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教徒前辈移民:写给孩子的美国历史故事

清教徒前辈移民:写给孩子的美国历史故事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我们已经看到,詹姆斯国王不能容忍他的殖民地自治以及自由立法这种想法的存在。宗教方面也是如此。英国的宗教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领袖。他们希望废除不必要的排场,简化仪式。因此,他们得名“清教徒”。分离派希望废除主教和牧师,也不承认国王是教会的领袖。他们被处以罚款,遭到囚禁,甚至被绞死。他们遭到各方追捕,到处受到迫害。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骚扰与阻挠。他们派了两名信使前往伦敦与伦敦公司洽谈。

清教徒前辈移民:写给孩子的美国历史故事

弗吉尼亚殖民地正在为生存殊死搏斗、抗击专制统治的时候,其他殖民地也迅速在美洲广阔的海岸上生根发芽。

你一定还记得,1606年英国成立了两家探险公司。一个是伦敦公司,建立了詹姆斯敦。另一个是普利茅斯公司,也进行了航行探险,曾尝试在肯纳贝克[2]河口建立殖民地,但未能成功。有些探险者因严寒的气候和荒凉的环境灰心丧气,就乘着来时的船只返航回国了。只有大约四十五名探险者留了下来。冬季漫长而又寒冷,他们早就心生厌倦,思乡心切,饱受折磨。于是,春天来了,一艘船载着补给品到达了这里,他们就都启程回家了。这些人对当时英国人称为“弗吉尼亚”的地方全无好感,说那个地方酷寒无比,不适合英国人生活

即便如此,普利茅斯公司还有一些探险者没有放弃建立殖民地的希望。在第一次尝试过去九年之后,我们的老朋友约翰·史密斯船长在弗吉尼亚受的伤也康复了,活力如初。于是,他又起航前往北弗吉尼亚。此行的目的首先是“捕鲸、勘探金矿和铜矿”,而从长远来说是希望能在那儿建立殖民地。

正是约翰·史密斯将北弗吉尼亚的名字改为“新英格兰”,该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他还根据查理王子的名讳,将他发现的那条大河命名为“查尔斯河”。查理王子后来成为查理一世国王,该河沿岸的地方用英国城镇名来命名,普利茅斯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史密斯在新英格兰建立殖民地的尝试并没有成功。在他之后的几个探险家也未成功。在这里建立殖民地困难重重。若要在荒无人烟的海岸上建立殖民地,需要具有强大的使命感和坚贞不屈的毅力的人。这些人终于出现了。

现在,一个人可以用政治宗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他可以加入自己心仪的政党,也可以不加入任何党派。他可以通过书写和讲演来抒发自己的意见。也许没人理会他,但他显然不会因言论而入狱。宗教也是一样。一个人可以去自己喜欢的任何一个教堂,也可以不去教堂。他可以写书或布道,没有人会阻止他。

但在詹姆斯国王那个时代,情况却极为不同。在那个时候,思想和行为、宗教和政治方面都鲜有自由。前面我们已经看到,詹姆斯国王不能容忍他的殖民地自治以及自由立法这种想法的存在。因此,他取消了特许状。宗教方面也是如此。英国的宗教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领袖。如果人们不相信国王和牧师的话,他们迟早会受到惩罚。

在宗教改革之后的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宗教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很难相信国王和牧师希望他们相信的那些东西。有人发现英国教会和罗马旧教会极为相似。他们希望废除不必要的排场,简化仪式。他们不希望脱离教会,只是希望教会清正廉洁,改过自新。因此,他们得名“清教徒”。另一些人则对教会清廉已经不抱希望。他们希望彻底离开此地,建立自己的教会。他们被称为“分离派”,有时也被称为“布朗派”,这个名称来自他们教派的一位重要领袖——布朗。

分离派希望废除主教和牧师,也不承认国王是教会的领袖。他们通常在私人住宅集会而不去教堂礼拜。在那里,他们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向上帝祷告。当然,这种做法被认为是背叛和邪恶。因此,分离派遭到了各种各样的迫害。他们被处以罚款,遭到囚禁,甚至被绞死。但是,这些迫害无济于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分离派的人数不降反升。

那时,在英格兰诺丁汉郡有一个名为司寇[3]的小村庄。司寇比及诺丁汉郡和林肯郡周边的村庄有大量分离派分子存在。每逢周日,这些分离派分子就走很长的路到指定地点集会,集会地点很可能是司寇比或者巴博沃斯。在那里,会有一位严肃虔诚的牧师主持集会。

