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区移民搬迁后的融入问题与原因分析

山区移民搬迁后的融入问题与原因分析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区农民搬迁后,使其面临最大的障碍住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对推动移民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安置后并不意味着山区移民的融入之路就一帆风顺。调研发现了解山区移民在不同维度的融入状况,绝不能简单机械地将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等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山区移民文化的融入障碍必然在心理融入、政治融入、经济融入当中得以显现。

山区移民搬迁后的融入问题与原因分析

移民融入的进程首先是经济的融入,其次是政治的融入,最后是社会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只有达到社会文化与心理的融入才算是山区移民真正的全面融入城镇生活当中。山区农民搬迁后,使其面临最大的障碍住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对推动移民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安置后并不意味着山区移民的融入之路就一帆风顺。在山区移民安置的形式当中,安置房是福利性安置,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但仍需移民给付一定的比例,比例虽小,但对部分山区移民而言依然存在难度,这对其安置后经济融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总体上而言,山区移民最关心的住房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陕南山区移民大多安置在中小城镇或附近,与当地县城或地级市距离较近,大大缩短了与城镇的距离,“离土不离城”是最为形象的概括。搬迁移民的耕地远离新居,紧张的山区土地资源原本就难以维持其家庭生活,搬迁到城镇附近,从长远来看对山区移民更多的是机遇但也是挑战。这种“空降”式的搬迁对山区移民的城市化融入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适应城镇化的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生活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首先,在经济上怎样摆脱过去那种靠天吃饭的农业生活方式,怎样很快在城镇就业维持生计是当务之急。根据调研发现,山区农民文化水平极低,虽然老实、简朴、能够吃苦,但目前仅能从事简单的、机械的体力劳动,这对山区移民在城市的经济融入是极其不利的。另外,在文化领域的社会融入障碍更为突出,山区与城市的文化异质性很强,山区的文化更为传统、保守与落后,城市的文化更为现代、开放与先进。两者差异性大甚至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山区移民与当地城镇居民相互交往、相互调试、相互融入的难度可想而知。调研发现了解山区移民在不同维度的融入状况,绝不能简单机械地将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等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山区移民文化的融入障碍必然在心理融入、政治融入、经济融入当中得以显现。基于此,安置地城镇居民也很容易对山区移民产生排斥和歧视的心理,这对山区移民在适应城镇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心理融入以情感反应为基础,城市归属、身份认同是衡量融入社会程度的主要表现,也是影响社会稳定与整合的重要因素。心理融入的程度能否很快加深,除了山区移民主体因素外,更多取决于城镇居民是否愿意和他们积极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包容、认可和接纳山区移民。根据抽样调研结果分析,心理融入对山区移民而言是多维度融入要素中最难的一个,一半以上的山区移民认为当地城镇居民看不起他们,经常将他们称为“山里人”,带有一定的社会排斥意味,使他们对其安置的生活城市的情感评价大大降低,自然山区移民“住得好,融得进”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