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剑川石窟造像:中国雕塑故事

剑川石窟造像:中国雕塑故事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03云南剑川县有一座石宝山,山上形成天然的丹霞地貌,怪石嶙峋,或如奇兽奔驰,或似石钟倒扣,那山上著名的石钟山石窟因此而得名,又叫石宝山石窟。石钟山石窟开凿于南诏,下至宋代大理国,延续数百年。有石窟17个,分布在绵延7公里的山峰内,分石钟寺、狮子关、沙登菁3处,造像139尊。石钟山石窟第1窟,是反映南诏王族的雕像,就是《异牟寻王议政图》。

剑川石窟造像:中国雕塑故事

图203

云南剑川县有一座石宝山,山上形成天然的丹霞地貌,怪石嶙峋,或如奇兽奔驰,或似石钟倒扣,那山上著名的石钟山石窟因此而得名,又叫石宝山石窟。(图203)

唐代,云南一带为信奉佛教白族南诏国所在地。石钟山石窟开凿于南诏,下至宋代大理国,延续数百年。有石窟17个,分布在绵延7公里的山峰内,分石钟寺、狮子关、沙登菁3处,造像139尊。既有佛教的禅宗密宗题材,又有南诏国君王像,也有独一无二的白族民间崇拜的题材,富于地方特色。艺术性也很高,雕刻精工细腻,形象生动活泼。目前保存的最早的石钟山造像,是沙登菁的几个窟,都具有唐代佛教艺术的特点,较为丰满,刻工粗犷。第2窟有颇具特色的细腰观音,就是阿嵯耶观音,腰肢细巧是其特色。

石钟山石窟第1窟,是反映南诏王族的雕像,就是《异牟寻王议政图》。异牟寻王是南诏第6代王,他继位后政治开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唐朝通好,促进了云南地区的繁荣发展,被唐朝册封为南诏王。窟中,异牟寻端坐在龙头宝座上,头戴金刚宝塔莲花冠,穿圆领宽袖袍,左边有持扇、剑和长柄麈尾的侍卫,座下一个童子双手托起供盘,盘中盛着葡萄桃子。右边有持着高高的赤藤杖、捧着盒子的两名侍从,都衬托着他的威严。左右有两名官员对坐,是当时在南诏为官的郑回、杜光庭。郑回手中的藤杖,在白居易诗中曾有记载,写清平官持藤杖,带着异牟寻的王子寻阁劝在朝廷中觐见皇帝:“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军系金呿嗟。异牟寻男寻阁劝,持敕召对延英殿。”这个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的历史。另外还有第2窟的阁罗凤王、狮子关的细奴罗王两代人的造像窟。

第5窟是佛教题材,是一个房屋形窟。雕出溶洞、悬崖,窟中四周有琴师、老翁、童子、挑夫,生活气息浓厚,似在听观音说法。他们簇拥之中的就是愁面观音,带着悲哀的神色,双眉深锁,瘦削的面形,穿着俗人衣服,手持麈尾,坐在须弥座上,身后有一条犬。这和狮子关第2窟(称为梵僧窟)的梵僧像是一致的。梵僧窟表现一位梵僧头盖方巾,身披袈裟,提着净瓶,穿短靴子,带着一条犬,停步回顾,是当时南亚僧人传播佛教的真实记录。著名的反映南诏历史的绘画《南诏图卷》中记载,那时候的梵僧携犬而行,在云南传教,不畏艰辛。在传教过程中神犬被杀来吃了,梵僧也被不信教的人杀死,骨头装入竹筒,梵僧却破筒而出;人们射出箭,箭头纷纷化为莲花。众人这才跪拜信服,知道梵僧是阿嵯耶观音化身,图中也画出了一尊阿嵯耶观音像。这反映出初入云南的佛教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还有狮子关第3窟,有石刻文字表明为波斯人窟,雕一位高鼻深目的波斯僧人,束着带子、穿靴、戴耳环,表现了远道而来的僧人形象。

石钟寺第6窟雕凿大黑天神、毗沙门、大日遍照佛、二弟子迦叶、阿难,又分雕佛的化身八大明王,是密宗造像。佛像从容慈祥,大黑天威猛,双目暴突,以蛇束发,额上有第3只眼睛,獠牙外露,系着虎皮战裙,手持天方画戟和血钵,是白族人民所尊尚的。(www.xing528.com)

第7窟有一尊甘露观音。与龙门奉先寺大佛一样,形象类似于中原妇女。甘露观音虽头戴宝冠,系着长裙,披带环绕,是一位云南地方妇女的形象,融合有唐代中原风格。它含笑的长圆脸庞流露出慈和、喜悦,裙带轻盈流畅,一手持柳枝,一手托钵。雕刻家利用了光学原理,使观者可按不同的角度来观赏,体现不同的美感。它胸口有一个小洞,相传是观音倾洒甘露为人们造福时,有人不信;为了表示真诚,观音把自己的一颗赤心剜了出来,放在钵中示人,所以又被称为剖腹观音。(图204)

第8窟,有著名的“阿央白”,是白族语言“姑娘身上开裂的地方”的音译。这个窟原雕有佛像,后来由白族人改雕为一个似女性生命之门的石坑。据说它是和石钟山上天然形成的男根相配,反映着当地居民的生殖崇拜,至今还有当地居民前来拜祭,祈求繁衍后代。(图205)

图204

图205

这样独特、珍贵的题材和艺术,使得石钟山成为云南的艺术瑰宝,世代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爱护。它和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巩义石窟、炳灵寺石窟、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大足石窟合称为我国十大石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