然而,这些人从来不会享有长时间的安宁。他们遭到各方追捕,到处受到迫害。后来,他们听说荷兰的每个人都享受宗教信仰自由,于是就决定移居到那里。

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是一场绝望的冒险。在那时,几乎没有人有过旅行的经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打生下来直至死亡都不会离开自己出生的小村庄。去往新的国家,学习新的语言,而且不知道如何谋生,这对一些人来说简直比赴死还痛苦。但他们还是决心离开家乡,这是因为他们迫切想以正确的方式侍奉上帝。

离开并不容易。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骚扰与阻挠。邪恶之辈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他们,几乎抢光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将他们留在海岸上,腹内空空,身无分文。但是到了后来,他们想尽办法,克服了困难,所有人都到达了阿姆斯特丹[4]

然而,到了阿姆斯特丹,他们还是没有找到他们所渴望的完全的自由与和平,于是,他们又动身前往莱顿[5]

他们发现莱顿是“一座美丽且地理位置优越的城镇”。于是,他们在此安顿下来,舒舒服服地生活了一些年,靠纺织之类的工作谋生,并用自己的方式礼拜上帝。

过了十一二年后,他们又开始考虑搬家了。他们有很多理由这样做,其一就是如果在荷兰再停留下去,他们的儿孙都不会说英语了,几代下去他们就不再是英国人而是荷兰人了。因此,他们决心到其他地方去,既可以保留他们英国人的归属,又可以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礼拜上帝。

他们想到的是广阔且未开发的美洲大陆。起初他们决定不了到美洲哪个地方去。多次商议之后,他们最终决定请求伦敦公司允许,到该公司的土地上定居,但是要开辟一块独立的殖民地,以便他们可以继续享受宗教自由。

他们派了两名信使前往伦敦与伦敦公司洽谈。伦敦公司很愿意接受分离派在他们的土地上定居。但无论他们怎么做,国王也不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礼拜上帝。从国王那儿,他们只能得到一个承诺,就是如果他们不使用暴力,就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得到国王的公开承认和容忍,拿到国王的诏书,这连想都甭想。

伦敦公司以及分离派的亲友能为他们所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信使只好带着这些答复回到莱顿。那里的英国人听说这些情况后,感到心烦意乱。有些人觉得,如果没有更好的和平保障,离开自己的安乐窝真是太愚蠢了。不过,还是有大部分人决定,尽管保障很差,最好还是去美洲大陆,相信上帝能带他们安全越过所有的艰难险阻。他们认为,要是詹姆斯国王不履行承诺,那么“一间房那么大的国玺也无济于事”。所以他们不相信君主及其承诺。

就这样,人们决定前往新大陆。在经历了一系列麻烦之后,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买了一艘名叫“虎尾草”号的小船,然后把船装备起来。接着,那些决心离开的人由亲朋陪同来到海岸边。

要离开这座他们生活了十二年的美丽城市,他们的这个家园,这些人的心情极为沉重。但他们知道自己是朝圣者,地球上的异者,只希望在天堂找到安息之所。于是,他们坚定地转向大海。他们开始登船,身后跟着的亲友们心情十分沉痛。分别的伤心时刻到了,他们紧紧相拥,挥泪道别,离别的话语和祷告常常被哽咽打断。这一场面令人断肠,即使是围观的荷兰人也眼含热泪。

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牧师双膝跪在甲板上,众人围着他也跪了下来。他伸出双臂,向着苍天,祈祷上帝保佑众人,热泪顺着双颊流淌下来。

“虎尾草”号扬帆起航,驶向南安普敦[6]。“五月花”号[7]正在那里等着它呢。之后,两船一起出发。但是还没行进多远,“虎尾草”号的船长就抱怨说船体漏水很厉害,不敢再向前行驶了。因此,这两艘船在达特茅斯靠岸。在那里,“虎尾草”号接受了彻底检修,接着又起航了。

◎“五月花”号起航

然而,船长还是抱怨“虎尾草”号漏水。于是,朝圣队伍再次停船靠岸,这次停泊在了普利茅斯[8]。人们认为,“虎尾草”号不适于在海上航行,跨过大洋太冒险了。可以肯定,“虎尾草”号这艘小船已经是锈迹斑斑。但还可以肯定的是,船长不想航行去美洲,因此他不但没有好好利用这艘船,反而浪费了它。

