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士顿之旅:优雅与粗鲁,漫步美洲建筑

波士顿之旅:优雅与粗鲁,漫步美洲建筑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肯尼迪图书馆位于波士顿港口,在蓝色海湾和蓝色天空间,黑白相间简单精致的几何体巧妙地组合成典雅丰富的造型。图30-1 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外景肯尼迪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有档案室、展览室、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大厅和圆形剧场。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果断与赫鲁晓夫摊牌为他赢得了荣誉。肯尼迪图书馆是波士顿港湾的亮点。

波士顿之旅:优雅与粗鲁,漫步美洲建筑

现代风格的汉考克大厦得体优雅地向古典建筑表达了谦虚。

影记者出身的杰奎琳·肯尼迪优雅时尚,她对建筑的感悟力极强,这位总统遗孀在诸多美国一流建筑师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方案中,选中了名气不大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方案。15年后,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建成,在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师协会授予贝聿铭金质奖章,并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在方案阶段判断建筑设计好坏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想象力。图纸也好,效果图也罢,还有模型,都与真实建筑相差甚远,存在比例、环境、角度和质感的视觉差。建筑师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具有想象建筑物真实尺度、质感和环境效果的能力。艺术是相通的,显然,杰奎琳·肯尼迪也具有建筑师的这种想象力。

肯尼迪图书馆(图30-1)位于波士顿港口,在蓝色海湾和蓝色天空间,黑白相间简单精致的几何体巧妙地组合成典雅丰富的造型。建筑语汇简单凝练,但表达的思想与意境却是深刻深邃的。

978-7-111-54964-2-Chapter30-1.jpg

图30-1 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外景

肯尼迪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有档案室、展览室、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大厅和圆形剧场。贝聿铭设计公共建筑喜欢设置敞亮通达的带天窗的内庭,肯尼迪图书馆也一样,内庭高30多米,有10层楼高。室外光线透过玻璃幕墙和屋顶泄入内庭。走进大厅,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总统卸任后由联邦政府出资在其家乡建一座图书馆,既是总统纪念馆,又是档案馆,将总统任职期间所有的文件、手稿、录音、视频和一些纪念品藏于馆中。肯尼迪图书馆是总统图书馆中建筑设计最出彩的。

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当选总统时只有43岁,也是唯一一位天主教总统。在新教徒占大多数的国家,天主教徒能登上总统宝座,也是一个奇迹。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果断与赫鲁晓夫摊牌为他赢得了荣誉。肯尼迪死于暗杀,至今不知道凶手的动机,因为凶手随后也被暗杀了。美国总统是一个危险岗位,从建国到现在有4位总统遇刺身亡,非正常死亡率高达9%。4位总统都是被枪击身亡的,教训如此惨痛美国也不禁枪。

肯尼迪图书馆是波士顿港湾的亮点。贝聿铭是环境意识非常强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在所处环境中往往是亮点,同时又很得体地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没有故作姿态的疏离感。贝聿铭也是用户意识非常强的建筑师,他的用户意识表现在对建筑物使用功能富有创意的关注和建筑艺术表达的社会性追求上。贝聿铭的建筑语言不是自言自语,自吹自擂,而是一种能唤起互动与共鸣的亲切而智慧的表达。

贝聿铭在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2年后,在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韦伯纳普公司担任了7年主任建筑师。韦伯纳普公司的老板威廉·泽根道夫是用户意识、社会意识很强的企业家。贝聿铭在这家有实力、项目多、用户意识强的房地产企业形成了非常宝贵的意识,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贝聿铭设计的项目,无一例外都被用户叫好,不仅仅是由于他的艺术天赋,更多的是他的强烈的用户意识。用户意识包括对艺术的理解。贝聿铭把建筑艺术定义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他特别强调建筑的社会性,强调社会需求。

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等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往往以功能和技术为最主要的考量,而贝聿铭则是以技术为基础综合考虑多元因素。既坚持现代主义强调功能的原则,不去搞繁琐的装饰,又特别注重艺术表现力,他的作品感染力非常强。贝聿铭的作品比第一代建筑大师的作品更有“台缘”,更招人喜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贝聿铭1983年66岁时获得了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是“新现代主义”风格或者说“当代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新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分支,坚持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对现代主义的单调有一些改进。新现代主义也运用抽象简单的几何造型,但不仅仅局限于方盒子,会有所扩展和变化,或运用三角形、圆形、锥形几何体,或在几何体上切面,或将不同几何体组合起来。新现代主义追求简洁精致的表面效果,不进行表面装饰,不拼贴符号。

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波士顿约翰·汉考克大厦是波士顿最高建筑,高241米。大厦附近有两栋著名的古典建筑,波士顿三一教堂和公共图书馆,贝聿铭和项目设计人亨利·考伯别具匠心地新劈出开阔地,使之前无法看到全貌的两栋古典建筑展现全部身段,汉考克大厦的玻璃幕墙作为背景映出古典建筑的身影。建筑群中,摩天大厦与低层建筑、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虚”墙体与“实”墙体互相对照辉映,美轮美奂。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汉考克大厦得体优雅地向古典建筑表达了谦虚(图30-2)。

