己的住地的,所以它也受到人们的崇拜。河南陕县(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出土的一块陶器口沿的陶片上,有只小壁虎,形态写实,尾巴摇动,似探头望向陶器里面盛的食物。

与河南濮阳的“中华第一龙”相伴的是“中华第一虎”。它是一只蚌塑的虎,脑袋很大,四肢作奔走状,头上有双耳,尾巴甩动,显出一头猛虎的赳赳雄风。龙虎既是天象的代表,也是阴阳的象征,和后世道家的哲学养生等不无关系。濮阳还出土有蚌塑鹿等。熊是大兽,在远古遗址中出土的一些玉龙,往往是熊和龙的合体,可见熊也很受人崇拜。北京平谷上宅遗址曾出土一件猴形饰品,用黑色滑石雕制,圆眼睛、尖颔、翘耳朵,甚是可爱,猴身上穿有小孔,可以悬挂身上。

这些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图腾崇拜,可以说一直延续至今。今天的舞龙、舞凤、划龙舟、凤舟等都是其体现形式。“龙飞凤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充满力量的象征。还有熊、虎、鹿、龟等,也都成为吉祥符号,在民族艺术中反复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