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区域移民搬迁实施探析

跨区域移民搬迁实施探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设立移民安置处,移民迁移任务大的地(市、州)、县(区),也相继设立了专管移民的机构。迁往河西地区和黄灌区的移民一般都能做到“一年搬迁,二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四年、五年稳定脱贫”。移民搬迁带动了社会的连锁反应,加快了中部贫困山区稳定解决温饱的步伐,同时也在不断改善着迁出和迁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跨区域移民搬迁实施探析

甘肃中部地区干旱少雨,一些地方自然条件艰苦,加之人口稠密,自然资源贫乏,严重超载,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甘肃河西地区有着较丰富的待开发的水土资源,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移民活动。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甘肃省“两西”建设按照“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的方针和“以川济山、山川互济”的指导思想,下决心从中部地区向河西地区组织移民,帮助贫困农民跳出特困地区,解决贫困问题。

1983年,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设立移民安置处,移民迁移任务大的地(市、州)、县(区),也相继设立了专管移民的机构。按照“移民自愿,自力自主;创造条件,合理流动;积极稳妥,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投靠亲友和建设移民基地等多种形式,展开了大规模的移民安置工作。

从1983年开始,“两西”地区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推动全盘”的办法,成熟一批迁移一批,落户一批巩固一批,扎根一批脱贫一批。在安置形式上大致有四种:一是投靠亲友,自选分散安置;二是组织协调引导,与建设项目挂钩,带移民指标分散安置;三是兴建移民基地,集中进行安置;四是在国营农场和企事业单位停办的农、林场进行安置。

在河西黑河和疏勒河流域先后建成了南华、骆驼城、羊井子湾、腰站子、双墩子、小金湾等12个移民基地,为安置中部贫困山区移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迁往河西地区和黄灌区的移民一般都能做到“一年搬迁,二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四年、五年稳定脱贫”。据统计,到1992年底,河西地区总计安置移民59358人,移民人均产量592公斤,人均贡献147公斤,人均纯收入达570元,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达4300人,占移民总数6.3%[16]。(www.xing528.com)

在黄灌区,为实现人口合理流动、因地制宜进行扶贫开发,在黄河沿岸新灌区主要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在引黄灌溉区建立村、社移民点的办法进行移民安置。在中部新开发灌区建设了白草塬、兴堡子川、刘川、三场塬、西岔、景泰川等7个移民基地,就地安置移民23万人。

“两西”建设中探索出来的移民开发建设,是稳定解决特困山区群众温饱,进而脱贫致富的一项行之有效且带根本性的扶贫措施,以“走水路”为出发点进行“兴西济中”和“兴川济山”的思路,完全符合甘肃“两西”地区的实际情况。移民搬迁带动了社会的连锁反应,加快了中部贫困山区稳定解决温饱的步伐,同时也在不断改善着迁出和迁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移民迁出地多为生态恶化地区,移民迁出后人口压力减轻,为停止生态破坏和恢复植被创造了条件;移民迁入地区在引水前大多是戈壁荒漠,在移民安置区实行田、村、水、林、路统一规划,初步形成了绿色网络,在移民村还出现了乡镇企业。山区移民入川后,在新地区能够互相融通文化、信息、技术,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商品意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精神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