如果船长真的不想跨越大洋的话,那他的目的得逞了。“虎尾草”号被送回伦敦,那些已经厌倦了冒险的人,那些已经被诸多困苦吓怕了的人,都随船返回了伦敦。“五月花”号载着“虎尾草”号上剩下的乘客,独自继续前行。船上所有地方都装满了存储物资。

“五月花”号的乘客中,有船长迈尔斯·斯坦迪什[9]和大副莫林斯及其年轻美丽的女儿普莉希拉。我想你一定读过朗费罗[10]所写的他们和约翰·奥尔登[11]的故事。起初,奥尔登不是一名清教徒移民。他是一名铜匠,受雇于南安普敦,为此次航行服务。如果他想回到家乡,他可以随时回去。但他留了下来,和普莉希拉结了婚,正如我们在朗费罗的诗篇中读到的那样。

这些我们称为清教徒的前辈移民终于启程了。“虎尾草”号的一系列麻烦耽误了太多时间。清教徒移民7月就离开了荷兰,但是直到9月才从普利茅斯起航,此时他们的旅程才真正开始。

他们没有遇上好天气。恰恰相反,气象状况还十分糟糕。多少个白昼黑夜,每次收帆,船儿都被海风吹过来吹过去,被残忍的海浪拍打撞击,无助地被从一边抛向另一边。两个月的恐怖和艰险之后,他们最终看到了美洲的海岸。

由于受海风的影响,他们远远偏离了航线。本应该到达哈得孙河的河口附近伦敦公司的辖区,他们却到达了偏北的地方,靠近科德角,来到了属于普利茅斯公司的辖区。他们无权在这里登陆。看到陆地,他们确实兴奋不已。不过,他们还是决定继续向南驶往哈得孙河口,这时天气也转好了。

向南航行了不远,他们就发现自己已身处危险的浅滩和咆哮的巨浪之中。出于对船只失事的恐惧,他们又折了回去。回到了科德角海湾安全地带,他们双膝跪地,真诚地感谢上帝,感谢上帝带他们安全渡过了凶险的大海,护送他们远离危境与痛苦。

他们发誓不再挑战恶劣的天气,就在此地安顿了下来,希望之后能与普利茅斯公司把事情解决好。在“五月花”号的小船舱里,清教徒移民召开了会议,为未来的殖民地政府选出一名总督,还起草了规章,所有人都承诺遵守这些规章。[12]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们发现很难决定小镇的最佳选址。于是他们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探索周边的海岸。最终,他们选定了一个地方。

在约翰·史密斯船长的地图上,此地已经被标识为“普利茅斯”。因此,清教徒移民决定将小镇命名为“普利茅斯”。取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原因,普利茅斯是他们最后离开的英国城镇。于是,他们就在此上岸,把一块平坦的石头选为登陆地点。这块石头至今还可以看到,现在称为“普利茅斯石”。

在他们的脚下,作为

进入未知世界的门阶——国家的基石!

前辈移民如今安全渡过了凶险的大海,但前面还有更多的困难艰险等待着他们呢。方圆数百英里未开垦的光秃秃的荒地上,只有野蛮的土著人,最近的英国人定居点也远在五百英里之外。没有人在海岸上迎接他们,没有温暖的灯光,没有生着炉火的小屋,也没有令人精神振奋的袅袅炊烟。无论远近,都是人迹罕至。他们落脚的地方是静寂的霜冻海岸。

天气酷寒,风刀霜剑,甚至连他们的衣服都被冻得硬邦邦的。清教徒移民不得不砍伐树木来建造房屋,这样才能有躲避冬日寒风的庇护所。这足以使最勇敢者的心灵颤抖。然而,这一队朝圣者中没有一个人退缩或者想要回家。他们态度相当坚决,全心全意依靠上帝,这些困难不足以把他们打败。

“前辈移民的孩子可不可以,应不应该这样说,”担任前辈移民总督三十一年的威廉姆·布拉德福德[13]这样写道,“我们的先辈们是英国人,他们漂洋过海,准备好了葬身荒野。他们向上帝呼告,上帝听见了他们的声音。”那年冬天格外寒冷,而他们没有蔽身之所,没有家园,也没有任何慰藉,许多清教徒移民死去了,更多人身患重病。事实上,一百人中一度只有六七人没有生病,能够劳作。如果不是少数人的伟大奉献和仁义善良的精神,整个殖民地就可能会悲惨地灭绝了。那几个人坚定不移地工作,砍树伐木,烧火做饭,日日夜夜照顾病人。(www.xing528.com)

