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到2000年四校合并,14年的时间里湖北医学院的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实乃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称赞的一大壮举!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首先,留学生的人数从最初的12名,扩展到近200名,并且生源所在地亦不断扩大,这离不开学校一贯坚持的开放的招生策略,以及大力度的宣传工作。它也表明学校的医学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与认可,其世界影响力在逐渐提升。其次,在留学生的培养方面,学校积极摸索,结合留学生的特点,以及国家倡导留学生教育的目的,灵活调整,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培养模式,在留学生的深造、进修等方面给予帮助,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为第三世界的医疗事业作出了贡献。最后,作为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文教帮扶的高校之一,留学生教育工作有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为中国开创友好多元的外交局面提供了契机。正如1986级尼泊尔留学生纳特·迪尔塔在《我爱中国》中所言:“回想在中国的这些年里所取得的成绩时,我觉得最多的是学到了专业知识。我刚到中国时只是个年轻学生,然而,明年当我完成我的学业回到祖国时,我将成为一名医生,中国给我的生活和地位带来变化。不久我将结束学习返回祖国。在中国的所有见闻和经历将成为我心中甜蜜的回忆。中国在我的一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对她十分感激。我将以在中国学到的知识为我的祖国服务,这或许是我报答中国的最好办法。虽然尼泊尔与中国地理上是毗邻的国家,但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是不够的。因此,我也决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向尼泊尔人民介绍中国的情况,我将努力给尼泊尔人民更加清楚地描绘中国现实。”由此可见,留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留学生的切身感受,无形中为中外友好交流搭建起一道桥梁。
然而,初步发展阶段的留学生教育工作亦呈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经费的不足,初创时期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无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由于学校自身的力量有限,大部分的经费靠国家下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缺乏相应的管理留学生工作的经验,亦束缚了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其次,在留学生的培养中,亦出现了少数学生无故中途退学,或者因学习成绩不达标而无法毕业的情况。最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也给留学生的教育工作打上了政治烙印,对留学生的教育产生影响,如1989年几内亚比绍与我国断交后,来华留学生被该国政府召回,此时1986级的三名留学生巴卡尔·班加依、卡利托斯·马卢、多明戈斯布·贾洛不得不中途辍学,几经波折后,才在中国水产联合公司的帮助下来华复学。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实际上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演变的缩影。
总体上看,湖北医科大学的留学生教育工作还是值得称赞的,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不仅有助于学校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更为合校后的留学生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梳理和回顾这一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点滴,无疑能使新时期的武汉大学获得启示,在创建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中更好地前行!
【注释】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www.xing528.com)
[2]《奋进》委员会编:《奋进:武汉大学医学部七十年发展回眸》,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
[3]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4]《湖北医学院妥善处理非洲留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提法的意见》,《教育外事简报》1989年11月7日。
[5]《奋进》委员会编:《奋进:武汉大学医学部七十年发展回眸》,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