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垫层施工规范与注意事项

图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垫层施工规范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层加强时,应均匀铺成一层。每层虚铺厚度一般为150~250mm,垫层厚度超过150mm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每层夯实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现场试验确定。当灰土垫层标高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弹线、设标志,参见“灰土垫层施工要点”第3项。3)砂石垫层应摊铺均匀,不允许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4)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实砂垫层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00~250

图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垫层施工规范与注意事项

1.实际案例展示

978-7-111-47534-7-Chapter04-1.jpg

978-7-111-47534-7-Chapter04-2.jpg

978-7-111-47534-7-Chapter04-3.jpg

2.基土垫层施工要点

(1)基土下土层应均匀密实。填土或土层结构被扰动的基土,应采取机械或人工方法分层压(夯)实。

(2)填土施工应分层摊铺、分层压(夯)实,分层检验其密实度,并做好每层取样点位图。每层压(夯)实后土的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0.9。

填土宜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求出密实度;取样和试验方法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 202—2005。

取样数量每层按100~300m2取样一组,但每层不少于一组。取样部位应为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3)填土时土块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0mm,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压(夯)实。填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的有关规定。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确定。常用夯(压)实方法、每层最大铺土厚度和所需要的夯(压)实遍数,宜按表4-1采用。

4-1 填土每层最大铺土厚度和所需要的夯(压)实遍数

978-7-111-47534-7-Chapter04-4.jpg

注:1.本表适用于选用粉土、黏性土等做土料,对砂土等类做填土时应参照国家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有关规定执行。

2.本表适用于填土厚度在2m以内的情况。

(4)过干的土料在压实前应加以湿润,并相应增加压(夯)实遍数或采用大功率压(夯)实机械;过湿的土应予晾干;含水量过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换土、掺入干土等措施降低其含水量。

工业厂房填土时,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优含水量和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

(5)人工回填—打夯机夯实:

1)用手推车或机械运土,人工配合铺土,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虚铺厚度应满足表4-1的要求。

2)打夯时要按一定的方向进行,均匀分开,不留间歇。打夯要求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3)室内回填时,如遇有管道、管沟时,应先用人工在管道、管沟两侧填土夯实,并应从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

(6)墙、柱基础部位的填土,应分层重叠夯填密实。在填土与墙、柱相连处,也可采取设缝进行技术处理。

(7)软弱层处理:

1)对淤泥、淤泥质土及杂填土、冲填土等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一般采取更换或加固等措施)。

2)当基土下为非湿陷性土层,其填土为砂土时可随洒水随压(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0mm。

3)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层加强时,应均匀铺成一层。粒径宜为40mm,并应压(夯)入湿润的土层中。

(8)冻胀性基土地面的处理:

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非采暖房屋或室内温度长期处于0℃以下,且在冻深范围内的冻胀性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防冻胀处理后,方可施工。

2)防冻胀处理的方法应由设计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采用设置防冻胀层的方法。防冻胀层材料应具有水稳定和非冻胀性,可选用中粗砂、碎卵石、炉渣及灰土等。防冻胀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或按表4-2征得设计同意后确定。

4-2 防冻胀层厚度 (单位:mm)

978-7-111-47534-7-Chapter04-5.jpg

注:土的标准冻深和土的冻胀性分类,应按国家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确定。

3)不得在冻土上直接进行填土施工。

(9)待夯填至设计标高时,应对房间的填土进行平整,然后交接验收。

3.灰土垫层施工要点

(1)铺土厚度

灰土垫层应按设计比例分层铺设夯实,其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清理基土

铺设灰土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

(3)弹线、设标和

在墙面弹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摊铺灰土厚度的标准。

(4)灰土拌和

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石灰∶土)。通过计量斗控制配合比。拌和时采取土料、石灰边掺和边用铁锹翻拌,至少翻拌两遍。灰土拌合料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现场简易检验方法是,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

当采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熟石灰作垫层时,拌合料的体积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5)分层摊铺灰土与夯实

1)灰土垫层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施工后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2)灰土垫层应分层夯实,经湿润养护、晾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尤其是管道下部应注意按要求分层填土夯实,避免漏夯或夯填不密实,造成管道下方空虚,垫层破坏,管道折断,引起渗漏塌陷事故。

3)灰土拌合料应随铺随夯,不得隔日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一般为150~250mm(夯实后约100~150mm厚),垫层厚度超过150mm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分层铺设,分层夯实。各层厚度钉标桩控制,夯实采用打夯机或木夯,大面积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夯打遍数一般不少于三遍,碾压遍数不少于六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错。每层夯实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现场试验确定。

(6)接槎处理

灰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当灰土垫层标高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接槎时,应将槎子垂直切齐。接槎不要留在地面荷载较大的部位。

(7)找平

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8)灰土的质量可按压实系数d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表4-3的规定执行。

4-3 灰土质量标准

978-7-111-47534-7-Chapter04-6.jpg

4.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1)砂垫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60mm,砂石垫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100mm。

