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教学历史与现状:《雕塑基础教程·传统造像》

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教学历史与现状:《雕塑基础教程·传统造像》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动因,一是由于西方艺术理论及雕塑创作体系的引入,刺激了中国学者对本土雕塑的思考;二是以学院教学为艺术理论和技艺传播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三是随之而来的,在如何解决雕塑创作民族化、现代化课题时,自然把目光转向了古代,希望从传统艺术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教学历史与现状:《雕塑基础教程·传统造像》

作为实用与审美综合体的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一直以“艺术表现从来就不是以创作为目的”的存在方式体现着自己的艺术特性。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艺术的价值判断的尺度上,古代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则更是从来就没有清晰地进入过中国人的视野。它不像古代书画,由于有文人士大夫、官员,甚至皇帝的直接参与竞相著书立传,而提升了自身地位并成为文化主流,从而留下了丰富的、相对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资料。从艺术的角度研究古代雕塑,并给予艺术史的评价,始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究其动因,一是由于西方艺术理论及雕塑创作体系的引入,刺激了中国学者对本土雕塑的思考;二是以学院教学为艺术理论和技艺传播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三是随之而来的,在如何解决雕塑创作民族化、现代化课题时,自然把目光转向了古代,希望从传统艺术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而我国古代雕塑虽然有着极为丰富的遗存,但古代工匠们只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使他们的审美经验及操作工艺得以流传、演进。存世的有关古代造像的文献资料,如《元代画塑记》、《圆明园内工佛作现行则例》等,也主要是记录宗教造像与绘画所用的材料、规范等,并没有雕塑理论的内容。所以,缺少系统、翔实的理论著述和实践资料以及十九世纪以来由于当时民族自信心的低落所造成的对西方艺术审美经验及原则的狂热追捧,使得传统艺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千百年来传承的技艺也随着工匠手艺的没落,而日趋湮灭,致使其自身出现了发展上的断层,彻底瓦解了传统审美的存在基础。与此同时,在研究办法上更是盲目套用西方理论研究模式,甚至用西方雕塑观念、审美经验以及雕塑术语来解释、评价中国传统造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人们从宗教信仰的需要,到以艺术欣赏角度来看待传统造像,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但也造成了我们一直以来对传统雕塑艺术的误读,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传统雕塑的发展脉络及审美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专门从事教授美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的中央美术学院,在徐悲鸿先生的倡导下,建院初始便把学习、研究传统艺术并使之得以继承和延续的思路纳入到教学思考之中。以滑田友、傅天仇、钱绍武等前辈为代表,在雕塑教学中,一方面教授学生来自西洋的审美观念和写实技法,一方面教育学生借鉴本民族传统雕塑,并身体力行地挖掘本土艺术传统。由傅天仇编写的《移情的艺术》一书,与王子云编写的《中国雕塑史》,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对古代传统造像进行艺术上的解释的专著。另外,傅天仇同司徒杰对五台山民间彩塑及福建潮州木雕做过专题调查。曾竹韶就古代雕塑艺术如何纳入课堂教学做过大量的笔记。钱绍武对四川安岳石刻也做过精彩的论述。特别是滑田友,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经历(先从事古代传统造像的修复,后学习西洋雕塑),把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核心理念“六法”的理解运用到雕塑创作中,尝试实现中国传统与西方古典雕塑的有效融合,为理解并运用传统技法进行雕塑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范本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另外,在五十年代由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的需要,由刘开渠主导的创作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全国的石窟和寺庙进行了考察,对中国古代造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此形成了各大美术院校利用春季和秋季时间考察古代雕塑的风气。与此同时,雕塑系还联同石窟寺等文物单位,挑选并主持复制了大量的传统造像精品作为教具,还邀请民间艺人到学院来讲课、示范,为雕塑创作如何“本土化”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但是,由于当时艺术教学服从社会的政治文化需求和以西方现实主义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术教育方针非常明确,传统雕塑教学始终没能明确区别于所谓“欧式”的教学体系而自成系统,而这期间对“本土”雕塑的思考与尝试,也主要体现在个人作品从审美高度的认可和感性的传达上,或只局限于形式的表面运用。(www.xing528.com)

进入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科学的、理性的研究在考古领域的不断介入,美术考古向我们揭示出许多不为人知的艺术现象,使我国艺术史的古代篇章不断的充实和改写,传统的艺术样式和总体面貌也越来越丰富和清晰,极大地拓展了传统雕塑的研究视野。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各个领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也与世界进行着快速融合,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审美精神,利用文化艺术手段使其得到全面整体的提升从而对世界产生影响,已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战略方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国家部委拨出专项资金,由中央美院袁运生教授率领,再次对各大石窟庙宇的古代雕塑遗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提出了建立以传统雕塑为描绘对象的学院素描造型基础教学体系的主张。而中央美院雕塑系的隋建国教授则率先提出民族传统雕塑教学体系的设想,并在国家教委和学院领导从政策到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通过系统研究和教学实践建立学院式传承的长远战略目标,于2009年建立了有明确指向的中国古典雕塑研究工作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