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门石窟北朝佛教造像:中国雕塑故事,庞大洞窟里的珍贵文物

龙门石窟北朝佛教造像:中国雕塑故事,庞大洞窟里的珍贵文物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的伊水河畔。龙门石窟的庞大洞窟里,大佛是睿智从容的,菩萨是优雅可亲的,罗汉在沉思,金刚、力士巍然屹立,供养人在虔诚祈祷。岳彬被判处死刑,后来病死狱中。不但是这两幅浮雕被盗,在龙门石窟的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留下斑斑盗痕,前来盗掘的也绝不仅仅是岳彬一人。今天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正在调查被盗的文物,并试图追回这些国宝。

龙门石窟北朝佛教造像:中国雕塑故事,庞大洞窟里的珍贵文物

图123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的伊水河畔。据《水经注》卷十五伊水条记载:“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相传这是大禹治水时疏导伊水开凿出的山口,如天然的门阙,所以也叫龙门。傅毅《反都赋》有“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的句子。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起,这里就开始开凿石窟,到唐代还有大规模的开凿,形成了窟龛2345个、造像10万身以上的佛国净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艺术宝库之一。这里有造型各异的佛像菩萨罗汉、金刚、力士,有佛教各宗派的祖师、外国的僧侣,它们形象上多摆脱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更为民族化了。

龙门石窟的庞大洞窟里,大佛是睿智从容的,菩萨是优雅可亲的,罗汉在沉思,金刚、力士巍然屹立,供养人在虔诚祈祷。在它们的头顶上,莲花生出层层瑞瓣,飞天绕着莲花飞翔,裙裾和飘带在风中猎猎回旋。硕大无朋的佛在说教,飞天在舞蹈、奏乐,听不见的乐声和说法声、祈祷声一起透出冰冷的石头,在观众的耳畔默默传递着。(图123)

图124

图125

龙门的宾阳三洞即南洞、北洞、中洞,是典型的魏窟。(图124)南洞的本尊衣褶流丽,很是有名。宾阳中洞开凿达20多年,用工80多万,是宣武帝父亲孝文帝与文昭太后祈福而开凿的,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它的布局整饬,雕刻精工,佛像含着宽厚的微笑,佛和菩萨都是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形式。和云冈石窟尚受一定的外来艺术影响不同,宾阳三洞的佛像已经完全中国化了。窟门外有两个高浮雕的力士守门,力士体格魁梧,瞪大双目,握拳,筋肉紧绷。(图125)洞内顶上有飞天围绕莲花,弹琴鼓瑟。洞底地面上雕有莲花水草、龟甲纹形成的地毯。宾阳中洞正中有坐佛,高达8.42米,衣裙宽博,表现出了织物的质感,脸如圆月,表情既庄严又和悦,身后有华丽背光,火焰飞动;左右有二菩萨、二罗汉(佛的弟子迦叶、阿难),菩萨都微微而笑,弟子一老成,一聪敏;菩萨和佛的手掌,雕刻的都显出柔软的肌肉之感。左右两壁有一立佛二菩萨,二立佛和中央坐佛形成三世佛。(图126)梁思成先生指出,佛的衣缘自手边下垂,作一种波状,善用曲线,变化颇巧,胁侍菩萨或和悦,或庄严,各尽其妙。窟前壁雕刻文殊和维摩诘说法,维摩诘的形象显然是当时文士的写真。洞窟中还有十神王、太子舍身饲虎等佛本生故事,以及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由于整个洞窟是一气呵成之作,所以显得分外和谐、整齐、庄严。

图126

图127

图128

《帝后礼佛图》是表现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各带王公官员、宫女朝拜佛祖的两幅大型浮雕。它们既是浮雕,也是精美的线描作品。作品采取横幅构图,宛如卷轴之图画。画中的仪仗、服装发饰都是汉化的,证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成果。这幅《皇帝礼佛图》(图127),表现皇帝头戴皇冠,身穿冕服,在王公大臣的簇拥下缓缓而行,四周有持伞盖、羽葆、长剑的近侍,一名近侍捧着香炉,皇帝伸出一手,似在香炉中插香。随行的侍卫和官员们都肃穆恭敬。《皇后礼佛图》(图128),皇后也正迎着皇帝的队列缓行过来,手中掂香,穿大袖衣,外加半袖,袖口有褶边,下穿长裙,外加前三幅后四幅的裳,高履,系绅带,戴莲花冠。侍女簇拥在皇后周围,有的持莲花、捧莲花蕾,都是大袖裙衣,梳高髻,也有穿腰彩(腰裙)的。那些持莲花和香炉的宫女,衣裳飘逸、脸容秀丽、娇媚含笑、顾盼多情,密而不乱。既有飘飘若仙、安详静谧的宗教气氛,也弥漫着人间气息。画面人物的脸相都雕刻得具有肉质感,而一件件大袖长裙线条飘逸,好似无声起伏的韵律,尤为令人称赞。