(2)清理基土,参见“灰土垫层施工要点”第2项。

(3)弹线、设标志,参见“灰土垫层施工要点”第3项。

(4)洒水。在摊铺砂或砂石垫层的同时,根据所采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要求的最佳含水量洒水湿润。

(5)振捣、夯实或碾压。

1)垫层应分层摊铺,摊铺厚度一般控制在压实厚度的1.15~1.25倍。

2)砂垫层铺平后,应适当洒水湿润,宜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实。

3)砂石垫层应摊铺均匀,不允许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如出现砂窝或石子成堆处,应将这一部分挖出后分别掺入适量的石子或砂重新摊铺。

4)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实砂垫层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00~250mm,最佳含水量为15%~20%。使用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至密度合格为止,振捣器移动每行应重叠1/3,以防搭接处振捣不密实。

5)采用振捣法捣实砂石垫层时,每层虚铺厚度宜由振捣器插入深度确定,最佳含水量为饱和状。施工时插入间距可根据机械振幅大小而定,振捣时振捣器不应插入基土中。振捣完毕后,所留孔洞要用砂填塞。

6)采用水撼法捣实砂石垫层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mm,施工时注水高度略超过摊铺表面,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间距宜为100mm。此法适用于基土下为非湿陷性土层或膨胀土层。

7)采用夯实法施工砂石垫层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150~200mm,最佳含水量为8%~12%。用打夯机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www.xing528.com)

8)采用碾压法压实砂石垫层时,每层虚铺厚度宜为250~350mm,最佳含水量为8%~12%。用6~10t压路机或小型振动压路机往复碾压,碾压遍数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准,一般不少于三遍。此法适用于大面积砂石垫层。

9)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充分压(夯)实。

10)当工程量不大以及边缘、转角处,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夯实。

(6)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每层振捣或夯(压)密实后,应取样试验其干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并做好每层取样点位图。最后一层施工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取样数量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不少于一组。

(7)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时每层密实度检验方法如下:

1)环刀取样测定干密度。在捣实后的砂垫层中用容积不小于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以不小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该砂料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为合格(中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一般为1.55~1.60g/cm3)。砂石垫层采用碾压或夯实法施工时可在垫层中设置纯砂检查点,在同样施工条件下,按上述方法检验。亦可采用灌砂法、灌水法进行检验。

2)贯入法测定。在捣实后的垫层中,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大小来检查砂和砂石垫层的密实度。测定时,应先将表面的砂刮去30mm左右,以不大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数值为合格。

①钢筋贯入测定法。用直径为20mm,长1250mm的平头钢筋,距离砂面700mm自由下落,插入深度不大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数值为合格。

②钢叉贯入测定法。采用水撼法振实垫层时,其使用的钢叉(钢叉分四齿,齿间距为30mm,长300mm,木柄长900mm,重量为4kg),距离砂面500mm自由下落,插入深度不大于通过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数值为合格。

5.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施工要点

(1)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小于100mm。垫层应分层压(夯)实,达到表面坚实、平整。

(2)清理基土。铺设碎石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

(3)弹线、设标志。参见“灰土垫层施工要点”第3项。

(4)分层铺设、夯(压)实。

1)碎石铺设时应由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5~25mm的细碎石填补。铺完一段,压实前洒水使表面湿润。小面积房间采用木夯或打夯机夯实,不少于三遍;大面积宜采用小型压路机压实,不少于四遍,均夯(压)至表面平整不松动为止。夯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注意垫层摊铺厚度必须均匀一致,以防厚薄不均、密实度不一致,而造成不均匀变形破坏。

2)碎砖垫层按碎石的铺设方法铺设,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00mm,洒水湿润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并达到表面平整、无松动为止,高低差不大于20mm,夯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

3)基土表面与碎石、碎砖之间应先铺一层5~25mm的碎石、粗砂层,以防局部土下陷或软弱土层挤入碎石或碎砖空隙中使垫层破坏。

4)碎石、碎砖垫层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三合土垫层施工要点

(1)三合土垫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小于100mm。

(2)基层清理。参见“灰土垫层施工要点”第2项。

(3)弹线、设标志。参见“灰土垫层施工要点”第3项。

(4)垫层铺设。

1)三合土垫层采用石灰、砂(可掺入少量黏土)与碎砖的拌合料铺设,铺设方法采取先拌和三合土后铺设或先铺设碎砖后灌浆。垫层铺设时每层厚度宜一次铺设,不得在夯压后再行补填或铲削。

2)当三合土垫层采取先拌和后铺设的方法时,其石灰、砂和碎砖拌合料的体积比宜为1∶3∶6(熟化石灰∶砂∶碎砖),或按设计要求配料。拌和时采用边干拌边加水,均匀拌和后铺设;亦可采用先将石灰和砂调配成石灰砂浆,再加入碎砖充分拌和均匀后铺设,但石灰砂浆的稠度要适当,以防止浆水分离。每层虚铺厚度为150mm,铺设时要均匀一致,经铺平、夯实、提浆,其厚度宜为虚铺厚度的3/4,约为120mm。