汉考克大厦1976建成后发生了幕墙玻璃脱落事故,维修后才得以继续使用,这件事给贝聿铭事务所的声誉和生意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好在几年后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和肯尼迪图书馆相继获得巨大成功,贝聿铭重新获得市场的信任。

汉考克大厦旁的三一教堂是美国非常有名的教堂,建于1877年(图30-3),由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森设计。三一教堂是折中主义风格,揉进了各种古典建筑符号,立面丰富华丽。

汉考克大厦旁边的另一座古典风格的建筑——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图30-4)由美国19世纪著名设计师麦基姆·米德和斯坦福·怀特设计。公共图书馆于1895年建成,是美国第一座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也是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馆采用连续拱券、檐线、腰线、砌石墙面等文艺复兴风格语言,寓意着公共文化事业对文艺复兴精神的继承。

建筑师斯坦福·怀特是理查森的徒弟,1906年因婚外恋被女方的富豪丈夫开枪打死,成为当时轰动美国的大案。

978-7-111-54964-2-Chapter30-2.jpg

图30-2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978-7-111-54964-2-Chapter30-3.jpg

图30-3 波士顿三一教堂(www.xing528.com)

1966年,公共图书馆进行了扩建,扩建部分由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约翰逊早期是国际主义风格的推崇者,“国际主义”的概念就是他提出来的,但后来转向粗野主义,后来又走向了后现代主义,再后来又成为解构主义的支持者。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建筑师。菲利普设计的公共图书馆的扩建部分有些粗野主义的意思,大分块、粗线条;又有些后现代主义的意思,借用了古罗马拱券的符号(图30-5)。

国王礼拜堂是新英格兰最早的圣公会教堂,建于1688年,最初是木结构建筑。现在看到的石头砌筑的教堂是1754年建成的。新英格兰本来是清教徒的天下,但圣公会教徒移民潮越来越多,就有了圣公会教堂。波士顿1820以后来了许多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大多是天主教徒,肯尼迪家族就是来自爱尔兰的天主教移民,波士顿也有天主教堂

978-7-111-54964-2-Chapter30-4.jpg

图30-4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

978-7-111-54964-2-Chapter30-5.jpg

图30-5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扩建部分

国王礼拜堂是彼得·哈里森设计的。这位来自英国的建筑师是美国建筑史上第一位有较大影响的建筑师,比布尔芬奇资格还老。哈里森在罗德岛设计了一座古希腊风格的红杉图书馆,非常有名。建筑史写美国建筑往往从哈里森说起。国王礼拜堂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廊,简洁、庄严、对称。

1968年建成的波士顿市政厅是粗野主义风格建筑,也被称作“野兽派”风格,与贝聿铭的精致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形成鲜明的对照。建筑师卡尔曼·米基奈和诺尔斯对自己的设计很得意,先锋,时尚,超前。但建筑不是孤芳自赏的,一定要接受公众的检审和评价。对于此建筑,尽管有赞美者,但还是批评者居多。一个政府建筑如此粗鲁野蛮,真是匪夷所思。这座建筑2008年被评为世界最丑建筑之一。

粗野主义不是未经加工保持自然风貌的原生态,而是一种故意的粗糙,它的产生是基于省钱和速度,不得已的粗糙,但为了替粗糙寻找合理性解释,粗野主义理论家史密斯提出了“粗鲁的诗意”的概念。

978-7-111-54964-2-Chapter30-6.jpg

图30-6 波士顿国王礼拜堂

978-7-111-54964-2-Chapter30-7.jpg

图30-7 波士顿市政厅

粗野主义的特征是混凝土建筑不加修饰的粗糙表面,粗壮的构件,还有构件之间粗鲁的结合。粗野主义建筑没有逻辑上的稳定感,没有人们所习惯的审美标准,显得杂乱无章。

粗野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勒·柯布西耶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设计的马赛公寓。马赛公寓虽然在建筑界非常有名,但业主很不满意,将勒·柯布西耶告上了法庭。粗野主义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少见了。

永恒的美是人类永恒的渴望,人类关于美的价值和标准是相对保守的,不会轻易改变。粗野主义建筑师不了解这一点。

最后我们看看波士顿最新潮建筑——当代艺术博物馆(图30-8)。

这座水边的建筑面积有6千多平方米,是纽约一对不大出名的夫妻——伊丽莎白·迪勒和里卡多·斯考菲迪欧——设计的。这对夫妻是“达达主义艺术家,反对理性和艺术规则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他们的作品打破常规一鸣惊人。最惊人的地方是上层建筑悬挑出24米,看上去像杂技演员或体操运动员在做高难度动作。这座建筑表现欲强,结构上不符合常规,非常抢眼。这个项目是老工业区改造为文化区的标志性工程,惊人之笔是必要的。

978-7-111-54964-2-Chapter30-8.jpg

图30-8 波士顿当代艺术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