据说,在第一个冬天,前辈移民“以无限的耐心忍受了巨大的苦难”。春天终于来了,天气回暖,阳光普照大地,疾病逐渐消失。阳光似乎为每个人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4月,在港湾停泊了整个冬天的“五月花”号启程返航,没有一个清教徒移民登船回去。

这艘扬着白帆的小船是他们与故乡的最后联系。他们只消登上小船,海风就可以将他们送回久违的挚爱的英格兰,回到那一排排绿篱围起来的、点缀着雏菊和金凤花的草地。这是个极大的诱惑,但是没有一个人受此诱惑。在海岸边,清教徒移民双膝跪地,泪流满面,目送“五月花”号驶向远方。他们为它祈祷,直到它消失在视线之外。然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的日常劳作中去。只是当他们望向海边,看到那令人备感亲切的小船已经不在那儿停泊时,会感到海湾似乎也是空落落的。

同时,在冬日所有的苦难中,还有一丝光明。清教徒移民和印第安人交上了朋友。他们注意到土著人经常潜伏在森林的边缘地带偷偷观察他们,这令他们十分害怕。有那么一两次,他们把工具落下了,结果就被土著人偷走了。每当他们尝试与土著人交谈,土著人都飞快地逃走了。

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有一天早上,一名印第安人勇敢地走进营地和他们交谈,用的竟然是结结巴巴的英语!

他自我介绍说他叫萨莫塞特[14],是英国人的朋友。他还说可以介绍另一个名叫斯匡托[15]的印第安人给他们认识,他的英语讲得更好。当初,斯匡托被一名邪恶的船长骗了出来,想把他卖到西班牙当奴隶。但是他逃了出来,到了英格兰,后来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回到家乡。然而,他的部落遭受了瘟疫,只有他幸免于难。

萨莫塞特还说,他们伟大的酋长名为马萨索伊特[16],即“黄羽毛”,希望和白种人交朋友。这些殖民者看到这位印第安人这么友好,心里非常高兴,就赠送他几颗珠子和几块彩色的布作为礼物,将他欢送回去。不久之后,这人又回来了,还请来了斯匡托以及他们的酋长“黄羽毛”。双方进行了严肃的会谈。当地土著人脸上涂着油彩,头上插着羽毛。[17]英国人满脸悲伤,衣着朴素,头戴黑色高帽。他们坐在一起,约定好一起维护友谊与和平。“黄羽毛”在世期间,他们一直和平共处。

会面之后,“黄羽毛”返回四十英里以外他的拱顶小屋。斯匡托留了下来,和英国人待在一起。他教英国人如何种植玉米,如何打鱼和捕猎。他为他们当向导,穿越人迹罕至的大森林。他是英国人忠实可信的朋友,直至去世才和他们分开。即使弥留之际,他还担心与白人朋友分开,请求他们向上帝祷告,允许自己进入英国人的天堂。

除了“黄羽毛”和他的部落,还有其他印第安人生活在英国人定居地的东边。在收获季节,他们经常偷地里的玉米,骚扰劳作中的白人。他们的酋长卡农尼克斯还派了一名信使过来,送来用蛇皮捆绑的一捆箭。总督将蛇皮填满子弹和火药,又送了回去,还带去一个口信。

“如果你们宁愿要战争而不要和平的话,”他这样说道,“你们可以随时发动战争。我们没有对你们怎么样,我们决不会畏惧。”

酋长听到这个口信,又看到了火药和子弹,就不敢开战了。他害怕得要命,不敢再触碰那蛇皮,甚至都不再让蛇皮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于是,他立刻让人把蛇皮送了回去。

但是,这则冒着战烟气息的口信也让殖民者更加谨慎行事,他们在小镇周围建造了坚固的围墙。墙上有门,夜里城门关闭,有人把守。自此,清教徒移民与土著人和平相处。他们也和普利茅斯公司商议妥了,得到了特许状,允许他们定居新英格兰。不时还有清教徒移民离开家乡,来到这里,小小的殖民地缓慢地繁荣发展了起来。

这些殖民者是一群严肃甚至严厉的人,他们服从总督,敬畏上帝,守安息日[18],将其余的节日都视为教皇和魔鬼(撒旦)的邪恶节日。

据说有一次在圣诞节期间,总督告诉每个人都要照常工作。但是,一些刚来殖民地的人反驳说,在圣诞节工作有悖他们的信仰。

总督严肃地看着他们。“如果你们把这和信仰扯上的话,”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天不用干活儿,直到你们在这一问题上受到更好的教育。”

