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IM和RFID的配合解决建筑信息化问题

BIM和RFID的配合解决建筑信息化问题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IM和RFID的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部品部件的状况通过RFID的信息收集形成了BIM模型的4D模拟,现场人员对施工进度、重点部位、隐蔽工程等需要特别记录的部分,根据RFID传递的信息,把现场的照片资料等自动记录到BIM模型的对应部品部件上,管理人员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和问题了如指掌。

BIM和RFID的配合解决建筑信息化问题

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在金融、物流、交通环保城市管理等很多行业都已经有广泛应用,如二代身份证就使用了RFID。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RFID是一个正在成为现实的不远未来——物联网——的基础元素。当然,还有一个比物联网更“美好”的未来——智慧地球。互联网把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和人联系了起来,靠的是人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因为人有脑袋。而物体没有人的脑袋,因此物体(包括动物,应该说除人类以外的任何物体)无法靠纯粹的互联网联系起来。RFID作为某一个物体的带有信息的具有唯一性的身份证,通过信息阅读设备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就成为人与物和物与物相连的物联网。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把RFID看作是物体的“脑”。简单介绍了RFID以后,再回头来看看影响建设项目按时、按价、按质完成的因素。

由于设计和计划过程没有考虑到的施工现场问题(如管线碰撞、可施工性差、工序冲突等),导致现场窝工、待工。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项目的BIM模型进行设计协调和可施工性模拟,采取对施工方案进行4D模拟等手段,在电脑中把计划要发生的施工活动都虚拟地做一遍来解决。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展和计划进展不一致,现场人员手工填写报告,管理人员不能实时得到现场信息,不到现场无法验证现场信息的准确度,导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及时,从而影响整体效率。BIM和RFID的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没有BIM以前,RFID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限于物流和仓储管理,和BIM技术的集成能够让RFID发挥的作用大大超越传统的办公和财务自动化应用,直指施工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实时跟踪和风险控制。

RFID负责信息采集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中心进行信息处理,经过处理的信息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如果信息中心用Excel表或者关系数据库来处理RFID收集来的信息,那么这个信息的应用基本上就只能满足统计库存、打印报表等数据操作层面的要求;反之,如果使用BIM模型来处理信息,在BIM模型中建立所有部品部件的与RFID信息一致的唯一编号,那么这些部品部件的状态就可以通过RFHX、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在BIM模型中实时地表示出来。(www.xing528.com)

在没有RFID的情况下,施工现场的进展和问题依靠现场人员填写表格,再把表格信息通过扫描或录入方式报告给项目管理团队,这样的现场跟踪报告实时吗?不可能。准确吗?不知道。在只使用RHD,没有使用BIM的情况下,可以实时报告部品部件的现状,但是这些部品部件包含整个项目的哪些部分?有了这些部品部件,明天的施工还缺少其他的部品部件吗?是否有多余的部品部件过早到位而需要在现场积压比较长的时间呢?这些问题都不容易回答。

当RFID的现场跟踪和BIM的信息管理和表现结合在一起时,上述问题迎刃而解。部品部件的状况通过RFID的信息收集形成了BIM模型的4D模拟,现场人员对施工进度、重点部位、隐蔽工程等需要特别记录的部分,根据RFID传递的信息,把现场的照片资料等自动记录到BIM模型的对应部品部件上,管理人员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和问题了如指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