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雕塑故事:太原天龙山石窟佛教造像

中国雕塑故事:太原天龙山石窟佛教造像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是历史悠久的名窟,为东魏时丞相高欢所建造。天龙山有东西两峰,共有25窟,东峰12窟,西峰13窟。天龙山第2、第3窟是高欢时所雕凿,制作最为精美,破坏也最惨重。然而,整座天龙山石窟仅有西峰第9窟的唐代露天弥勒大佛还完整,还在慈眉善目地凝视着人间,其他窟内都是伤痕累累。现在找到的仅有47件天龙山石窟雕像、头像的照片,实物则散落于世界各地。

中国雕塑故事:太原天龙山石窟佛教造像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是历史悠久的名窟,为东魏时丞相高欢(后建立北齐)所建造。当时高欢在这里修建了避暑离宫,并开凿石窟,后来改为寺庙,称天龙寺,由晋阳城内的皇家寺庙定国寺的高僧参加设计。天龙山有东西两峰,共有25窟,东峰12窟,西峰13窟。因其雕刻艺术精湛,故1920年后窟内石像的头部几乎全被盗劫。

天龙山第2、第3窟是高欢时所雕凿,制作最为精美,破坏也最惨重。窟门都是圆形,有一对立柱,柱头上刻凤鸟。两窟都是三壁三龛,雕刻一佛二菩萨。龛外刻浮雕,有文殊、维摩诘、树下思维菩萨、迦叶和阿难、供养人等。窟顶有莲花,四壁刻着飞天,显示出动人的佛国世界。佛和菩萨的脸型都较消瘦,衣纹的披垂带着韵律般的乐感。飞天穿着长裙,上身较直,下身屈腿飞扬,持着钵盂,飞翔在弥漫的祥云之中,很是动人。(图154、155)

图154 天龙山东峰第3窟的倚坐佛及右胁侍菩萨

图155 天龙山东峰第3窟坐佛像(www.xing528.com)

开凿于北齐的第1、第10、第16窟,则改变了秀骨清像的作风,佛像更为写实、健壮、丰满,连上身裸露、束着紧身裙子的菩萨也是宽脸庞,腹肌隆起,显得丰肥。手持画戟的天王更是英风勃发。这已经开启了隋代和盛唐造像艺术风格的先河。梁思成先生说,坐莲台上的本尊,褶皱“其刻常深,以表现物体之凹凸”。菩萨衣褶左右下垂,下端强张作角形曲线,仍有北魏之遗风。

沿着时间顺序再往下看,隋代雕凿的第8窟,也继承了这路艺术风格。唐代的15个洞窟,都比较小,雕刻却很精致,表现的佛和菩萨脸相圆满,凤目微睁,颈部有三道蚕纹线,宽肩细腰,软薄袈裟紧裹双腿,实际上不能遮蔽躯体,表现出人体的优美,有“曹衣出水”之风格。本来,“曹衣出水”之风到了这时候已经盛极一时,曹家样对于现实人美(在精神上和形体上的)的描绘,远远超过了对虚幻的佛性的探求(金维诺先生语)。所以,这些菩萨就似一个个唐代佳人,弯眉凤目,秀丽的小口,戴着项圈、璎珞、钏镯……璎珞下袒露上胸,胸乳微袒,突出女性的特征。身躯既洗练又完整,骨肉丰满停匀,似有血液流动。它们都身段修长,肩宽腰瘦,有坐和立的区别。立姿或亭亭玉立,或微侧身子,或是玉树临风而又带着三道弯的婀娜。坐姿,则或垂一足而静坐,或盘膝而坐,悠然自在。身体的中躯线都略有渐变,细微的变化与恬静冥想的脸部对映。它们上身萦绕着披帛,下边系着长裙。衣裙也轻盈飘洒,裙褶呈柔和的圆弧线,线条和块面交织在平滑的大面上。它们戴的冠带长长飘垂在两肩,这是“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结合在一起的韵致。如第14、第17窟右壁中央的菩萨、第18窟正壁造像未被破坏时,就是如此。第14窟已被盗一空,仅余东壁一个失去头、脚的菩萨残躯,但它罗衣贴体,肌体隐约可见。西壁龛的菩萨也能从老照片中,见到丰润的肌体和流丽的衣裙。第15窟也用“曹衣出水”的衣裙贴在身上,用轻软的佩带遍绕胸肩手臂,随着人物动作变化出曲折流畅的线条。

看见这些女性雕塑,才能确信坚硬岩石上也能雕刻出薄衫透体的感觉,衣裙下反映出真实的人体,更呈现艺术提炼后的人体之美,使人联想起柔美的月光、淡淡的清风、潋滟的水纹。古代希腊的雕像,如米罗岛的维纳斯等,也有此类风格,但拿天龙山造像与其相比并不逊色。然而,整座天龙山石窟仅有西峰第9窟的唐代露天弥勒大佛还完整,还在慈眉善目地凝视着人间,其他窟内都是伤痕累累。佛下部的观音和普贤、文殊三菩萨,只是薄纱透体的无头残躯而已。

天龙山,从1920年之后遭到日本山中商会指使的奸商倪玉书的疯狂掠夺,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现在找到的仅有47件天龙山石窟雕像、头像的照片,实物则散落于世界各地。如第21窟北壁五尊造像,坐佛现藏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上首游戏坐菩萨头像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下首游戏坐菩萨头像为美国大都会美术博物馆馆藏,身躯则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上首立姿菩萨身躯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头部却落在日本某私人收藏家之手;还有一尊下首立姿菩萨身躯,现藏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我国许多石窟数不清的瑰宝,也多是那时候被盗走的。龙门石窟曾被大规模地盗窃,还有云冈石窟、响堂山石窟……到处是无头的、残破的身躯。那一些欧洲的、美洲的、日本的“文明人”勾结中国的奸细,疯狂盗窃,致使中华文化珍宝悄悄流逝。这样的明火执仗的劫掠,是和火烧圆明园一样的罪恶,是和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一样的耻辱。

希望有一天,真正的文明人会把这一批批文化瑰宝物归原主。但是我们中国人首先要索还,我们永远不要放弃索还这些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