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隧道工程中的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隧道工程中的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风险处理即对风险因素进行处置和应对,其内容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四种。计划外的风险通常为未识别风险,在风险管理中应尽可能避免计划外的风险自留。风险监测为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的全程动态监测。

隧道工程中的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1.风 险

对于隧道施工,“风险”可定义为在隧道施工期间发生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潜在的不利事件的概率(P)和后果(C)的集合,可以表征为

式中 R——risk,风险值;

P——probability,风险事件概率;

C——consequence,风险事故后果。

2.风险管理的步骤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结合隧道施工的特点,风险管理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力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以下过程: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其工作内容是通过对隧道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整理,对可能遇到风险的类型、生成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后果作定性估计和判断。例如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突水涌泥、隧道坍方、洞口失稳、围岩变形过大和岩爆等。以突水涌泥为例,引起隧道内突水涌泥的相关因素有隧址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溶、开挖方法等,可能后果包括工程损失或人员伤亡、工期延误及可能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等级评定。(www.xing528.com)

首先是对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进行分析。 我国《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中涉及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打分法、风险矩阵法、敏感性分析法、风险树分析法(RTA或ETA)、层次分析法、蒙特卡罗方法等,此外肯特法、范例推理法、可拓法等均可用于隧道风险评估中。

其次,根据相应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对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进行等级评定。 在施工期间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风险事件,应划分预警分级。根据突发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性、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控性等情况,将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严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即对风险因素进行处置和应对,其内容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四种。基本措施如下,具体工程可选择一种或多种对策来控制风险。

① 风险规避:也称风险消除,即通过采用某种方法切断风险源,不让工程风险发生,将工程风险的发生概率或损失降低到零。这是一种理想的控制手段,但应注意风险消除通常需付出一定代价,如采用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行动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切断风险源,而且切断风险源后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② 风险减轻:通过采取措施(如修改技术方案)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或者增加风险承担者,将风险各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参与方。在隧道工程中,大多数风险的处置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③ 风险转移:也称风险分担,是指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而自身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地承担时,采用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转移风险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④ 风险接受:也称风险自留,是指项目参与方自己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自留可分为计划内的风险自留和计划外的风险自留。采用计划内风险自留的前提,一般是所接受的工程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比转移风险所需费用少。计划外的风险通常为未识别风险,在风险管理中应尽可能避免计划外的风险自留。

(4)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为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的全程动态监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