3)三合土垫层采取先铺设后灌浆的施工方法时,先将碎砖料分层铺设均匀,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120mm,经铺平、洒水、拍实,随即满灌体积比为1∶2~1∶4的石灰砂浆,灌浆后夯实。

4)夯实方法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均应充分夯实至表面平整及不松动为止。夯实时,应注意边角和接缝部位以及分层搭接处。

5)三合土垫层最后一遍夯打后,宜浇一层薄的浓石灰浆,待表面晾干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夯压完的垫层如遇雨水冲刷或因积水过多,应在排除积水和整平后,重新浇浆夯压密实。

7.炉渣垫层施工要点

(1)炉渣垫层采用炉渣或水泥与炉渣或水泥、石灰与炉渣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应小于80mm。

(2)基层处理:铺设炉渣垫层前,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

(3)炉渣(或其拌合料)配制:

1)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大孔径筛,筛孔径为40mm,第二遍用小孔径筛,筛孔为5mm,主要筛去细粉末,使粒径5mm以下的颗粒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

2)炉渣垫层的拌合料体积比应按设计要求配制。如设计无要求,水泥与炉渣拌合料的体积比宜为1∶6(水泥∶炉渣),水泥、石灰与炉渣拌合料的体积比宜为1∶1∶8(水泥∶石灰∶炉渣)。

3)炉渣垫层的拌合料必须拌和均匀。先将闷透的炉渣按体积比与水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和,颜色一致,加水量应严格控制,使铺设时表面不致出现泌水现象。

水泥石灰炉渣的拌和方法同上,先按配合比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和。

(4)测标高、弹线、做找平墩:根据墙上+500mm水平标高线及设计规定的垫层厚度(如无设计规定,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往下量测出垫层的上平标高,并弹在周边墙上。然后拉水平线抹水平墩(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成60mm×60mm见方,与垫层同高),其间距2m左右,有泛水要求的房间,按坡度要求拉线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标高,抹出坡度墩,用来控制垫层的表面标高。

(5)铺设炉渣拌合料:

1)铺设炉渣前,在基层刷一道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将拌和均匀的拌合料,由里往外退着铺设,虚铺厚度与压实厚度的比例宜控制在1.3∶1;当垫层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

2)在垫层铺设前,其下一层应湿润;铺设时应分层压实,铺设后应养护,待其凝结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刮平、滚压:以找平墩为标志,控制好虚铺厚度,用铁锹粗略找平,然后用木杠刮平,再用滚筒往返滚压(厚度超过120mm时,应用平板振动器),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高出部分铲掉,凹处填平。直到滚压平整出浆且无松散颗粒为止。对于墙根、边角、管根周围不易滚压处,应用木拍板拍打密实。采用木拍压实时,应按拍实→拍实找平→轻拍提浆→抹平等四道工序完成。

(7)水泥炉渣垫层应随拌随铺随压实,全部操作过程应控制在2h内完成。施工过程中一般不留施工缝,如房间大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用木方或木板挡好留槎处,保证直槎密实,接槎时应刷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后,再继续铺炉渣拌合料。

(8)养护:垫层施工完毕应防止受水浸泡。做好养护工作(进行洒水养护),常温条件下,水泥炉渣垫层至少养护2d;水泥石灰炉渣垫层至少养护7d,严禁上人乱踩、弄脏,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8.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要点

(1)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应小于6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低于C10。垫层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有关规定。

(2)基层处理:清除基土或结构层表面的杂物,并洒水湿润,但表面不应留有积水。

(3)测标高、弹水平控制线、做找平墩参见“炉渣垫层施工要点”中的第4款做法。

(4)混凝土搅拌:

1)核对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做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2)须按标准GB 50204—2002的要求留置试块。

(5)铺设混凝土。

1)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30mm×200mm),在木桩上拉水平线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在楼层混凝土基层上可抹100mm×100mm的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做),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

2)铺设混凝土前其下一层表面应湿润,刷一层素水泥浆(水灰比0.4~0.5),然后从一端开始铺设,由里往外退着操作。

3)水泥混凝土垫层铺设在基土上,当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设计无要求时,垫层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

①室内纵向缩缝间距,一般为3~6m,施工气温较高时宜采用3m;横向缩缝的间距,一般为6~12m,施工气温较高时宜采用6m。

②纵向缩缝应做平接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做企口缝。横向缩缝应做假缝。平接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3MPa;假缝宽度为5~20mm,深度为垫层厚度的1/3,施工时应按规定的间距设置吊模,或在混凝土浇筑时将预制的木条埋设在混凝土中,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亦可采用在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用切割机切缝。缝内填水泥砂浆。

③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水泥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缝的间距相一致。

5)混凝土浇筑:

①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宜为10~30mm。较厚的垫层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满足泵送的要求,但应尽量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②混凝土铺设时应按分区、段顺序进行,边铺边摊平,并用大杠粗略找平,略高于找平墩。

③振捣: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其移动的距离应保证振捣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如垫层厚度较厚,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6)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墩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找坡。

(7)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少于7d。

(8)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防冻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垫层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化物总含量按设计要求或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2%。混凝土表面应覆盖防冻保温材料,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N/m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