说完这话,他带领其他人去砍伐树木了。中午回来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些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去干活儿的人正在街边踢球,玩游戏。他向他们走去,拿走了他们在玩的球和玩具。“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说,“你们玩耍,别人在干活儿,这有悖我的信仰。”

这就是总督的权力,人们都要默默遵守。“之后,没有人再敢那样做,至少不敢公开那样做。”

这些老殖民者非常严苛,也许在我们看来思想很狭隘,他们拒绝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但为人却非常淳朴。我们必须带着崇敬的心情回顾这些人的事迹。还有谁离开家园,为了崇高的事业而漂泊流浪?哪个殖民地的建立不是勇毅之举?不过,我们想起来就觉得很遗憾,这些前辈移民没有为这个广阔国家的一个州命名。普利茅斯殖民地以朴实而又严苛的方式运作了好多年,最终被一个强大的邻居吞并,成为马萨诸塞[19]的一部分。但那是1692年的事了。由于普利茅斯殖民地是英国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因而也被称为“老殖民地”。

【注释】

[1]清教徒前辈移民(the Pilgrim Fathers),指1620年前到达北美洲、创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一批英国清教徒,1820年纪念两百周年庆典上,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首次使用“清教徒前辈移民”的名称,(译注)

[2]肯纳贝克河(the Kennebec River),美国缅因州中西部河流,源出穆斯黑德(Moosehead)湖,向南注入大西洋,(译注)

[3]司寇比(Scrooby),英格兰诺丁汉郡北部的一个小村庄,(译注)

[4]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兰王国的首都,位于艾瑟尔湖西南岸,美国也有同名城市,位于莫霍克河畔,伊利运河附近,(译注)

[5]莱顿(Leyden),位于荷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区域的一个中型城市,坐落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的中间,(译注)

[6]南安普敦(Southampton),英国南部港口城市,面向英吉利海峡,是英国最大的客运站、国际帆联总部所在地,也是英国重要的远洋海港和海军基地,南安普敦也是“泰坦尼克”号的起航点,(译注)

[7]“五月花”号,一艘英国三桅盖伦船,于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载有包括儿童在内的102名清教徒的“五月花”号由英国普利茅斯出发,穿越大西洋到达北美大陆,(译注)

[8]普利茅斯(Plymouth),英格兰的单一管理区,城市位于德文郡,此“普利茅斯”是世界各地同名城市的发源地,(译注)

[9]迈尔斯·斯坦迪什(Miles Standish,约1584—1656),英国殖民主义者,16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地普利茅斯的军事长官,(译注)

[10]亨利·华兹沃斯·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译注)

[11]约翰·奥尔登(John Alden,约1599—1687),亨利·华兹沃斯·朗费罗的诗作《迈尔斯·斯坦迪什求婚记》(1858)中的人物,约翰·奥尔登与普莉希拉(Priscilla)的结合是美洲殖民地最早的爱情故事之一,(译注)

[12]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影响至今,(译注)

[13]威廉姆·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1590—1657),《“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之一,于1620年参与创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译注)

[14]萨莫塞特(Samoset,约1590—1653),阿布纳基印第安人,第一位与普利茅斯殖民地接触的土著印第安人,(译注)

[15]斯匡托(Squanto),一名曾被英国的船长绑架并卖为奴隶的印第安人,清教徒们称他“斯匡托”,其实是对他的原名提斯匡托姆(Tieqnantum)的传讹,(译注)

[16]马萨索伊特(Massasoit),万帕诺亚格印第安人(Wampanoags)的大酋长,1621年,马萨索伊特与英国移民缔结和平条约,被誉为“英国移民的护卫者和保障者”,(译注)

[17]印第安人画油彩是为了伪装,希望神灵保佑,神力附体,羽毛则象征作战的勇猛和胜利,(译注)

[18]安息日(the Sabbath),基督教、犹太教每周一次的圣日,教徒在该日停止工作、礼拜上帝,(译注)

[19]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美国的一个州,正式名称为“马萨诸塞联邦”(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位于东北部地区,东濒大西洋,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一部分,在中文中,通常简称“麻州”或“麻省”,1788年加入联邦,为美国独立时最初的十三州之一,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位于该州,(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