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家界市土家族传统器乐:咚咚喹

张家界市土家族传统器乐:咚咚喹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土家族咚咚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家界市土家族传统器乐:咚咚喹

土家器乐演奏形式分为吹奏乐和打击乐两种,以打击乐为多,包括摆手锣鼓、播种锣鼓、薅草锣鼓、丧鼓锣鼓、打围鼓和打镏子等。土家族人跳摆手舞有“摆手锣鼓曲牌”,歌师演唱节奏有与鼓点节奏同步者和不同步者两种,舞者只听鼓点跳舞。吹奏乐有咚咚喹、土唢呐、吹土号、吹牛角、吹木叶、绷绷拖和响葫等。

(1)打镏子:土家语叫“家伙哈”。打镏子由头钹、二钹、大锣、小锣四种乐器组成。打镏子属双钹路子:大锣分句法,小锣指挥加插花,双钹演奏旋律。打镏子的音色、音响以及节奏变化丰富多彩,形成土家族独有的打击乐特色。土家镏子现存300多套传统曲牌,分为绘声、绘意、绘神三类,如《幺二三》《堆罗汉》《小纺车》《慢纺车》《白鹤起翅》《雁儿拍翅》《八哥洗澡》《鸡婆生蛋》《猛虎下山》《野鹿含花》《老牛擦痒》《喜鹊闹梅》《阳雀闹春》《鸳鸯戏莲》《画眉跳杆》《锦鸡出山》《鲤鱼漂滩》《观音坐莲》《满堂红》《新门进》《鹊桥会》《双齐头》等。近年来,土家族音乐家在挖掘曲牌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做出一定贡献,使打镏子进入新的阶段:1985年,楚德新、黄意声、田隆信创作的土家镏子吹打乐《毕兹卡的节日》获得全国民间音乐大赛表演一等奖。2000年,楚德新受著名作曲家谭盾邀请组成“张家界民间打击乐团”,前往英国及荷兰参加国际文化交流。2004年,楚德新与楚毅、楚俊、楚音共同编著《土家族打溜子艺术新论》一书。2006年,“土家族打溜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围鼓音乐:由五至七人组成,鼓师打“棋子鼓”指挥,两人击副钹,一人击大锣、一人击勾锣,另加二人吹土唢呐,成为吹打乐队。靠在鼓上发出的“鼓眼”表明演奏什么乐牌,演奏者围观鼓面,故称“围鼓”。清《嘉庆慈利县志》载:“设奠中堂,外作佛事、唱丧歌,并有打围鼓者。”清代土家人“婚丧祭盛鼓吹”习俗蔚然成风。围鼓乐牌有百余支,分为“撩子”“火钹”和“点子”三部分,有显现自然风光的《美柳景》《月儿圆》等,有展示动物形态的《狮子滚绣球》《河鹰展翅》等,有寓意吉祥的《龙摆尾》《红绣鞋》等。(www.xing528.com)

(3)咚咚喹:是土家族人自制的三孔四音的单簧竖吹乐器,用嘴衔住上部舌簧处吹奏。取长约15厘米、围径3厘米细竹一节,在有竹节处设一开口活片作吹孔,并在竹管凿眼三个。咚咚喹有筒音宫和徵两种,能够吹出“1(筒音)235”四个音或“5.(筒音)672...”四个音。流传至今的咚咚喹曲牌有《咚咚喹》《巴列冬》《冬巴哈》《乃哟乃》《呆都里》《拉帕克》等20多种,并配有土家语歌词。2008年,“土家族咚咚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吹木叶:土家族人可把树叶当作乐器,吹出悠扬歌声,曲目达几百首,如《木叶曲》《放牛曲》和《斗鸡曲》等。近年来,土家族演奏手赵绪鑫随张家界民间打击乐团三次出国演奏木叶,配合世界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交响乐《地图》在荷兰演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