线条本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从远古书法和绘画中都可以见到。从楚国的两幅帛画、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到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到宋代《八十七神仙卷》等名作中,都可以见到以线条为主的美。线条在《帝后礼佛图》以及麦积山、敦煌等地雕塑,易县辽代三彩罗汉群、明代何朝宗观音雕塑中也能看到。在古希腊雕塑、犍陀罗艺术中有时也能看见线条,但我国雕塑艺术的线条则是民族化了的,交错纵横,和欧洲的名作相比绝不逊色。(www.xing528.com)

但令人遗憾的是,《帝后礼佛图》这无价的珍宝已经被盗往国外。1930年,美国人普艾伦来到龙门,被这精美的石雕所吸引。后来跑到北京,找到当时经营古玩铺的奸商岳彬,让他想办法盗凿这两幅珍宝,并开出一万多大洋的高价。岳彬便和他定下合同,勾结当地的文物贩子,买通当地保甲长和土匪,雇来石匠,潜入宾阳中洞,将这两幅浮雕一块块凿碎,然后塞进木箱,装上邮轮,偷运出国。1935年后,这两幅浮雕成为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

岳彬和普艾伦干下的这宗罪恶勾当一直无人知晓。直到1952年,岳彬被人揭发,在他家中还搜出了当年与普艾伦订下的出卖国宝的合约,至此,此事才为世人所知。岳彬被判处死刑,后来病死狱中。

不但是这两幅浮雕被盗,在龙门石窟的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留下斑斑盗痕,前来盗掘的也绝不仅仅是岳彬一人。今天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正在调查被盗的文物,并试图追回这些国宝。

龙门的古阳洞,是孝文帝迁都后于太和十八年(494)开始雕凿的(金维诺先生认为开凿于483年之前),佛像风格多是消瘦的,中间的主像是圆雕的一佛二菩萨。菩萨戴花蔓冠、璎珞和项圈,持净瓶,裙裳层叠,帔带披覆,上身略微前倾,显得既有体积感又婀娜秀丽。中央的佛已经有些风化,清代曾把它包上一层泥坯,改塑成道教神像,后来泥坯又风化脱落,但仍能看出其大形。梁思成先生说,洞中的飘带项链、背光火焰皆蕴含刚强的蕴力。(图129)

洞左右两壁各设三层大龛,雕出屋宇式、帐幔式的楣饰,以及佛本生故事、维摩诘说法、伎乐天以及细致的蔓草等。龛内有大小不等的造像,释迦佛、弥勒佛、多宝佛,以秀骨清像为代表,多微笑、怡然的长圆脸庞,大衣博带式的袈裟,衣褶层叠,背光上也有精美的装饰浮雕。有的飞天仅有寸许大小,却眉目毕现。题材虽有雷同,却显得特别精致。如南壁中层的释伽多宝佛龛,在流苏下垂的盔形龛檐上,雕出佛乘象入胎、诞生、九龙灌顶、入山修道、立为太子、山林中见到禽虫相吞而悲悯、遣散仆马、入山修行等,背景衬以山林楼阁,宛如浮雕的画卷。(图130)

图129

图130

图131

这些像的施主包括北魏皇室和贵族、高僧,多有铭刻碑文,著名的龙门石窟书法20品,有19品就出在这里。古阳洞中的雕刻在龙门是最精美的,但被盗也最惨重。走进该洞,但见佛躯累累,头部却被凿盗而去,几乎没有完整的。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努力,洞内高树龛的一尊被盗的佛头已经找回,长圆清秀的脸庞和原来的佛躯吻合无间。

龙门的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末年,因为窟顶有一朵占了洞顶大半的饱满舒张的石莲花而得名,莲花四周,6个飞天伴随着音乐旋律在飞旋,毫无虚假之感,真的是合乎韵律的轻曼飞翔。(图131)窟中有5.3米高的立佛、二菩萨、迦叶和阿难二弟子,手臂等表现得很柔和,衣纹也特别劲健。佛和菩萨用圆雕,二弟子却用浮雕,富有变化,但洞中的石像多在清末前后被凿去头部,仅存遗照而已。

为了报答供养佛教的供养人,北魏开始把供养人塑造在石窟、寺庙之中。云冈的供养人石像极少,但总是出现了。龙门除了《帝后礼佛图》外还有一些供养人雕像。古阳洞就有供养人像,作半跪求福状,这意味着供养人自我意识在觉醒。(图132)

图132

到了北魏末年,龙门石窟暂时停止了雕像的制作,直到唐代才再度大兴。魏和唐代,龙门石窟的雕像艺术风格既有对前代的延续,又各有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